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收入经过上海历史学会组织专家评选的姜义华、熊月之、戴鞍钢、苏智良、沈渭滨、丁凤麟等学者的论文32篇,代表了上海学者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所撰写的论文的最高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上海市历史学会合编。
| 图书 |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收入经过上海历史学会组织专家评选的姜义华、熊月之、戴鞍钢、苏智良、沈渭滨、丁凤麟等学者的论文32篇,代表了上海学者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所撰写的论文的最高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上海市历史学会合编。 目录 在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辞(代序) 论清末新政与危机的纠结 新政困局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与晚清社会 端方与晚清政局 革命派“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重心转换 《列国政要》与清末高层官员的东西方认知 地方自治与清末知识界的民族国家想象 孙中山政治革命方略与大一统国家体系再造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演进的再思考 国家建设与孙中山民元让位 归国与开局: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心路行迹释意 上海:一座城市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中上海立宪派的转变和对革命的贡献 辛亥革命在上海的妇女酵素 辛亥革命中上海华洋裁判所初论 民国初年上海的议员选举研究 上海郊县辛亥光复述论 辛亥革命前后的上海绅商郁怀智 辛亥革命时期的李平书 戴季陶在上海 辛亥革命期间朱少屏活动述论 投身辛亥革命的牧师俞国桢 辛亥前后“三民”报与近代国家观念的传播 应对新式传媒无方与清朝的覆灭 辛亥革命中的上海报业 陈其美在上海——以《民立报》报道为中心 “开国第一银行”: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中华银行 辛壬之际的交通银行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上海市历史学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0783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49 |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6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57.07-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0 |
| 宽 | 169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