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钱君匋画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钱君匋先生,是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他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其风格有吴昌硕的老辣、奔放;有赵之谦的浑厚、飘逸;有黄牧甫的清隽、平整。真可谓是疾术駸駸,鹤立印坛,名烁中外,卓然一大家也。君匋先生是一位诗、书、画、印熔于一身的艺术家,诸方面都有至高的造诣和贡献。

钟桂松编著的《钱君匋画传》介绍了钱君匋先生传奇的一生。

内容推荐

钱君匋(1906-1998)原名玉堂,学名锦堂,号豫堂,以字行,系著名篆刻家、书画家。是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他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其风格有吴昌硕的老辣、奔放;有赵之谦的浑厚、飘逸;有黄牧甫的清隽、平整。君匋先生是一位诗、书、画、印熔于一身的艺术家,诸方面都有至高的造诣和贡献。

《钱君匋画传》由钟桂松编著。

《钱君匋画传》讲述了钱君匋的传奇故事。

目录

一、纸上风景与钱家

二、恒心与小有的脾气

三、曾经的革命

四、进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五、一封信

六、初恋是一首诗

七、在名流中穿行

八、钱封面

九、万叶书店

十、收藏的味道

十一、公私合营

十二、逃过一劫,逃不过“文化大革命”

十三、在大师的滋润下

十四、一生一世献给故乡

十五、依然前卫

十六、小气与大气

附录:钱君匋自传

后记

试读章节

这个运动初期的场景,深深地印在这位老人的脑海里。

但是随着“文化大革命”混乱升级,钱君匋开始担心自己收藏的书画及积蓄在混乱中丢失,钱君匋对这种情形看到太多了,每次社会动荡、兵荒马乱之时,总有不少私产流散不知所终,就如人间妻离子散。所以,钱君匋思前想后,觉得在这抄家破四旧运动中,不如自己整理之后上交给出版社的组织——“文化大革命”办公室(笔者杜撰这个机构名称,当年的名称太多变化太快,故先称其为“文化大革命”办公室),于是钱君匋在家里悄悄地整理起想上交的书画文物,老莲居士的,赵之谦的,齐白石的,吴昌硕、任伯年、石涛、文徵明、郑板桥、徐文长、张大干、新罗山人、金冬心以及黄牧甫的印章,吴昌硕的印章、赵之谦的印章等等,罗列清楚后,钱君匋又把自己几十年来办书店积蓄起来的500两黄金取出来,放进一个盒里。第二天,钱君勾叫了三轮车,将书画文物和黄金放上三轮车,直奔上海文艺出版社,上交给出版社的“文化大革命”为公室。然而出乎钱君匋意料的,钱君匋上午这一革命举措,“文化大革命”为公室竟然不接受!下午下班时,“文化大革命”为公室通知他,让他自己保管。但没有半句鼓励的话,这让钱君匋感到很惶恐,不知自己这个举动究竟是祸是福。从单位到家里,一路上钱君匋提着几包文物和黄金,心情和这黄金一样,十分沉重。他清楚地记得,这一天,是1966年8月24日。

一个星期后,钱君訇的担心变成现实。9月2日晚上七点多,钱君匋回忆说:“社中大批红卫兵开至余家,在客厅内画地为牢,中置一椅,囚余于内,不准随意走动,随后将妻及妻妹陈学綦、保姆等三人驱至亭子间查问,真是风声鹤唳,不可终日。红卫兵在余家到处敲墙掘地,欲在黄金500两外,再得一批,但黄金尽于此矣,再敲再掘,不会再有。随将室中所有书画、印章、古玩全部抄没,绝无遗漏,至是,始将余释出画地之牢,可以随意走动矣。”钱君匋对这一天的记忆永铭心版!晚年作此回忆已经岁月磨蚀,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但是,9月2日晚上这一幕,远比钱君訇自己回忆来得惨烈。当时乱哄哄抄家,让钱君匋痛苦不堪,眼见凝结着自己一生心血的这些朝夕相处研习的书画印章文物被人胡乱地堆在无遮无盖的卡车上,像运垃圾一样运走时,在上海生活了近三十年的钱君匋那里承受得了?卡车在轰鸣声中挂挡起步了,钱君匋不顾一切地追出门去,去追赶卡车,他想让自己与这些生命般的书画文物一起运走,钱君匋那里追得上,一阵心绞痛,钱君匋倒在地上,那些站在卡车车斗里的红卫兵们,连看都不看一眼,带着胜利果实,照样扬长而去。

幸亏从后面赶过来的夫人赶快把钱君匋扶回家里,让他服了药,才算缓过来,他后来曾记述日:“余最爱者为书画、刻印、古玩,现将此项财富抄去,心中非常戚戚!临行追赶卡车,以心脏病发踣地,卡车不顾一切,疾驰而走矣。”

文物抄走了,运走了,也将钱君匋的魂勾走了!钱君匋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和绝望!其实,从关进牛棚开始,他就生活在苦痛之中,6月、7月这两个月里,他只刻了《君匐私印》、《云气漫山山接天》和《午斋》三个印章,这样的情况在此前钱君勾的治印生涯里是从未有过的,可见此时他内心的痛苦!

