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帝国传奇(共7册套装彩图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帝国传奇(共7册套装彩图珍藏版)》作者唐荣尧被誉为“中国第一行走记者”,他把自己十年来游走中国大地,探寻帝国后裔的故事和成果讲述给读者,引发读者对帝国神秘的王朝的无限遐思,是一部可读性强的历史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唐荣尧编著的《帝国传奇(共7册套装彩图珍藏版)》讲述:贺兰山下有一处被称为“神秘的奇迹”和“东方金字塔”的美丽圣地,她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1000年前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神秘王朝——西夏。唐荣尧编著的《西夏帝国传奇》从建立西夏王国的党项民族起源讲起,结合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与当地传说,用通俗优美的文字,详细介绍了党项人的崛起壮大,西夏王国从建国、兴盛、衰落到灭亡的全过程,并从西夏的角度为纷繁复杂的五代历史勾勒了一幅素描全景图。《帝国传奇(共7册套装彩图珍藏版)》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历代帝国的征战足迹,勾勒出雄奇悲壮的全景历史画卷。

目录

第一章 走进鲜卑牧帐的美女:党项羌的千载奇缘

 一、峚山、峚人:《山海经》里的秘地和它的神秘主人

 二、天狼西来:六千里外的不速之客

 三、 念:软化鲜卑尖刀的羌女

 四、内附?躲避?: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的一曲党项羌离歌

第二章 黄土战歌:360年的长期“潜伏”

 一、挥刀南向:一次改变命运的救援之旅

 二、改造统万城:匈奴“废都”上崛起的军事巨舰

 三、萧燕燕与佘赛花:两位女杰背后的游牧争雄

 四、远交近攻:无定河畔的沙漠之狐

 五、左手军事,右手贸易:党项少主的西进之路

第三章 亮剑:大白高国的巨舰起航

 一、豹越大野:二百多年武风濡染的帝国之子

 二、铸剑为旗:席卷青藏高原屋檐的党项旋风

 三、帝国的器官:载着西夏前行的“中国怪字”

 四、兴庆府:贺兰山下的白色王朝

 五、借用外脑:“以毒攻毒”的必由之路

 六、三线作战:一个“狂徒”日益完善的龙形版图

 七、天骄亡曲:迷失于酒杯与香枕的开国皇帝

第四章 草丛里的血与火:女斗士主导的党项帝国

 一、外戚主战,皇帝恋安:一对奇怪的政治组合

 二、佛音与战声:风流皇后和他的好战儿子

 三、汉女太后的天幕:五路宋军的溃败

 四、秉常:第三代西夏帝王的中原之梦

 五、鸽派司马光和两个皇太后的较量

第五章 乾顺亲政:上升的帝国轨迹

 一、佛音和战声的轮回:帝国意识形态的初步整合

 二、“海东青”飞临:血与火书写的“四国演义”

 三、女真飓风:宋夏之间的“第三者”

 四、刀锋上的光:马背上的呼啸惊醒青草的梦

第六章 辉煌中的死亡:游牧英雄主持的汉化改革

 一、仁孝文治:遍地学府汉地风

 二、遍地塔影:帝师与藏传佛教的东传

 三、一对汉人父女搅动的西夏政局

 四、文脉贯穿300年: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五、推启开放之窗:一个迷失的草原帝国的风情画卷

第七章 帝国黄昏:北方升起黑煞星

 一、拐点:从三国演义到单向外交

 二、为大义而灭亲?被生母赶下朝堂温良皇帝

 三、枕侧的刀光: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

 四、仓皇的应对:美妙而短暂的中兴之梦

第八章 丧钟为西夏而鸣:一对幻想家的最后挣扎

 一、嵬名遵顼:选择投降的梦想家

 二、夏、金联盟:百年战争后的糟糕握手

 三、沙州胜利:西夏帝国的最后残喘

 四、黑城之战:一座“伟大古塔”678年间的使命

 五、铁骑过处:从祁连山到贺兰山的哀歌

 六、最后的快感:死于党项女子手下的成吉思汗?

