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国藩为人处世的24堂课
内容
编辑推荐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许多历史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曾说:“他是地主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并在军事纪律方面借鉴了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提倡的精神。蒋介石更是认为曾国藩可以做他的老师,并把曾氏学问作为枕畔必备读物。从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中,从他的人格品位和素养里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如何能做到“立身如针,处事如线”;如何在多方利益纠葛的时局里营造自我发展的舞台;如何与人相处发展人脉;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挫折……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这本由龙柒编著的《曾国藩为人处世的24堂课》中找到精彩的答案。

内容推荐

曾国藩生活在动乱不堪、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就是在这种悲剧色彩浓重的年代里,他仍旧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他由科举入仕途,随后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大清一根顶梁支柱。这其中的原由正是百年来人们好奇和关注的焦点。

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之家,本身资质并不出众。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也正因此,他思想谋略的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他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但却影响了几代人。

《曾国藩为人处世的24堂课》由龙柒编著,从做人、做事多个方面解析曾国藩的一生,用他真实的经历向人们展示打造辉煌成功的方略。希望世人能从《曾国藩为人处世的24堂课》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加以利用,缔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目录

第一章 行事滴水不——天下之事,贵在谨慎

◎第一堂课◎

推美让功巧避嫌

慎用人,戒三端

扬人抑己,谦虚而行

小心行事,得意不忘形

◎第二堂课◎

羽翼不丰,绝不妄动

靠自己渡难关

因骄而败,因慎而胜

严教子女,规以治家

严戒自傲,言多必失

谨慎行事,巧于用智

第二章 处事如线——万事以“活”为宗旨

◎第三堂课◎

为公当强,争名当退

与对手周旋,有为有不为

修身恕道,内圣外王

静观沉浮,洞察风云

◎第四堂课◎

随机应变,应时而动

退步宽平,清淡衡久

委蛇多势之中,左右逢源

巧隐锋芒,圆通求成

第三章 做事讲原则——心有规矩,自成方圆

◎第五堂课◎

名利场三大铁律

远近亲疏,自有定位

忍无可忍之时,还以颜色

轻名利,清名利

◎第六堂课◎

适时而进,不时不进

以善养人,辅以权谋

对无德之人严惩不怠

不妒不求,以耐心应万事

保身有方,参与有则

第四章 现实主义实干精神——一切行动从积极效果位指向

◎第七堂课◎

持之以恒,死而后生

精识务实,亲力亲为

与其待时,不如乘势

脚踏实地,学自有得

敬德修业,不可固愤而废

◎第八堂课◎

真诚慎独,人生乐事

宏济艰难,博爱于民

补拙补心,勤必有成

学有所用,用中又学

多行义事,力争前程

第五章 造势养才——知己知彼,选才有道

◎第九堂课◎

广纳言,交谏友

交人交心,择人而从

知已知彼,百人百用

交志同道合之友,创激情澎湃之业

◎第十堂课◎

量才施用,不拘一格

以和为贵,切忌树敌

真心激励,奖惩有别

广交英才,提携后辈

宽容大度,不计小节

第六章 立身如针——修身自守,修心立德

◎第十一堂课◎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

俭以养德,物贫心富

宽以待人,公平之心服众人

内外兼修,誓做完人

平和为本,恕而不怨

◎第十二堂课◎

心有本源,只在进德

雕琢性情,锻造气质

志有定法,脱于俗流

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

戒骄戒躁戒妄言,人必自强

谦而不欺,立身之本

第七章 超凡品性——坚如磐石,韧如蒲草

◎第十三堂课◎

屈心抑志,坚韧渡难

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

隐忍有道,终有所得

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第十四堂课◎

面对强敌,勇者无惧

勇敢面对,不退不缩

义字当先,自胜者强

第八章 敏感以对变化——抓住机遇,择时而动

◎第十五堂课◎

治事与育人兼顾,方可乘势扩势

欲自强,先强思想

术有专攻,专致以求

褒机贬奸皆为道

◎第十六堂课◎

裁旧纳新,择时进言

