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宏,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本书《审美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丛谈》就是由其编著,收录的文章分四辑:第一辑是几篇研究张爱玲的文章;第二、三辑是一些评论文章,写得更轻松,深入浅出,平淡自然;第四辑收入的就是几篇对话。
图书 | 审美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丛谈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宋家宏,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本书《审美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丛谈》就是由其编著,收录的文章分四辑:第一辑是几篇研究张爱玲的文章;第二、三辑是一些评论文章,写得更轻松,深入浅出,平淡自然;第四辑收入的就是几篇对话。 目录 第一辑 平视张爱玲 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创作 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茉莉香片》解读 论《秧歌》 女性意识的重建与自审 悲剧意识与世俗人生 开一扇夜蓝的窗户 出版《小团圆》是失德之举 第二辑 文本解读 冰火情诗 《城南旧事》新释 林海音的女性世界 在苦涩中品味人生 畸形家庭的悲凉人生 于坚:对诗性的重铸 《马桥词典》的价值迷失 人与自然的沉重忧思 直面历史中的自我 都市情怀与精神饥饿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正气歌 为了一个诗人的激情 抗战后方人民的奉献 乱世风云的感性书写 《全家福》的三层象征物 《梦之坝》与报告文学的文体创新 重评李广田散文 《泥太阳》:农村精神的缺失与重建 一刻也不敢忘却作家的良知 用心追求光明 永难摆脱的生命印迹 刘震云笔下的国民心理本相 第三辑 现象透视 全球化语境下的西部文学 网络文学:现代社会的民间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小议 谈接受者的“期待”心理 市场不该“冲击”文艺吗? 文化何以要为经济搭台唱戏7 丧失批判精神的“怀旧”浪潮 小郭夸赞鲁迅:谁的悲哀? 反腐文学的潜价值:呼唤体制创新 文学:文化产业的灵魂制造者 新文学史上的少年作家 大学为什么需要文学社? 丧失批判精神也就丧失了文学理想 说说批评观 谈文学批评的职业道德不能脱离社会环境 边地评论家应重视自身建设问题 第四辑 文坛互动 漫漫岁月“荒凉”梦 宋家宏访谈 关于高校“文学社团” 媒体贬损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盛宴 附: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审美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丛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家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20777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