第九章 传奇之后的传奇:王朝后裔的一地迷影

 一、阿拉善高地和额托克草原的唐古特

 二、木雅地区:川西高原上的“西吴尔王朝”

 三、泸沽湖:女儿国里的神秘西夏遗影

 四、夏尔巴:站在世界高地上的东方来客

 五、西域大地:那些归顺元朝的西夏遗民

 六、祁连山下:千寺万僧组成的绛红色地图

 七、江南高官:一群以杭州城为原点的党项后裔

 八、隔海招魂:客死异域的党项人

 九、保定经幢和居庸关过街塔:“突醒”的西夏记忆

 十、探秘中原:小村庄里的西夏后裔

 十一、传奇中的传奇:一把神秘的西夏古琴

后记:有个帝国,有段传奇

试读章节

天狼西来:六千里外的不速之客

青藏高原,羌人的天堂,破坏甚至摧毁这座天堂的,是一支来自六千多里外的天狼部队——鲜卑。

位于大兴安岭腹地的鄂伦春旗境内的嘎仙洞,是鲜卑先民最早走进历史视野的地方。从嘎仙洞走出的鲜卑人,在秦汉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在零星而模糊的记载中,那些游牧在今天辽宁东部西喇木伦河以北的少数民族,被称为“鲜卑”,属于当时的“中国”之外的东胡。匈奴强大时,一度臣服于匈奴人,匈奴人被击败后,这个原本不起眼的部落迅速地在蒙古草原上亮出了自己的力量,尤其是他们收留了数十万的匈奴人后,很快成为北方草原上最强大的游牧力量之一。魏晋时期,鲜卑分为宇文部、慕容部、拓跋部、秃发部和乞伏部等若干部。影响最大的是拓跋部,在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的北朝,除北齐外,北魏、东魏和西魏都是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

鲜卑部落流行一种叫“马斗”的比赛项目。每年的马斗是鲜卑部落的盛会,是一场带有比赛和娱乐双重性质的鲜卑人的大集会。

公元284年,鲜卑人的马斗成了慕容部酋长涉归的两个儿子公开较量的舞台:16岁的嫡子慕容□出身高贵,是可汗之位的合法继承者;庶长子吐谷浑则统领着1 700户部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并在部落中享有盛名。

那天的马斗参观人数是历年之最,慕容涉归亲自带领自己的随从、亲信及宠爱的女人,来到人山人海的马斗场。从小过惯了娇宠生活但心高气傲的慕容□一心想挤走对自己汗位有威胁的吐谷浑,当吐谷浑远路赶来参加比赛时,慕容□差人在前一夜给吐谷浑的马槽偷偷投了泻药。第二天的马斗场上,在草原上纵横驰骋多年的吐谷浑怎么也没料到,这匹陪伴自己攻下一个又一个草原部落的心爱战马,会如此“掉链子”。就在他羞愧难当时,慕容□骑着战马走过来高声说: “这难道就是草原上有名的吐谷浑么?骑着这样的马怎么能作战呢?我为有这样的兄长感到羞愧!”

糊涂的慕容涉归对比赛结果没有丝毫怀疑,反而对身边宠爱的女人和亲信说:“呵呵,你们平时都说慕容□不能撑起鲜卑的大业,今天的马斗连吐谷浑也不是他的对手啊!”

受到嘲弄的吐谷浑一气之下带领部众,决定另起炉灶,连夜带领人马开始了西迁之路。这场引起鲜卑部落严重分裂的马斗由此画上了一个伤心的句号。

吐谷浑带领部众向西部那广袤但陌生的地域进发,原来他统领的1 700多户部落人马大多选择了追随这位草原上的雄鹰,而且,越来越多的鲜卑人、匈奴人后裔、突厥人也慕名从或远或近的地方跑来跟随他迁徙。通过一包泻药爬上可汗宝座的慕容□感到了很大的威胁,于是派遣使者到草原上的很多部落,一通胡萝卜加大棒,迫使这些部落不敢收留吐谷浑。