火候不到,不动声色

把握关系,借梯登高

“糊涂”应世,不失良机

第九章 精忠与守诚——从忠诚为本,以才智为用

◎第十七堂课◎

人以机巧,我以诚愚

为势不贪,厚待于人

忠诚体国,以为天下

集体利益,据理力争

赤诚之心,器成远大

◎第十八堂课◎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恳为人,以求务实

心诚则志专而气足

假拙诚真,世故不可取

注重宣传,攻心为上

第十章 胸怀天地——读书为明志,荷道以躬

◎第十九堂课◎

眼界开阔求通变

婉拒命旨,以磨心智

志当存高远,日益求精进

立人之前,读书明志

◎第二十堂课◎

分才而用,各用其能

借力使力,观势乘势

甘心吃亏,早有戒备

第十一章 好学求和——学无止境,广纳新物

◎第二十一堂课◎

学新知求变,变而生智

勇于向对手学习

学习益友优点,量才而用

◎第二十二堂课◎

言传身教皆而有之

改过迁善,而后兴家

专心潜读,明道经世

切己体察贵专而有恒

学而优则仕

第十二章 我为人,人为事——强烈责任感和远见卓识

◎第二十三堂课◎

公而忘私,自尽厥职

拔除腐草,惩治贪吏

息事宁人,以柔蓄志

“任”字当头躬身人局

挺膺负责,成事可冀

◎第二十四堂课◎

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蓄势待发,增强实力

试读章节

慎用人,戒三端

当事业进行到守业阶段,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越来越多,凡事不可能亲力亲为的时候,就会面临用人的问题。而用人有很大的学问,用人得法与否关乎事业成败。曾国藩用人治人之法是其事业成功的重要部分。

曾国藩认为,世间的人种类繁多,但惟有两种人不能用。

第一种便是夸夸其谈之人。有的人可能学识渊博,有的人可能孤陋寡闻,但无论多么有才学的人都忌讳炫耀和宣扬。而其直接表现就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大家在一起交往,如果一个人老是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处处争强逞能,不给别人以表现和施展的机会,那么别人很快就会对他产生反感。为人应力戒表现欲太强,这在曾国藩所谈的处世禁忌四缄中,第一条就已谈到不喜好夸夸其谈,到处表现自己。另外,曾国藩还说:人只要稍微有些才能,就想要表现出来,以显示与别人的不同。争强好胜的人这样,追逐名利的人更是这样。因此,“吾日三省吾身”是每天都要做到的,这对此类人是极好的教诲。

曾国藩第二次任两江总督时,李鸿裔来到他的幕府中,少年倜傥,不拘小节。曾国藩特别钟爱他,对他像儿子一样看待。曾国藩的密室,只有李鸿裔可以随便出入。当时曾国藩的幕僚中有所谓“三圣七贤”的条目,都是名极一时的理学大家。曾国藩惊叹他们的名声,把他们都召纳了进来。然而只是挨个地安排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并不给他们职位和事情做。一天,曾国藩和李鸿裔正在室中坐着谈话,正巧有客人来到。曾国藩出去迎见客人,留下李鸿裔自己在室中,他翻看茶桌上的文本,看到《不动心说》一诗,是某一位老儒所写的。这老儒,即是十个圣贤中的一个。

文后边写有这样一段:“使置吾于妙曼娥眉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日不动。又使置吾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厚禄之心否乎?曰不动。”李鸿裔看到这里,拿起笔在上面戏题道:“妙曼娥眉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写完,扔下笔就出去了。曾国藩送走了客人,回到书房,看到了所题的文字,叹声说:“一定是这个小子干的。”就让左右招呼李鸿裔。这时李鸿裔已经不在衙署中,很可能又去秦淮河游玩去了。曾国藩命人拿着令箭到处去找,果然在某姬的船中找到了李鸿裔。曾指着他所写的问道:“是你干的吧?”李答:“是。”曾说:“这些人都是些欺世盗名之流,言行一定不能坦白如一,我也是知道的。然而他们所以能够获得丰厚的资本,正是靠的这个虚名。现在你一定要揭露它,使他失去了衣食的来源,那他对你的仇恨,岂能是平常言语之间的仇怨可比的,杀身灭族的大祸,隐伏在这里边了。”李鸿裔很敬畏地接受了教诲,从这以后便深深地收敛自己,不再敢大言放肆了。

第二种人便是轻薄之人。人最忌轻薄浮浅,没有内涵,几番接触,就会使人感觉俗不可耐,或令人生厌。大凡有一定学识或修养的人,都能够沉着稳练,谦谨坦荡。

曾国藩对于轻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认为大凡没有品德修为的人都会有三个容易犯的错误:乐于听到别人不好的传闻,妒忌有所成就的人,对别人的不幸幸灾乐祸,此为第一错;人由天命,臣从君言,儿子被父亲管教,这些都是规律,但有些人不接受这些,身份越卑贱想的事情越多,自认为自己有多么的高明,此为第二错;世上的人清浊难辨,是非难明,对与错常常没有绝对的界限。遇到事情就焦躁激动是轻薄的习气。不体察真伪就盲目地效仿别人,评头论足,使优秀的人感到难过,使低劣的人更加自卑,此为第三错。曾国藩说他自己现今老了,这三错还要加以防戒。

因此曾国藩最反对幸灾乐祸、狂傲自大、妄断是非、自以为是的那些人,而他则自修严谨,更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对别人富有怜悯之心。

咸丰年间,曾国藩驻守祁门,险象环生,储备极其困乏,是他一生行军中最苦难的时候。一天,忽然想起安徽那一带多有经学大师,遭受战乱,颠沛流离,生死都不知道,于是派人四处寻问,对活着的人给以书信,约他们来军中的幕府相见,死去的人对其家小给予抚恤,索取他们留下的文章保留。

