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少年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怀念亲兄弟姐妹关系的小说。作者以幽默的笔调和温暖的语态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小城中的典型家庭故事。这个四口之家:父亲梁朝伟,母亲陈萍,儿子梁小飞,女儿梁悠悠是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组合,从70年到85年出生的人群都能在这部小说中找到自己过往生活的影子和心路的变化。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的是小女孩儿梁悠悠从5岁开始经历的各种成长之怪现状。

《女少年》是一本讲“孤独”的小说,是那种姹紫嫣红,鸡飞狗跳,车水马龙掩映下的孤独。《女少年》也是一本讲“爱”的小说,是那种南辕北辙,隔靴搔痒,驴头不对马嘴式的爱。

目录

我爸梁朝伟

爸爸的第三者

闹离婚

QUIT

本色

出生

离家出走

说谎和家暴

美好的同学

幻觉

宠物

梁小飞

闰爸

搞破鞋

照相去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一直没敢跟我妈说,在内心深处,我多少有点怀念我爸“出轨”之后的那段光景。

那好像是个九月。

喜欢九月。总是觉得,时光在九月,就开始像一幅点彩画,不再是无法割断的串联着冗长悲喜的绳索,而是,轻轻巧巧的各自独立起来,重现了“时光”本就应有的和美。九月因此就有一些属于它自己的味道,它就是那样轻盈的在重叠着结束又开始的过程里显得有一些卓尔不群。

忽然,只是走神,或是不常见地定了定神,那一瞬间,记忆横空出世,九月特有的味道,让人顺着它穿过记忆的防线,没有防备的,就这样回到好多好多年前的那样一个安静的九月。

那个时候,四季都很安静,各式各样不同的安静。夏天的安静是软软的俏皮,像一大朵粉红色的棉花糖,仿佛随时都可以被它包起来,陷进它无声的热络。而秋天的安静则像从枝头飘落的银杏叶,有些些诗意,有些些失意,还有些些忽闪忽闪的不确定。

我看见那个小女孩儿,小小的年纪,小小的身量,在那个下午,坐在自己家门口青砖的台阶上。

画面如此平静和美。在棉花糖与银杏叶交替的那个安静的下午,女孩儿默不作声地把一本图画书打开,摊在膝盖上,脸上应该是自动带着微笑的。  

独自一人的时候,小女孩儿喜欢微笑。

那本图画书表达的意思是“匹诺曹等待蜗牛从二楼下来似乎要好几个时辰的光阴”。那正是我当时对“岁月”最确切的感受,如果简化成一个词,刚好很像她的名字,“悠悠”。

对了,“我”姓梁,叫梁悠悠。

我们家有四口人,我妈叫陈萍,我哥叫梁小飞,我爸叫梁朝伟。

哦,想当年我爷爷给我爸取这个名字的时候,肯定没有料到,过了大约二十年,有一个日后成为大明星的人也被取了同样名字。而且,客观地看,“梁朝伟”这名字本身也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跟“木须肉”差不多。

那个九月的下午,我那位和大明星同名的爸爸也在家,他独自在屋里看书。

我爸梁朝伟原本不是那种会不吭不哈在家看书的人,尤其,那是一个天高气爽适合出去耍的下午。他在当时之所以表现的那么特别,主要因为他失恋了。

一个中年男的,已经有两个娃,却“失恋”了,其对象自然不是俩娃们的娘。没错,和很多家庭的情况一样,我父母的婚姻也曾经历过“第三者”,出轨的是我爸……这也和很多家庭的情况一样。

P1-2

序言

话说,《女少年》是这么来的:

孤独的小孩多半都会被迫建立两个习惯,一个是看书,一个是发呆。等长大以后变成孤独的大人,这两个习惯被美化了:一个叫阅读,一个叫思考。这两件事儿可能很难转化为生产力,但这两件事儿可以让一个人独自呆着的时候感到很安全很自在,久之,“孤独”这词儿,不再有什么不好,甚至,会变成一个“有意思”的意思。

恩,《女少年》是一本讲“孤独”的小说,是那种姹紫嫣红,鸡飞狗跳,车水马龙掩映下的孤独。

但我又很怕跟人敞开了聊“孤独”,这个词儿,由于我们以为对它太熟,所以听着觉得特矫情。

还有另一个比“孤独”更矫情的词儿,“爱”。

是的,《女少年》也是一本讲“爱”的小说,是那种南辕北辙,隔靴搔痒,驴头不对马嘴式的爱。我一直固执的认为世界上没有“坏人”,只有缺乏安全感的人。我们凡常认为的一个人的“坏”往往是他或她想要保护自己时的一种“先下手为强”。同样的,我也一直都固执的认为世界上没有无法相爱的人,只不过,有别于原始的“情欲”,“相爱”是一个同样需要安全作为前提的奢侈品。所以,在《女少年》中,没有全然的好人,没有全然的坏人。他们看起来不那么爱,不是不想爱,不是不懂爱,不是没能力爱,或许,只是无暇去爱。

其实,《女少年》是这么来的:

我们7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过得比较承上启下:比更老的人稍微自由一点儿,比更小的人稍微悲悯一点儿。那时候我们很穷,但由于没什么富人做参照物,所以穷得安全并坦然。那时候虽然周围没那么多人,但该有的角色都有,从亲兄弟姐妹七舅八姨到街坊邻居飞禽走兽一应俱全。

那时候,天蓝树绿东方红,在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之下缠绵着一股以我彼时的年纪并说不清的某种五脊六兽的情绪。因此,写《女少年》是一个试图记录的过程,这不是怀旧,这只是,有些光阴,我不太想把它忘掉。

好吧,《女少年》是这么来的:

有几本书我特喜欢: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王朔的《看上去很美》、村上龙的《电影小说》和张大春的《我妹妹》。

他们的几个共同点如下:写大家都有过的幼年,童年,少年;写深一脚浅一脚的“成长”;写各个阶段花样百出的“孤独”。  所以,《女少年》里有个别细节甚至故意写得很“戏仿”,总是忍不住想向我喜欢的这几个作家表达敬意。

敬完,顺便“投诉”一下,优秀作品中男写男的比例居多,《我妹妹》虽然写的是女孩儿,而张大春写更多表达还是在《聆听父亲》一还是男的写男的!