那个艰难的秋天,吐谷浑所到草原上的每寸土地仿佛都不属于他,吐谷浑每到一个部落,要么是遭到毫无余地的拒绝,要么是主人在接待他们后便委婉谢绝他们久留。他坚信总有一处草原能让他驻足。每个夕阳下,看着落下的残阳,他越发相信最美的一道斜阳之下,最美的一处草原将是属于他的。

严冬季节,吐谷浑策马来到黄河边,看着那一片冰冻的洁白,他的眼光越过黄河朝南望去,黄河以北的狼山、阴山脚下没有哪一方部落能容忍自己,那么,黄河以南的地方呢?他派人踩着厚厚的黄河冰面走向那片陌生的土地,很快,他派去的人回话:黄河南边的那片草原上生活的是鲜卑人中的一支——拓跋鲜卑部落,他们最早和慕容鲜卑部落有过领地纠纷,交战失利且被慕容鲜卑屡屡欺凌后,才远徙到河套平原的。听说吐谷浑是被慕容鲜卑的慕容□排挤而出的,愿意接纳吐谷浑。就这样,吐谷浑带领他的追随者在河套地区驻足下来,在这里开始了近二十年的游牧生活。  拓跋部在接受吐谷浑的人马后,势力大增。但随着吐谷浑力量的强大,拓跋鲜卑内部也开始对他产生各种猜疑,有人甚至主张铲除吐谷浑。吐谷浑只好再次选择流徙,他的才能和英名不仅使他原来带领的鲜卑人继续跟随他,就连拓跋鲜卑中的不少人也跟随他,他们跟随他继续朝着夕阳落下的地方而去。这也是后来的吐谷浑政权中有大量拓跋氏的原因。

吐谷浑定居河套近二十年的事实,为1000多年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羌叙说自己的族源,增添了一份似乎可靠的依据,所以西夏开国皇帝嵬名元吴登基第二年就派人到开封,他的使者给宋朝的表中说道: “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意思是说,我元吴是具有帝王血统的,我的祖先早在东晋时期,就创立了后魏的根基。后魏即北魏。

312年,吐谷浑带领他的部众渡黄河,越贺兰山,穿过了鄂尔多斯草原、河套地区、黄土高原、河湟谷地、青海湖,越过河西鲜卑和陇西鲜卑的地界,行程2 000多公里,终于踏进了青藏高原。在这里,吐谷浑面对的不仅是一片高海拔地区的雪山和草场,更是无弋爱剑的后裔们掌控的大小150个羌人部落。一方要进入这块天高云淡、水清草茂的天堂,一方要捍卫祖先留下的这方草场的独立和完整,战争无法避免地摆在了鲜卑人和羌人面前。

吐谷浑部在辽东时就已经接受了先进的汉文化,沿途又不断吸纳先进的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和武器,这使得他们就像一把犀利的楔子,极力想插进羌人的地界。羌人对这支远路而来的疲惫之师并不在乎,尽管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抵抗,但鲜卑人依靠吐谷浑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一步步地攻破了羌人的地盘,逐步向青海湖一带推进。这把楔子终于成功地楔进羌人生活的地界,在青海湖一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公元317年,吐谷浑在完成大迁徙后,以72岁的高龄辞世,他带领到青藏高原的这支鲜卑人自此被史籍称为“吐谷浑人”。

P8-10

后记

有个帝国,有段传奇

如果我的才情和青春是一盏蜡烛,那么,接到本书写作任务的那天,就是一支点燃在蜡尖的火苗,我看见写作行进途中自己生命的燃烧。这是一本焚燃我生命的书!

2008年,中国内地所有的省城、二线城市甚至县级新华书店都摆出了诸如《匈奴帝国传奇》、《契丹帝国传奇》等北方游牧部族建立的、对中原王朝而言是异族政权的“西向天狼”系列丛书,《西夏帝国传奇》的书写者在哪里呢?这本书什么时候才能出版呢?我和许多读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在等待着!

