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人与海(海明威精选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老人与海(海明威精选集)》作者海明威。

精选海明威最经典的作品,代表海明威最高艺术成就,权威译本,完美呈现。

小说于1952年面世,1953年即获普利策奖,并在1954年助海明威捧回诺贝尔文学奖。自出版以来,小说获得各界赞誉无数,曾雄踞畅销书排行榜首位达六个月之久,被威廉?福克纳誉为“同时代最好的小说”,当之无愧地成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以及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三十二本书之一。

内容推荐

《老人与海(海明威精选集)》作者海明威。

《老人与海》一书讲述了古巴老渔夫桑地雅哥与大鱼搏斗的故事,塑造了文学史上最典型的硬汉形象,是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奠定了他在20世纪英美文坛不可动摇的地位。

试读章节

那老人独驾轻舟,在墨西哥湾暖流里捕鱼,如今出海已有八十四天,仍是一鱼不获。开始的四十天,有个男孩跟他同去。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捉不到鱼,那男孩的父母便对他说,那老头子如今不折不扣地成了晦气星,那真是最糟的厄运,于是男孩听了父母的话,到另一条船上去,那条船第一个星期便捕到三尾好鱼。他看见老人每日空船回来,觉得难过,每每下去帮他的忙,或拿绳圈,或拿鱼钩鱼叉,以及卷在桅上的布帆。那帆用面粉袋子补成一块块的,卷起来,就像是一面长败之旗。

老人瘦削而憔悴,颈背皱纹深刻。热带海上阳光的反射引起善性的皮癌,那种褐色的疮疱便长满了两颊,两手时常用索拉扯大鱼,也留下深折的瘢痕。这些瘢痕却都不新,只像无鱼的沙漠里风蚀留痕一样苍老。

除了眼睛,他身上处处都显得苍老。可是他的眼睛跟海水一样颜色,活泼而坚定。

男孩和他爬上了小艇拖靠的海岸,对他说:“桑地雅哥,我又可以跟你一同去了。我们赚了点钱。”

老人曾教男孩捕鱼,男孩因此爱他。

“不行,”老人说,“你跟上了一条好运的船。就跟下去吧。”

“可是别忘了:有一次你一连八十七天没捉到鱼,后来我们连着三个星期,天天都捉到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晓得,你并不是因为不相信我才离开我。”

“是爸爸叫我走的。我是小孩,只好听他的话。”

“我晓得,”老人说,“那是应该的。”

“他不大有信心。”

“自然了,”老人说,“可是我们有信心,对不对?”

“对,”男孩说,“我请你去平台上喝杯啤酒,好不好?喝过了,我们再把这些东西拿回去。”

“好呀,打鱼的还用客气吗!”老人说。

他们坐在平台上,许多渔夫就拿老头子寻开心,可是他并不生气。年纪大些的渔夫只是望着他,觉得难过。

可是他们不动声色,却斯文地谈论暖流,谈论他们投索的深度、稳定的好天气,和其他的经历。这一天,满载的渔人已经归来,正剖好马林鱼,横放在两条木板子上,每条板端由两个渔人蹒跚地抬着,走向鱼库,再等冰车载去哈瓦那的市场。有的捕到鲨鱼,就运到对湾的鲨鱼厂去,把它挂上了滑车的钓钩,去了肝,割了鳍,刮了皮,最后把鱼肉切成一条条的,用盐腌起。

每有东风,对湾的鲨鱼厂就会飘来一股腥气;可是今天只有一丝淡淡的气味,因为风向已由东转北,又渐渐平息,平台上阳光晴好。

“桑地雅哥。”男孩唤他。

“嗯。”老人应道。他正端着杯子,追想往日。

“我去弄点沙丁鱼给你明天用,好不好?”

“算了。去打棒球吧。我还能划船,罗吉略可以撒网。”

“我真想去。就是不能跟你去打鱼,我也要帮你点什么忙。”

“你请我喝了啤酒,”老人说,“你已经是个大人了。”

“你第一次带我上船,我有多大了?”

“五岁。你差点送了命,当时我太早把鱼拉了上来,它几乎把船撞碎。你还记得吗?”

“我还记得它的尾巴拍来拍去的响声,坐板给打碎,你用棍子打得砰砰响。我还记得你把我丢进放着湿绳圈的船头,我觉得全船都在震动,你用棍子打它的声音就像砍倒了一棵树,四周都是甜腻腻的血腥气味。”

“你真的记得,还是全听我告诉你的?”

“从我们第一回一同出海起,我什么都记得。”  老人用他长晒阳光的、信任而爱怜的眼睛注视着他。

“要你是我的孩子,我就带你出海去冒险,”他说,“可是你是你爸爸妈妈的乖孩子,又跟上了一条好运的船。”

“我去弄沙丁鱼好吗?我还晓得去哪儿找四个饵。”

“今天的我自己留下了。我把它们腌在盒子里。”

“我去弄四条新鲜的。”

“一条好了。”老人说。他的希望和信心从不消失,如今正像微风渐起那么重新旺盛起来。

“两条吧。”男孩说。

“就两条,”老人同意了,“你不是偷来的吧?”

