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了解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李默编著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了解历史》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了解历史》的意义和使命。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了解历史》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目录

顾恺之作《洛神赋图》/001

顾恺之代表魏晋绘画艺术高峰/003

谢赫著《画品》/006

萧绎作《职贡图》/009

萧绎称帝/0lI

画家阎毗入隋/013

展子虔发展山水画/014

阎立本丹青神化/016

李思训画山水/018

李仙蕙墓壁画已显盛唐气象/020

韩干画马/024

吴道子画名广播/027

“周家样”派画仕女/03l

荆浩发展新画法/035

董源创江南山水画法/037

顾闳中作《韩熙载夜宴图》/041

黄筌、徐熙画花鸟/043

宋初三大家奠基宋山水画/047

李成山水画独成一派/050

范宽画山水/051

郭忠恕编《汗简》/054

黄居案画花鸟/056

徐崇嗣创“没骨法”/058

苏轼书画独辟蹊径/060

苏轼反对变法/063

文同画竹/064.

李公麟白描/066

米芾画烟雨/069

王诜学李成而自成一派/071

苏轼去世/073

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075

宋徽宗崇道/079

赵佶发展宋画院/081

宋徽宗主持作画谱/084

王希孟及二赵画青绿山水/086

李唐绘画承前启后/088

米友仁善画江南/09l

苏汉臣画《秋庭戏婴图》/093

杨无咎画村梅/094

马远独步画院/096

刘松年称绝画院/lOl

梁楷善画人物/103

法常画法自然/106

李衍画墨竹/108

龚开、郑思肖以画抗元/110

米氏云山派流传/112

任仁发画《二马图》/114

何澄进呈界画/116

王冕诗画自成一格/117

赵孟 绘画主张有古意/120

黄公望为元四家之冠/124

《图绘宝鉴》编成/129

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创建领导吴门画派/130

唐寅绘画自成一格/137

仇英精研画技/142

画家文征明去世/145

董其昌开创松江画派/147

计成著《园冶》/15l

试读章节

《洛神赋图》为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之作,充分体现了顾恺之在刻划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意境方面的才能。

顾恺之才高艺绝,勤于创作,据文献记载,他的作品有很多,但真迹都已失传。《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现存的最要的两种摹本。《洛神赋图》今有宋代摹本5种。画卷为绢本,设色,长572厘米,高27厘米。

《洛神赋图》题材取自三国时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这幅画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地描绘出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故事。画卷开端,曹植一行来到洛水之滨,惊看洛神之出现。洛神在云天、在水波间自由地遨游,“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部分定名为“惊艳”。第二部分是“情”。曹植向洛神倾诉爱慕之心,洛神感动,与曹植互诉衷肠。接着青鸟传情,洛神依依不舍地离去。第三段为“偕逝”,画面从神话世界转为想象中的现实。洛神没有远逝而去,重又回到曹植的身边,一同乘楼船渡过洛水,喜结良缘,使人神之恋终于实现。

《洛神赋图》艺术上富于诗情画意,跌宕多姿,深具节奏感和音乐美。画家长于想象,构思精巧,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里多次出现,组成有首有尾的情节发展过程,而画面和谐统一,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在人物造型上,此图典型地体现了顾恺之“以形写神”、 “传神写照”妙在“阿睹”的艺术思想。洛神的飘逸飞动与曹植的雍容深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山川景物环境的描绘上,无处不展现出一种空间美。一切景物均奇丽多姿,并化“景语”为“情语”,为人物传情达意服务,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画家把神话境界用现实图景来作处理,既写实又富有浪漫情调,感染力十分强烈。

《洛神赋图》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顾恺之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宋代的摹本相当忠实于原作的气息,用笔细致遒劲,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这种笔法,史称“高古游丝描”,我们可以从战国时代的《龙凤人物图》和《御龙登天图》看到这种技法的雏形。而画中的人物造型和神情的表达,显然又本于汉代民间绘画的传统。顾恺之能博采众长,阐发新意,因而将传统绘画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在他之后,绘画的写实性更加深入,描绘能力迅速提高,画坛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义熙元年(405),著名画家顾恺之去世。

顾恺之(344~405)是东晋绘画的卓越代表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画家、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出身士族高门,字长康,小名虎头,少年时便当上了大将军桓温的参军,后任散骑常侍。顾恺之多才多艺,名声很大,当时有“画绝、才绝、痴绝”的“三绝”称号。在绘画上,他总结了汉魏以来民间的和士大夫的绘画经验,把传统绘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顾恺之善画肖像,亦工山水,他认为绘画妙在传神,要以形写神,有“传神写照,尽在阿睹中”的妙语。青年时代,他为江宁瓦官寺作维摩诘壁画,当众为画像点睛,三日间便为寺院募得百万钱,此事轰动一时。他为裴偕画像,在颊上添上三毫,就使画像神采奕奕;画谢鲲则以岩壑为背景,因为谢鲲好游山玩水,故借此以表现其志趣风度。唐代书画评论家张怀璀的《画断》诜“像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以顾为最。”一语奠定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顾恺之本人在其画论里也说,画“手挥五弦”固然不易,但画“目送飞鸿”更难。此语正体现了他对神形兼具的追求,这一点对后来的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顾恺之的绘画题材涉及道释、人物、山水、禽鸟,无所不包,有文献记载的不下六、七十件,但真迹均已失传。从流传至今的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摹本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中可以看出顾恺之艺术的风格和神韵。

《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从“班婕有辞,割欢同辇”起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止,共分九段。内……

P1-3

序言

《了解历史丛书》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中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了解历史丛书》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了解历史丛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了解历史丛书》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了解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6585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3221333
中图分类号 K825.72-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