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费米讲的核裂变核聚变的故事/科学家讲的科学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原子弹、中子弹、氢弹等核设施的威力,估计大家都通过影视作品看到过吧,它可以很轻松地毁掉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可是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核武器具有那么巨大的威力?人类又究竟应该如何来面对这种巨大的力量呢?

跟着伟大的意大利裔美籍科学家费米一起阅读这本《费米讲的核裂变核聚变的故事》吧,它可以帮我们解开疑团,还可以让我们了解核物理理论知识和科学家们为人类和平所付出的努力!本书由韩国宋恩永著,吴荣华译。

内容推荐

与拥有光芒四射的创造性思维直接相关的是“思考的力量”。没有思考的力量是无法期待会有很好的发展的。人类能够达到今天的文明高度,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了这种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思考的力量。所以思考的力量非常值得称赞。

作者宋恩永写这本《费米讲的核裂变核聚变的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青少年朋友刻意培育和发扬人类的这一伟大特点。在这本书里,他将给大家介绍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内容。核裂变、核聚变都属于核反应现象,都能放射出巨大的能量。可是核裂变和核聚变制造能量的过程却完全不同,从而生成的结果也不相同。通过这本《费米讲的核裂变核聚变的故事》,我们将会了解到费米为核裂变和核聚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将会提高分辨真伪的能力。

目录

第一课 链式反应的可能性与核裂变的诞生

第二课 质能相当性原理

第三课 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诞生及其试车

第四课 又一个核裂变元素:钚

第五课 临界质量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

第六课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第七课 核设施造成的惨剧与核废料

第八课 核聚变

第九课 太阳与氢弹

附录

 科学家简介

 科学年代表

 核心内容测试

 现代科学辞典

试读章节

根据其特性的不同,放射性元素生成的放射线可以分为α(阿尔法)射线、β(贝塔)射线和γ(伽马)射线。

α射线要比β射线重7000倍以上,它是个带电的射线,在空气中可以与各种粒子反应,丢失不少能量,所以它的移动距离非常有限。α射线在空气中能够移动的距离只有几厘米左右,其渗透性也特别差,就连薄薄的一张纸也穿不透。因此,α射线不会对人体造成多大的危害。但是,如果α射线通过食物或者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部,情况就不一样了,它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致命的危害。

然而,β射线就跟α射线不同,“体重”也相对要轻,也没有带多少电。所以它不能像α射线那样在空气中与各种粒子发生反应,也很容易穿透像纸张这样薄的物体,在空气中能够移动数米远。但它不能够穿透铝合金板。如果人体过多地照射了β射线,就会受到伤害。

γ射线与α射线和β射线不同,它既没有质量也不带电,所以一般的物体都能被它穿透。放射线最危险的地方就是这个γ射线强有力的穿透能力了。只是在厚实的水泥墙面前,这个γ射线也显得无能为力了。

镭和铀生成α射线,钍生成β射线,没有单独生成γ射线的元素。γ射线是随着α射线和β射线的产生而产生的。

放射性元素虽然具有巨大的能量,但它在单个存在的时候并不能生成巨大的能量。放射性元素要释放自己内部的能量,就必须有一个裂变反应的过程,而且这个反应过程必须是连续不断的,即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的可能性1

随着中子的发现,放射性元素的链式反应变成了可能。中子是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1891-1974)于1932年发现的。正是由于发现了中子,查德威克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子所包含的电子是中性的。原子核中不仅有中子,而且还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因此,原子核总体上带有正电(+)。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围绕着这个中心旋转。就像太阳系里众多行星以太阳为中心旋转一样。因此,科学家们称原子的内部是个小太阳系。

这里,我们来进行一次思考实验。思考实验是提高大家创造性思维再好不过的方法。

要想生成核反应,就必须让原子核内部发生裂变。

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让原子核内部发生叛乱。

这就需要派遣某个物质打入原子核内部。

要想打入原子核内部,那个物质必须要小于原子核。

比原子核更小的物质有质子和电子。

由于质子和电子的粒子比原子核还要小,它们具备了打入原子核内部的基本条件。

可问题是这些小粒子所带的电束缚住了它们的自由。

原子核和质子身上带的是正电荷(+),而电子身上带的却是负电荷(-)。

它们要想打入原子核内部,就会遇到电荷的问题。

电有两种力量。

正电(+)和正电(+)、负电(-)和负电(-)这种同极电相遇的话就会产生互相排斥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排斥力。

同时,正电(+)和负电(-)这两种不同极的电相遇的话就会产生相互吸引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吸引力。

现在,我们继续来做思考实验。

如果带电的质子和电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会怎样呢?

由于原子核本身就带有正电(+),因此它会极力排斥同样带有正电的质子靠近自己。  质子受到强烈的排斥,不敢靠近原子核。而电子却带有负电(-),离原子核越近就越要得到原子核的吸引力。

质子由于跟原子核同属正电,就算想靠近也无法靠近原子核;而电子却被原子核牢牢地吸引住,想摆脱也摆脱不了。

这个办法显然无法让原子核内部发生裂变。因为原子核内部都是由相互吸引的物质组成的,因此很难发生内部分裂。这就说明核反应是无法正常进行的。P7-10

序言

世界上有两种天才。

一种是创造性思维非常奇特,区别于我们普通人的天才。另一种就是如果我们也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的话,也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天才。

前者的代表人物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可以说是少有的拥有天才头脑的人,他为人类文明打开了大门。那么在他之后,只要我们努力探索的话,我们也可以成为天才,使人类文明充满活力。

与拥有光芒四射的创造性思维直接相关的是“思考的力量”。没有思考的力量是无法期待会有很好的发展的。人类能够达到今天的文明高度,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了这种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思考的力量。所以思考的力量非常值得称赞。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青少年朋友刻意培育和发扬人类的这一伟大特点。在这本书里,我将给大家介绍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内容。核裂变、核聚变都属于核反应现象,都能放射出巨大的能量。可是核裂变和核聚变制造能量的过程却完全不同,从而生成的结果也不相同。通过这本书,我们将会了解到费米为核裂变和核聚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将会提高分辨真伪的能力。

与读者朋友们的期望相比,我总觉得欠了读者朋友们很多。谨把此书献给我的读者朋友,并跟他们一起分享这本书面世的喜悦。为了本书的面世,出版社的同仁们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宋恩永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套优秀的科普读物,对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科学真理,能起到引领的作用。

——王乃彦(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对于中小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这套书具有启发意义,而且深入浅出。这套书的写法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对我国的科学推广有现实意义。

——肖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用植物学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费米讲的核裂变核聚变的故事/科学家讲的科学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宋恩永
译者 吴荣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553752
开本 16开
页数 1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L-49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31
17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23-2010-074号
版权提供者 JAEUM&MOEUM Co., Ltd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