“我倒想偷,”男孩说,“可是我买了。”P3-P6

序言

汉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是二十世纪的一位小说大家;作品的分量虽不很重,享誉之盛恐怕在今日的世界文坛,尚无人能分庭抗礼。推其原因,则汉明威之为广大读者所崇拜,与拜伦之为十九世纪读者所崇拜相同。作者的英雄色彩增加了读者对其作品的兴趣;拜伦之遁于异教世界正如汉明威之遁于野蛮大陆,拜伦之泳渡达达尼尔海峡正如汉明威之行猎于非洲、捕鱼于古巴,拜伦之义援希腊正如汉明威之参加西班牙内战。而二人之作品复同样富于浪漫气氛、异国情调、惊险场面、残酷经验和大自然的壮观,且均着意表现失却价值的人生和主角面临死亡的反应。拜伦和汉明威的反文明和反知识分子实在都是知识分子自卑感的作祟。汉明威作品中主角的男性实在是强调得过分了一点,宜乎史泰茵女士(Gertrude Stein)赠以“最羞涩,最骄傲,最芳香”的形容词,事实上汉明威自恨不能身为斗牛士贝尔蒙特(JuanBelmonte),正如拜伦自恨不是海盗崔罗尼(Trelawny)。 

汉明威的重要作品,依年代的次序述说,有《太阳照常升起》(TheSunAlsoRises,1926)、《告别战争》(AFarewelltoArms,1929)、《死在下午》(Death in the Afternoon,1932)、《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Africa,1935)、《有与无》(ToHave and Have Not,1937)、《战地钟声》(For Whom the BellTolls,1940),以及这本《老人和大海》。英国诗人史班德则认为就现代主义的观点而言,《在我们的时代》(In Our Time)是他最佳的作品。他的短篇故事亦甚有地位,可以《杀人者》(The Killers)~其代表作。有些批评家认为,汉明威如能传后,则使他传后者,将是他的写作技巧——他那打破传统修辞的朴实简劲的风格——而不是他作品的内容。

《老人和大海》(The Old ManandtheSea)出版于一九五二年,最初发表在九月一日的《生活》杂志上。《老人和大海》出版后,曾获批评界一致的推崇,更先后得到普利策和诺贝尔奖金(美国作家得此双重荣誉者,仅奥尼尔、赛珍珠、刘易斯与汉明威四人),复为好莱坞以重金购得摄制权,由史本塞·屈赛主演,拍成电影。

我想汉明威在意匠经营此书之时,心中必有梅尔维尔(HermanMelville)巨著《白鲸》(MobyDick)的影子。二书相似之处太多了。汉明威笔下的这位崇拜玛丽莲·梦露前夫,棒球名手第马吉奥的古巴老渔人,自然不是梅尔维尔笔下那位笼罩于宗教的象征气氛中的阿哈布船长;以白鲸为死敌的阿哈布自然更非视巨鱼为兄弟的老人。可是一个人的命运和一条鱼(严格说来,马林鱼是鱼,但鲸“鱼”只是海中的哺乳动物,并非鱼)的命运如此不可分割,一个凡人无法抗拒大自然背后的力量的这种悲剧,则二书是相同的。《老人和大海》的原文不过二万七千字。据汉明威自己说,他曾先后校读此书达二百遍之多;所谓千锤百炼,炉火纯青,自不待言。不过其中至少有一个词——一个星的名字——恐怕是写错了。我是指书中的“莱吉尔”(Rigd)一词。

现在海上已经昏黑,因为九月间,太阳落后,天很快就黑了。他(指老人)倚着船头那磨旧了的木板,尽量休息。初夜的星星已经涌现。他不识莱吉尔的名字,却望得见它,并且知道不久群星都会出齐,他便有那些遥远的朋友(指群星)做伴了。①

按:莱吉尔学名叫做BetaOrionis,中文叫做参宿七,原是猎户座(Orion)中与贝多格斯(Betelgeuse,亦即AlphaOrionis,中文为参宿四)遥遥柏对,夹峙于玲珑三明星左右的一颗淡蓝色一等巨星。猎户座是辉映于冬夜太空的一大星座,自十二月起以迄四月,都灿烂可见。如以台北附近地区而言,猎户座自十一月一日起,每晚九时即自东南地平涌起。但因星体每晚恒较前一晚晚四分钟出现于同一位置,故在相差六十夜的九月之间,猎户座之出现于东南地平,应为上午一时。老人在古巴的首都哈瓦那以北的海面捕鱼,其纬度相当于台湾的嘉义,星座出没的情形可说和台湾所见完全相同。然则子夜始升起之星座,不能见之于初夜的天空,是无可置疑的了。美国女作家华顿(EdithWharton)在她的小说《伊坦·弗洛姆》(Ethan Frome)中描写马萨诸塞州的冬夜,谓“村上到处盖着两尺厚的雪……北斗七星倒悬着冰柱似的锋芒,猎户座发出闪闪的寒光”。诗人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作品《剖星者》(TheStar-splitter)里也提起冬夜大地冰封,猎户座诸星跨过群山形成的围篱。由此看来,参宿七之不见于新大陆九月之晚空,明矣。

《老人和大海》在中国已有好几种译文;最初印成单行本者,恐怕要推《拾穗》月刊的译文,但是《拾穗》之连载本书译文尚迟于《大华晚报》之连载笔者的译文(自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一日起,至一九五三年一月廿三日止)。因此笔者的译文可说是最早的中译本了。译文在四年前连载时,曾有数处蒙吴炳钟先生指正;及此次付印单行本,又另有数处曾经请益于夏济安先生;耿修业先生赐本书以连载于《大华晚报》的机会;陈纪滢先生在市面上有了几种中译本之后犹毅然将本书收为重光文艺出版社的丛书之一;这些,都是译者深深感谢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人与海(海明威精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余光中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26832
开本 32开
页数 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3.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5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