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屏编写的《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5辑2011年秋)》收录了《批判与汇合:管窥30年美国文学研究之轨迹》、《美国文学的批判性、独创性和多元性》、《田纳西·威廉斯与兰福德·威尔逊作品的二元要素解读》、《边界研究视角下的当代奇卡诺文学》等文章。
图书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5辑2011年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维屏编写的《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5辑2011年秋)》收录了《批判与汇合:管窥30年美国文学研究之轨迹》、《美国文学的批判性、独创性和多元性》、《田纳西·威廉斯与兰福德·威尔逊作品的二元要素解读》、《边界研究视角下的当代奇卡诺文学》等文章。 目录 学者访谈 英美文学研究现状一瞥——一专访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 学者笔谈 英语诗歌《净洁》中的尼布甲尼撒和伯沙撒 “审慎”的规劝——“梅勒比的故事”的政治性解读 对“主流话语”的权衡与超越——论“高文诗人”“模棱两可”表象下的“人文主义”创作倾向 英国文学 影视叙事中的《奥兰多》 约·麦·库切——为他者化的他者代言 从象牙塔到神圣泉——论伍尔夫小说中的主要艺术家人物 奥威尔小说《缅甸岁月》中的种族政治 《威尼斯商人》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契约思想 1890年-1930年英国现代主义典型期小说的变迁 从《傲慢与偏见》探析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思想 美国文学 郝思嘉新论——传统与变革中的自主人生 美国当代作家生态研究 一部关于信仰的自白——评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夜色温柔》· 批判与汇合:管窥30年美国文学研究之轨迹 “Mission Civil ization”as“Mission Failure” 论《一个前有色人的自传》的滑稽模仿技巧 论《五号屠场》的“家园”意识 美国文学的批判性、独创性和多元性 他者影像下的自我反省——从形象学角度试析《太阳照样升起》中的主要人物张力 莉娜·格雷夫的身孕在《八月之光》中的多义性 田纳西·威廉斯与兰福德·威尔逊作品的二元要素解读 边界研究视角下的当代奇卡诺文学 “道法自然”——解密《接骨师之女》的生态回归主题建构 文学理论 在沟通中揭示生命意义——论艺术阐释作为一种批评方法 人称与视角——文学惯例中的主体间性 孤独·自由·自我——哈罗德·布鲁姆的“自我”美学观探赜 艾略特译介史研究中的一处补正 博士论坛 论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美国化的犹太性 智性身体——A.S.拜厄特小说研究 斯帕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 空间视阈下的海明威老年角色 边缘上的变奏——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同性恋维度的精神分析 伊迪斯·华顿、新女性和世纪之交的友谊话语 征稿启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5辑2011年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维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62463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6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3 |
宽 | 14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