1966年的10月1日,国庆节,外面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越发增添了钱君匋郁闷的愁绪。一生的心血顷刻之间没有了,一生的追求变成两手空空,这种失败感,让钱君匋领略了造反派的威力。其实,更惨的境遇还在等着钱君訇呢。1966年10月,造反派突然闯进重庆南路166弄4号刚装修不久的家里,勒令钱君匋搬出,迁到重庆南路154弄8号,由原来的八间房变为一间房,住惯了宽敞房子的钱君匋夫妇等突然逼仄成一间居室实在无法过日子,当年许多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家具等,无法摆放,只好忍痛变卖。这对器物有特殊情感的钱君匋来说,同样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

今天,我们在钱君匋自述的文字里,还可以看到当年遭受非人遭遇的痕迹。有一次,出版社批斗蒯斯曛、钱君匋等二十余人时,让这些年过半百乃至花甲之年的老专家、文化人从集中的“后堂”爬到会场,钱君匋因为排在队伍后面,目睹了前面的人在地上爬!爬到一半时,忽然又下令停止爬行,钱君匋才免了爬着去接受批斗的侮辱,但这一幕深深地刺激了钱君匋。

后来,钱君匋与出版界同人一起下放奉贤干校劳动。一个64岁的艺术大师,去田里插秧种田,与一些饱学之士共担大粪,在湿滑处一桶大粪泼翻在地,两位文化大家身上全是污粪。不能担粪,头目就让钱君匋他们几位老人种菜,后来钱君訇清楚地记得,种菜“久亦腰坍背直,一行种毕,人已半瘫矣”。“腰坍背直”是钱君匋家乡的一句土话,意思是累得直不起腰来了。

在干校劳动一直到1972年66岁那年为止,钱君匋尝尽了人间羞辱。但一路过来,钱君匋没有自杀也没有自暴自弃,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磨难之后,钱君訇似乎洞穿了社会发展规律,他明白了历史总是向前的,一时倒退,一段曲折终究要归人大海。显赫一时的人物,风光无限的人物,总归要沉寂的。于是,艺术家的韧劲和信念又悄悄地爬上钱君匋的心头,在1971年9月13日那个特殊事件发生后,钱君匋在狭仄的居室里又开始操刀弄印。在这非常时期,钱君匋想起了指引自己艺术方向的鲁迅先生,他发愿,要刻一部《鲁迅印谱》。钱君勾在1974年悄悄刻成一部《鲁迅印谱》,共计168方印章。不料后来在批“回潮”的运动中,刻成的《鲁迅印谱》被人搜走。从此,钱君匋在“地下”状态悄悄地再刻一部《鲁迅笔名印谱》。并秘不示人,直到粉碎“四人帮”才公开。

 “文化大革命”中,艺术家们遭遇各不相同,重者家破人亡,轻者批斗挨骂,钱君匋处在这二者之间,家没有破,但不少价值不菲的书画文物被劫掠,不少珍贵的文物从此在世上消失;人也没有亡,但体罚批斗却一样没有少。本来,60—70岁的钱君匋是艺术上各个方面都是成熟并硕果累累的时候,但却荒废在批斗、写交代汇报、种菜插秧里,这让向来珍惜光阴的钱君匋来说,是无奈,是痛惜,也是不可再追的憾事。

钟声送尽流光,钱君匋在1957年逃过一劫,但“文化大革命”中却在劫难逃,但是,感到欣慰的是,钱君匋终于渡过了“文化大革命”十年这个劫难。

P153-156

后记

1998年8月,钱君匋先生仙逝后,应李辉兄之约写过一册钱君匋先生的图文传记小册子,由河南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在当时的写作过程中,我集中阅读了钱君匋先生的散文、书法、绘画、篆刻等作品,同时也读了不少评论介绍钱君匋先生的文章。小册子写完了,但钱君匋先生的形象,他的思想,他的艺术理念,他的人品,依然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没有褪去。所以这两年我在业余时间又重新研读钱君匋先生的作品和对钱先生的回忆文字和评论文章,在研读过程中,一种进一步撰写钱先生传奇一生、把钱先生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写出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我又利用业余的时间,开手写钱君匋先生的一生。这就是写这部书的动因。