2010年4月底,成都的全国书展上,我有幸见到了“西向天狼”丛书的责任编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的刘微老师。4月的蓉城是美丽的,那场淅淅沥沥的细雨中飘荡着我们的谈话,短暂而美好的谈话终结处,是一个意向性合作的落地:刘微老师委托我来完成这本书!从蓉城归来后,因为《青海之书》的最后写作及修改,只能看着《西夏帝国传奇》像个影子飘在键盘上空,终是无法动笔。

2000年初,我落居贺兰山下昔日西夏王朝的旧都,一个个夕阳下的张望,一个个月夜深处的研读后,这个王朝的神秘越来越吸引我走近。

我自此开始持续10年间在中国大地上的行走,主要方向是为了寻找中国大地上的西夏后裔,为此,我在没有任何赞助的条件下,只身上路,将足迹置放在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河南、北京、河北、云南、四川、广西、安徽、浙江、陕西、宁夏等18个省份,完成了《神的过错》、《王朝湮灭》、《王族的背影》、《西夏史》等专著。

著名作家、 “宁夏三棵树”之一的李金鸥曾经笑说我是800年一遇的一个人,他指的大概是西夏未亡国前至今的800多年间我对西夏文化的如此痴迷者吧。如今,看着那副陪伴我10年风餐露宿的背囊日渐衰老在我的注目里,当我几个月不出门时,它就像一个备受冷落的老朋友,满面灰尘地待在角落里,默默地提醒着我:该动身时,就要身负使命而走。想起诸多媒体赠与我“中国第一行走记者”的赞誉,我只有一次次将自己放在那条孤寂的路上,为了一个前定。

2008年秋天,寻找西夏宗教之源的漫长追寻,使我走到了青海和西藏交界的澜沧江上游的藏地,和上师丹求达瓦仁波切从玉树结古镇出发,绕道西藏昌都,寻找西夏亡国后从西夏去的大批工匠修建的昂欠王朝的根蚌寺遗址。站在那片似曾相识的废墟上,上师轻声问我: “不觉得这里熟悉么?是否感觉来过这里?”那一声问询中,我的内心被震惊了,我猛然惊觉——恍然自己到过那里。上师的话语随之飘荡在耳际:这是前定,这里有着命定的功课。

800多年前,藏地高僧热巴受西夏国王邀请前往西夏传教,并被国王敬奉为帝师。780多年前,热巴再次回到藏地深处,在澜沧江边修建觉扎古寺以及他的弟子修建根蚌寺时,他们是否知晓隔着那么长的岁月之河,我驭风而行,走进40多座海拔4 000米以上的雪山和4 000里之途隔着的那方神秘?站在那里我东望西夏,亲身体悟:几百年的轮回中,人的生命显得那么轻!

那一刻,让我立时也想起自己在2004年4月末为了探寻西夏后裔和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夏尔巴的关系,孤身背着帐篷和睡袋,穿越喜马拉雅山抵达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地方,千方百计地出了海关抵达雪布岗。在那个满树长满杜鹃花和玫瑰的村子里,97岁的白玛活佛见到我就说:这是佛的旨意。

我一直讨厌将自己出于个人爱好和兴趣去探寻西夏的举止看成什么使命、任务、课题,但一次次传奇般的经历中,遇到的人和事,不由得使我常常觉得这些经历,是自己为西夏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亦如这本书,它不是贩卖一种常识或争得个人的荣誉,它是在为那个创造了灿烂文化的、谜一般的王朝发言,为一个在二十四史中缺席和哑声的、中华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王朝说话。

站在2010年秋天的腹地,我身后是10年零碎地堆在记忆角落的岁月,是黄土、沟壑、高原、雪山、草场组构出的地理图景,也是塞北、西域、江南、边关、塞上抟造出的人文画卷。在这些岁月、图景和画卷中,我的努力仅仅是为了逼近这个王朝的神秘内核或精彩传奇,这些逼近显得多么浅薄甚至乏力——我只有更加努力。

精彩的王朝落魄地谢幕于仓促之中,谢幕于铁血和强力之下,也谢幕于来不及祭奠的神性之上,但谢幕时那仓皇的面孔定格出的惶恐眼神,那些凄惨地将逃亡写于遁隐之中的背影,吸引着我在21世纪初缓缓出场。一个青灯之下细读的苍白面孔,一个抬头张望后无助的眼神,一个思考日久后衰弱的大脑,一个身负行囊徒步在有关这个王朝的各个角落途中的身影。这些就是我在这个传奇王朝的书写后,再次以传奇的方式去寻找那些传奇后裔的原因,——诚如我在《西夏史》中写道的:“充满未知的探寻有时比解开谜底的结论更有意味。这不是我为自己10年间横跨中国18个省区探寻西夏后裔一地模糊的背影后没有确切答案的辩解,只是对自己艰苦的行踪有一个简单的交代。”