至于轻薄的第二端,曾国藩特别指出其危害:骄傲是最可恶的一种德行,凡是担任大官职的,都是在这个词上垮台的。指挥用兵的人,最应警惕骄傲和懒惰的习气。在做人的道理上,也是骄、惰这两个字误事最多、最大。至于妄断是非的第三端,他曾规劝有关人士。他主张精明必须与宽容结合,且要以尊重别人为前提。为人、为官、治世、为政戒此三端,必当受益无穷。

此外,曾国藩在对付悍将上也颇有一套方法。这也是用人之道中的重要内容。

刘铭传生长在民风强悍的淮北平原,自小养成了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豪霸之气。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回原籍招募淮军时,第一个就看中了他。但对于刘铭传的居傲狂妄,李鸿章也着实恼火。因此,当曾国藩借用淮军“剿捻”时,李鸿章就把“铭军”拨给了老师,希望曾国藩能够熏陶、管教他一下。

果然,在“剿捻”过程中,刘铭传军与另一悍将陈国瑞军发生了两次械斗。怎么处理这个事端,可真让曾国藩犯了难。不处理吧,于事不公,双方都不能平心静气,今后还会发生内讧;处理吧,这是李鸿章的属下,且刘铭传谋勇兼备,又有洋枪洋炮,今后自己还要倚重他。于是,曾国藩想了个万全之策,就是对刘铭传进行严厉斥责,嘴上说得狠,但对其过失不予追究,使他心生悸畏。

对于老师的办法,李鸿章心领神会,所以他照方抓药,在“剿捻”成功后,向清廷力保刘铭传的功绩,使刘铭传得以委任台湾道员。正是这个桀骜不驯的人,在中法战争中带领台湾军民奋起抵抗法军的进攻,使法军终未能攻下淡水,占领台湾的梦想破灭了。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正式撤道改建成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第一任巡抚。

而对付陈国瑞则是另一种办法。曾国藩觉得只有让他真心地服自己,才有可能在今后真正地使用他。于是,曾国藩拿定主意,先以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打击陈国瑞的嚣张气焰,继而历数他的劣迹暴行,使他知道自己的过错和别人的评价;当陈灰心丧气、准备打退堂鼓时,曾国藩话锋一转,又表扬了他的勇敢、不好色、不贪财等优点,说他是个大有前途的将才,切不可以莽撞自毁前程,使陈国瑞又振奋起来;紧接着,曾国藩坐到他面前,像与儿子谈话那样谆谆教导他,给他定下了不扰民、不私斗、不抗令三条规矩。一番话说得陈国瑞口服心服,无言可辩,只得唯唯退出。

曾国藩驾驭悍将,无外乎是外严内宽的办法。这样,就可以人尽其才。

曾国藩曾说过:“傲为凶德,凡当大任者,皆以次字至子颠覆。用兵者,最戒骄气、惰气。”由此可见,无论用什么人、做什么事,都应该像耐心的园艺师修剪花草那样,先辨明品种,再根据特点修理。

P6-8

序言

曾国藩生活在动乱不堪、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就是在这种悲剧色彩浓重的年代里,他仍旧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他由科举入仕途,随后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大清一根顶梁支柱。这其中的原由正是百年来人们好奇和关注的焦点。

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之家,本身资质并不出众。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也正因此,他思想谋略的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他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但却影响了几代人。

对自己,他能克己修身,不骄不躁,实学进取,一生三变。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自省自知,围绕自己在官场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对自己进行思想上的洗礼,并不断进步。

对朋友,他认为“朋友贤否,关乎一生之成败”。因此,他能做到不嫉不妒,广交师友,以诚待人,教学相长。这些能人雅士在他的官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其出谋划策,同渡难关。

对家人,他本着“苛教于己,严教于人”的原则,以兄长之责教弟有方,对外大公无私,对内爱护有道。

对国家,他一生为官铭记“忠”字。不论是腥风血雨的战场之上还是功成名就之后,都能怀抱一颗广济天下的心,对君主至忠至诚,为国家荣誉赴汤蹈火。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许多历史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曾说:“他是地主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并在军事纪律方面借鉴了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提倡的精神。蒋介石更是认为曾国藩可以做他的老师,并把曾氏学问作为枕畔必备读物。从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中,从他的人格品位和素养里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如何能做到“立身如针,处事如线”;如何在多方利益纠葛的时局里营造自我发展的舞台;如何与人相处发展人脉;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挫折……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精彩的答案。

本书从做人、做事多个方面解析曾国藩的一生,用他真实的经历向人们展示打造辉煌成功的方略。希望世人能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加以利用,缔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国藩为人处世的24堂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龙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0463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8: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