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工人村
内容
编辑推荐

沈阳出版社最近推出的长篇小说《工人村》,是女作家温恕花费三年心血精心创作的工业题材的代表性作品。描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产业工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为国分忧的感人故事,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工人礼赞。

这部长篇以编年史的结构方式,围绕沈阳铁西工人村这一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城市群落,精彩演绎了60年来工人村的历史变迁,人世悲欢,描绘了沈阳产业工人生活的原貌和心灵成长轨迹,揭示了历史真实与生活本质的真实。较之已有的多以诗歌、散文及中短篇小说反映沈阳工人生活片段的艺术形式而言,这部以工人村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无疑具有题材的开拓性和填补创作空白的重大意义。可以说,它是迄今为止,以“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沈阳为背景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沈阳作家全景式描写沈阳工人和家乡生活的长篇小说,充满了弘扬时代主旋律、讴歌中国工人阶级宝贵精神品质的激越旋律。

内容推荐

温恕所著的《工人村》是一部以沈阳工人村历史变迁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编年史的结构方式,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来产业工人生产生活的真实图景,描写了东北熔炼厂职工张凤林、冯眼镜等几个普通家庭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再现了邻里间丰富复杂的情感纠葛,塑造了劳动模范张凤林,以及冯眼镜、郑喜财、解放、兰儿等典型形象。

《工人村》以质朴本真的叙事风格讲述故事,情节曲折,细节真实,充盈着历史事件的纪实感和现场感。

试读章节

1956年冬天。沈阳城的第一场雪整整下了一夜,快到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太阳才露出脸来,像是被大雪洗净了尘埃,放出万丈光芒,照得工人村那一座座三层高“苏式闷顶起脊”红砖楼,更加光彩夺目。

在工人村最南边的院子里,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了279栋楼前。还没等停稳,一个壮汉就跳下车,甩开大步向楼门走去,回头喊了一句:

“喜财,俺先收拾一下,等着俺!”话没说完,整个人像被楼门口吸进去了一样,只剩下“噔噔”的脚步声。

车老板郑喜财答应了一声,把马车停稳当,又把一个年轻的孕妇搀下车,车上还有三个“小小子儿”,被他一胳膊一个夹下两个,另一个是他自己的儿子,早熟练地哧溜到地上。

郑喜财赶车拉脚,也算是有见识的人,早就听说过工人村如何如何,可是刚才远远地看见工人村这一大片红楼时,还是惊呆了。他叉着腰,抬起头,静静地打量着。

刚才顺着楼群东边一路南行,又向西拐到这儿,少说也有三四里路,这才围着工人村走了半圈儿。这片楼由四个“拐把子楼”定住四角,再由长条楼围成几个大院,大院又被长条楼隔成几个套院,每一座楼都相当于一面高大的围墙——这哪里是什么工人“村儿”,简直就是一座城啊!

“嫂子,这么好的房子咋才想着搬来,要是俺哪能等到今天?”

“你大哥忙,一直不歇班。哪能不想,没看他先跑进去了?”被称为嫂子的年轻孕妇,正抬头看着楼上探出来的阳台,又转过身望向北边那座楼。对开的玻璃窗户排得那么规矩,一块块红砖码得那么整齐,不像是用“洋灰”一块块粘起来的,好像原本就是一大块石板,用尺子画上了灰道道。窗台上的积雪厚厚的,像一条条没切开的豆腐。红砖墙、灰砖缝儿、绿色的窗框、明亮的玻璃、白色的雪,再经阳光这么一照,简直比画上画的还要美。

院子里出现了几个妇女,搬家的马车引起她们的注意。她们远远地聚在一起议论着。

“这是谁家搬来了?”

“听大虎妈子说,她家对面屋空着呢,是劳模张凤林家,就要搬来了。”

“她说话还有个准儿?织条线裤硬说是毛裤,谁还看不出是劳保手套拆的线?”