钱君匋先生一生与中国20世纪整个时代的发展分不开的,这个多灾多难的20世纪里,造就了钱先生追求——百折不挠,奋斗——自强不息的倔强个性。他这种与生俱来的个性,让他在艺术天地里成为勇攀高峰的内生动力,他写书法,心摹手追直追明清前人,他学篆刻,一定要在中国篆刻史上有一席之地,他办出版,从一个小作坊式的机构,硬是将它办成国家级水平的专业出版社。看看当年万叶书店出版的琳琅满目的音乐作品,可以发现钱君匋当年的大气和雄心,他的目标是国家水平、国际水平,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钱君匋一生的成功与他的追求卓越的倔强个性分不开的。其实,时代是一个方面,地域文化也是钱君匋成大器的因素之一,他的故里虽然地方不大,但在钱君匋幼年受到熏陶的那种氛围却是开放和不俗的,小镇与大时代同呼吸,钱家虽是普通人家,但一点都不封闭,反而喜欢做些开风气之先的事,办邮政,开餐馆,在小镇上也算是大事业了,而几位书画家前辈如徐菊庵、孙增禄等以发现钱君匋青少年时代那种艺术天赋为乐,常常平等地传授自己的艺术经验,探讨培养钱君匋艺术发展的路子,这种和蔼可亲的乡里长辈形象,可以想见少年钱君匋的内心感受是何等地温暖!而上海的地域文化更让钱君匋有机会造就自己,开明书店的开明气度至今仍让人感佩,钱君匋初出茅庐,封面创作一鸣惊人,开明书店力推新人;而钱君匋在外兼职,开明的业务顾及少了,钱君匋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开明老板却十分大度而真诚地劝钱君匋不要辞职,让钱君匋多一份收人来源,后来抗日战争期间,钱君匋创办万叶书店,开明书店依然友情一片。钱君匋在上海都市文化的熏陶之下,眼界早已不复当年,沙渚塘河与黄浦江,格式大不一样了。钱君匋在鲁迅、茅盾、郁达夫等现代进步名人的提携下,在通往大艺术家的道路上奋进。这种文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钱君匋的一生,是始终把自己的艺术的根深深地扎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他对中国绘画史上大师的了解,对篆刻史上大家的研究,对中国书法史上大师的认识,并不是到教科书上看看,浮光掠影地从中吸取点营养;而是追根溯源,从源流上打通古今,而且从大师的原作上去吸取前人作品中的精气神,从前人大师的生活、作品、经历里反复体味他们的艺术魅力,这样的学问,坚实到了古今相通,左右相连,委实为钱君匋成一代大师打下了一个好基础。自然,这样的好基础让钱君匋在艺术的各个门类中都能有所作为。同时,这样的艺术历练和经历,同样也奠定了钱君匋作为收藏大家的地位,与一般的收藏大家不同,钱君訇是想直接感受前人艺术气息而收藏的,他自己在多次场合讲到艺术上的“气”的问题,同样他也在感受前人大师的气息,从中悟到创作的真谛。因此我们在钱君匋先生百年之后,更能感受到他一生追求中的独特之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次次地走进位于桐乡县城的君匋艺术院时,更能深刻地体会钱先生当年文章中讲过的一句话,他说,“每一位伟大的人物,和我们在同一空间呼吸的时刻,未必能理解他的价值;等到他一朝谢世,时间造成了历史的距离,后辈才能看出他的精光异彩。”他还说:“伟大,不是指地位、财产、浮名,而是指人品和贡献。”钱君訇先生说得真好!现在无论在桐乡运河边上还是在海宁西山脚下,这样的感觉越来越明显,钱君匋是伟大的。记得在他与我们在同一个空间呼吸时,我们对他的认识,今天想起来有些汗颜,没有感觉到他的伟大,有时连“大师”都觉得开不出口。当时我曾供职过的单位为钱君匋先生拍过一个纪录片,我让钱先生为片名题字,当时有好几个片名,包括大师什么的,我觉得让钱先生本人写《大师钱君訇》有点不好意思,最后我拟定《百年君訇》的片名,钱先生很快题好寄来了,这说明我们认识钱君匋的人品、贡献和成就,思想不够解放的,认识不够到位的,视野不够开阔的。

自然,世俗里的钱君匋同样是世俗的,他不愿作无谓浪费,包括时间、金钱有时也斤斤计较,但是,当他下决心将自己一生的收藏裸捐给故里时,他毫不犹豫。我常常想,当初钱先生作裸捐决定时的一刹那,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下如此大气磅礴的决心?这时的钱君匐,在我看来,已经从世俗里脱胎出来了,已是一个大气磅礴的艺术大师了。

我尽管写完了这部书,但对钱君匋先生的理解认识,还远远不够,他还有许多作品还尘封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角落落,他的许多成就的梳理,还没有形成系统,他的许多最能体现他个人化的书信,至今还没有搜集起来,他的作品全集还没有放上议事日程。所以,我这部小书只能是在研究钱君匋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成果,印出来,期待着更多的人去研究钱君匋,相信钱君匋这样的艺术大师,三百年、五百年后仍然是学界艺术界的一个研究课题。在写这个书稿过程中,得到桐乡君訇艺术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提供照片和图片;老友鲍复兴先生还帮助审阅,提出很好的修改意见;桐乡李渭钫先生还将自己拍摄的许多珍贵照片提供使用;钱君匋先生的儿子钱大绪先生在审阅初稿后,还专门到桐乡与我面谈两个小时,介绍他父亲钱君匋先生的许多往事和他们钱家的情况,让我十分感动!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朋友傅强、徐有智先生不断鼓励并慨然给予出版,让这部钱君訇传记及时面世。所有这些鼓励支持和帮助,让我深深感动的同时也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相信历来看重文化的钱君匋先生的故里,对钱君匋先生的怀念永远是像春天一样,融融的,暖暖的。

2012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钱君匋画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桂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98830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64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