西夏帝国充满传奇,对我而言,对这个王朝的书写和走进也充满了传奇。西夏让我挣脱了学府和学科的约束,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踏上了一条游牧西夏之路,竖埋着自己在这条路上的碑石或路标。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那些丈量王朝的脚步后,是艰辛和努力,是没有任何经济外援下孤身上路且坚守10年的拮据与困窘:有为了进入高原藏地而切除的胆囊;有零下27度走进腾格里沙漠的冬日苍凉,也有夏日炎炎中穿行在黄土高原上的酷热;有行进高原遇见狼时在酷冷中的相峙,也有在川西高原的羌族寨落中几乎被毁容的古寨探秘;有为寻找党项羌的另一个族源鲜卑人而穿越大兴安岭的孤独,也有为探寻西夏宗教之源而几次前往澜沧江上游青海藏区的坎坷;有为找寻杭州飞来峰造像和西夏造像关系而自费前往留下的屈辱,也有准备到越南探秘西夏军裔葬身之地却只能隔着一水淼远而无法走进的遗憾……一个经济时代里,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坚守和出场注定是孤单的,一个人对西夏发起的战争和无法收场的行进,注定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我要感谢我在西夏探寻途中所有给予我帮助的朋友,感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领导的策划和刘微老师的编辑工作,感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图制作者高飞先生、西夏影视城、内蒙古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园等的图片支持,更是感谢那些为西夏研究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西夏学前辈,本书的完成同样离不开他们的研究成果之助。同样,我要感谢那些阻挠我行进在西夏之路上的人,他们的伤害同样培育了我的力量。最后感谢的是我的爱人杜兆红女士,十多年如一日地支持着我,在一个功利的年代,一个正义、知识、良知和尊严都不应该被忽视的年代里,默默地支持我,让我在西夏之路的探寻和写作中,维护着我的尊严,体现着我的价值!

2010年10月中旬贺兰山下

西夏旧都银川载水岗

书评(媒体评论)

《西夏帝国传奇》是一部带有演义手法论述西夏历史的通俗读物。作者查阅了不少有关资料,并深入西夏故地考察,他是在用心灵触摸西夏,用脚步丈量西夏。作者以史学家以外的眼光审视着这个大起大落的“神秘”王国,他切入的角度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述,也许会为探寻西夏带来新的思路。

——西夏学者 史金波

涉足西夏无疑是一场精神与学术上的双重探险,西夏不仅仅体现为一种历史概念,其帝国内部的戈壁、草场、雪山、盆地、平原等地理单元,以及王朝后裔神秘的足迹,在时下中国十多个省份里神秘分布,更是呈现出一种历史和地理合围出的大坐标。在这个角度而言,这本书何尝不是一幅历史与地理的双重画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执行总编:单之蔷

《西夏帝国传奇》以粗砺而富张力的文字复活了一个神秘王国。大开大合的情节直接把人带到了广袤的西域大漠。作者触及的不是西夏浅表的历史,而是一个民族的文明符码和心脏。这,正是一个帝国的迷人之处,也是本书魅力所在。

——《文明》杂志社 社长、总编:娄晓琪

党项,一个脱离母体,执著向东发展的羌系族群;西夏,一个以铁马弯刀雄峙中原,而后又失落的帝国。《西夏帝国传奇》,以雄阔的视野、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党项羌从萌芽、发展、立国、鼎盛,到因抛弃本体文化而沉沦的千载历程。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作者在十余年实地考察基础上,对这个族群在亡国后的神秘行踪做了细致、翔实的探究,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凤凰周刊》杂志 执行主编:师永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帝国传奇(共7册套装彩图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23769
开本 16开
页数 16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8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10.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70
195
1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