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一本探讨今日马来亚地区华族如何因应时代的变局,在单一语文教育的前提下,争取民族文化生存契机的专书。曹博士除能将以往参与研究的成果融会贯通外,更利用多次前往马来西亚参加研讨会的机会,收集、核对资料,且实地参访其研究标的之学院及马来西亚华校董教总总部,面访董总前后任主席、各学院院长、行政主管以及教学人员,并对各学院学生做问卷调查,成果丰硕,故本书除可提供各界对马来西亚华族之母语教育,乃至今日之马来西亚社会有进一步之认识,且可为日后学者对马来西亚做更深入研究的基础。
图书 | 国家建构与民族认同--马来西亚华文大专院校之探讨(1965-2005)/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系列/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一本探讨今日马来亚地区华族如何因应时代的变局,在单一语文教育的前提下,争取民族文化生存契机的专书。曹博士除能将以往参与研究的成果融会贯通外,更利用多次前往马来西亚参加研讨会的机会,收集、核对资料,且实地参访其研究标的之学院及马来西亚华校董教总总部,面访董总前后任主席、各学院院长、行政主管以及教学人员,并对各学院学生做问卷调查,成果丰硕,故本书除可提供各界对马来西亚华族之母语教育,乃至今日之马来西亚社会有进一步之认识,且可为日后学者对马来西亚做更深入研究的基础。 目录 序/古鸿廷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战后初期马来亚地区的华文教育 第一节 战后初期华文教育的复兴与南洋大学的设立 第二节 独立前马来化国家建构下的华文教育 第三章 筹而未建的独立大学 第一节 独立大学筹设的缘由 第二节 独立大学的筹设与论争 第三节 独大运动 第四节 独大诉讼案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柔佛新山的南方学院 第一节 宽柔专科班的设立 第二节 南方学院的设立 第三节 南方学院的学制与课程规划 第四节 结语 第五章 吉隆坡的新纪元学院 第一节 董总与新纪元学院的设立 第二节 新纪元学院的组织架构 第三节 新纪元学院的课程规划与教学研究 第四节 新纪元学院的校园文化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槟城的韩江学院 第一节 韩江中学的新闻专修班 第二节 韩江学院的设立及课程规划 第三节 韩江学院的国际教育合作 第四节 韩江学院的校园文化及发展策略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结论 附录一 1920年英属三州府学校普通章程 附录二 1926年学校注册法令 附录三 1959年全国华文教育大会 附录四 马来西亚独立大学发起人大会宣言 附录五 马来西亚影响华文教育发展的重要人物简介 参考文献 跋后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家建构与民族认同--马来西亚华文大专院校之探讨(1965-2005)/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系列/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曹淑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3492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49.338 |
丛书名 | 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系列 |
印张 | 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07 |
宽 | 143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