回到写这本书的初衷,我,一个民女,一天下午,幻想到:要不,自己写一个试试?

之后想了好久。

“女少年”这个词不知道是哪儿来的。反正,有那么一刻,我正写的昏天黑地,她就忽然闲闲地跑进我的脑海,好像一个在邻居家玩累了就回来的孩子,她出现的无拘无束,我接受的也理所应当。

我一直都不太相信“灵感”的存在,我相信的是“恩赐”和“机缘”。

《女少年》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经过一段没什么企图心的情感和一番越累越开心的体力劳动,她经过我的努力,就这么地,为你而来。

后记

想特别说说帮我写推荐语的这几位。

以交稿时间为序,他们分别是:黄磊,宁浩,柯蓝,袁泉,张亚东,小飞,张楚,黄舒骏,小虫。

尽管版面有限出版社要求他们每位尽量写不超过200字的推荐语,但他们每一位都很负责地抽空先看了6万字的非完整版。

黄磊老师,一直觉得他具备某种“不会让别人失望”的天分,从认识他那天起,到现在的这一晃十几年,他一直没有“着意”却已经“人化”的两件事儿,一个是“文艺”,另一个就是“不让人失望”。有一回我和黄老师班上的同学特无聊地从对面楼用望远镜看他们家阳台,当时黄老师在看书,孙莉旁边,似乎没做什么,但画面十分生动而丰实,那是他们平日的常态。也特别谢谢他们俩允许我把他们家小狗“乖乖”的事迹写进《女少年》。是哦,世上的情义,前生后世的剪不断,只有人的存在恐怕是不行的。

宁浩导演是我第一本书《懒得哭》的图片摄影和义务校对。收到他的推荐语后我故意笑问,你说的是真心话吗?他很认真地回答,当然,我很少说假话。

对我来说,任何创作,最重要的核心支持就是“真”。

一个人或者可以透过技巧蒙骗其他人,可任何人透过任何技巧也无法蒙骗自己,创作尤其如此。

偶尔一个创作的人在创作时会对某些特别的“点”有蓄意的藏匿留给个别“各色”的人,我知道,宁浩看到了我想让他看到的那些藏匿,就如同我看他的电影时不时的会心一笑。

柯蓝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有一天我在微博上感叹,“之于成年人来说,‘生活品质’有时候取决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还有多少说出真话的能力,我们还有多少听到真话的能力;我们还有多少愿意对我们说真话的朋友,我们还有多少我们愿意对他或她说真话的朋友。”

柯蓝是那个我们之间随时可以零障碍说真话的人,她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那些彼此可以说真话和听真话的身边人。换句话说,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证了我“生活品质”的作用。当然了,她像个侠客一样长年累月地在保证着很多人的生活品质,我有时候会为此心疼她,希望她能像一般的女人一样多被疼爱被照顾,可转而一想,不对,她又不是一般女人。

袁泉是我特别喜欢的女孩儿,她也是我想象中最接近“女少年”这个形象的真人。袁泉有一首歌叫《孤独的花朵》,这个歌名的5个字几乎可以概况《女少年》的基本情绪。

内心深处,我对同性的要求通常都比对异性的要求更严苛,这很“狭隘”,可它是事实,呵呵。但袁泉让我的“严苛”显得很无力,她是一个对自己很认真的人,所以每个身份都担当的特别好:好演员,好歌者,好女儿,好太太,好妈妈,好朋友,好女人。我认为再过100年,能被记得的艺术家里面演员不会太多,但不管有几个,袁泉一定都会是其中的一员。

书评(媒体评论)

黄磊

我不记得这是秋秋的第几本书,也记不清是第几次给朋友写序或推荐语,但我清楚的记得秋秋最早的书是我写的序,也好像是我第一次给人写,也许记忆会出现偏差,但我估且就这样信了。

一直以来我都最爱少年二字,只因留恋。女少年倒是头回听说,少女不就得了。读完书才发觉不行,这里面的还真不是个少女。细想少年原本就不是特指男孩,年少时的男孩女孩都是少年,只是男少年多些懵懂,女少年多些忧愁。猜想秋秋两者都多才会写出这样好的书吧。她进步了。这句是应书作者加的。

袁泉

沉迷在属于那个年代的气息中,边回味边自嘲,不知不觉跟着秋微偷笑了一路。

宁浩

仅仅拿“有趣”概括不了这里的文字,更动人的是那个熟悉又拧巴的成长故事,充满乱码七糟与生机勃勃。好看好看!

张亚东

这本书让我想起很多本该记得的珍贵瞬间,又“自我”又“大众”。用秋微书里的话说,这不是怀旧,这只是,有些光阴不太会被忘记。

小虫

真希望我这妹妹不要长大,就因为她一直没想长大,所以跟我一样爱说真话。时而天真无邪,时而精灵鬼怪,啥脑啊?装这么多东东。没她在的地方,还真是无聊。有她在的地方,就像爆米花在锅里一样无羁奔放。奶油香……爆米花……在秋微的世界里,有我最爱的奶油香爆米花让她写书吧,免得她老不在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少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秋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104033141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