“张凤林是市劳动模范,没准儿得住叶元帅儿子那楼。跟大虎妈子住对面屋有啥好?打个呼噜满楼睡不着。”

妇女们笑起来,她们大嗓门的议论,年轻的孕妇都听到了,也跟着笑。三个“小小子儿”在院里疯跑,竟然把棉帽子扔在地上。郑喜财连说带吓唬地去追两个大孩子,年轻的孕妇赶到院当中,把最小的拽住,又去捡帽子。

几个妇女迎了上来。“哟,三个小子,怀的这个是老四呀?”年轻的孕妇脸红了,“肚里这个是老三,这个是二小子。”二小子奶声奶气地说:“我叫国庆,三岁了,我最听话。”

一个大点的小子跑过来,“我叫解放,是哥哥,我能上学了。”郑喜财的儿子也跟着喊:“我叫胜利,我也要上学。”

“哈,这名起的,都带讲儿啊,肚里这个以后还不得叫‘工人村’哪!”几个妇女笑了一阵,又问:“你们要往哪个楼搬呢?”

年轻的孕妇想指给她们看,一回身,顿时傻了眼。那些楼门一模一样,她根本记不住男人进的是哪一个。她赶紧往马车那边走,想问问郑喜财,几个妇女在后边跟着。

“这楼是‘重型’的,后边那楼‘高压’的人多,还有外地人,前面这楼熔炼厂的多,这个门洞叫‘先进楼洞’,里面有好几家都是‘张凤林先进班组’的——喏,‘假先进’他娘来啦。”

说话间,从“先进楼洞”里走出个小脚老太太,一扭一扭地到了马车前面,看这儿看那儿的,一张嘴一口山东话,旁边有人帮着翻译,年轻孕妇才听明白。

“她说你这身子别乱动,她儿子歇白班,能帮你搬东西。她儿子是‘张凤林先进班组’的!”

“是吗?”年轻孕妇像遇到亲人一样,“俺男人就是张凤林!”

郑喜财一边把车上的东西往边上挪,一边看着那帮围着孕妇的妇女。心想:咋一听是张凤林的媳妇,都像看新娘子似的?这个“劳模”、“先进”到底是啥,这么招人呢!

几个妇女围到了马车前,伸手就要搬东西,“这些都是吧?我们全包了。”

张凤林媳妇连忙拦着,“不用,真的不用——俺男人来了。”

楼道里响起“噔噔”的脚步声,像是一步迈下了好几磴。马车前的人安静下来,齐刷刷地看着楼门口,都想看看这位能用耳朵检查机器的“神人”张凤林到底什么样。

突然楼道里传来一声怪叫,紧接着一个人抱着脑袋跌跌撞撞地冲出楼来,没跑出两步,脚下一滑,摔了个“大马趴”。

几个妇女认出来了,这就是总爱往女人堆里扎、曾经被几个娘儿们合力扒了裤子的“假先进”——苦命。

“离过年还早呢,咋这么客气呢!”有人调侃苦命。

苦命抬头看见有人,仿佛见到了救星,一个高儿蹦起来,大叫:“劳模打人啦!劳模打人啦……”忽然又痛苦地蹲下身去,捂着腮帮子直哎哟。

小脚老太太过来把苦命抱住,“给娘看看,打哪儿啦?”

“牙!我的牙都掉了!”苦命往雪地上吐了几口血沫子。

P3-5

书评(媒体评论)

小说《工人村》是近年来以现实主义方法直接反映工人群众生活的优秀作品,在艺术上可堪称道,值得推举。

——博士生导师、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得主 王向峰

温恕写的是北方油松般的英雄群像,也是工业深处的普通人。那些过去年代爬满常青藤的真实而难忘的生活,让《工人村》的故事况味别传。

——文学评论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高海涛

作者选择这个有着独特艺术价值的窗口,深刻反映中国历史转型期的工人阶级的生活,反映改革与工人阶级命运的紧密联系。这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时代审美价值。

——文学评论家 白长青

工人村,可以说是沈阳老铁西的地标性建筑。通过这部小说,在工人村生活过的人,能够找回最珍贵的记忆;而对于不了解工人村的人,则能够触摸到那个年代的脉搏。

——作家 白小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工人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温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149259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6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