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哲学所做的系统、全面的研究。作者宋希仁以历时态的方式详细地梳理、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在伦理、道德的各个方面所作的论述,为读者完整地整理、深度地剖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哲学理论,是国内相关研究中非常厚重的一部。
图书 |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哲学所做的系统、全面的研究。作者宋希仁以历时态的方式详细地梳理、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在伦理、道德的各个方面所作的论述,为读者完整地整理、深度地剖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哲学理论,是国内相关研究中非常厚重的一部。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早期人道主义道德理想 第一节 理想主义道德思考 一 一个伟大理想的起点 二 人道主义道德观念 第二节 能动性原则的发现 一 自我意识哲学的沉思 二 呼唤自由的道德 三 批判道德专制主义 第三节 精神自由的道德权利 一 出版自由是人民的特权 二 主义之争的道德良心 三 人民精神和伦理意志 疑难问题讨论(一) 怎样理解“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第二章 批判思辨幻想关注现实道德 第一节 关于森林法的道义辩论 一 行为规定的法理和道德 二 合理意志与道德正义 三 等级社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 伦理关系的现实性思考 一 黑格尔国家伦理观批判 二 市民社会伦理关系分析 三 利己主义和人权 第三节 人的异化和人性的复归 一 个人主体与社会联系 二 劳动的异化和异化伦理 三 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 疑难问题讨论(二) 怎样理解权利与义务互为条件 第三章 社会道德调查和道德观批判 第一节 英国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一 英国社会的发展和道德蜕化 二 英国工人的道德状况 三 两种人生观和道德观 第二节 青年黑格尔派道德观批判 一 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道德观 二 道德意识和利益的关系 三 教养的道德及其思辨的秘密 第三节 “真正社会主义”道德观批判 一 “真正社会主义”的一般性质 二 抽象“人性论”、“泛爱论”批判 三 对海因岑“道德化的批评”的批判 疑难问题讨论(三) 怎样理解“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思考 第一节 西方伦理学史上的道德思考 一 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道德观念 二 近代道德思考的特点 三 思辨哲学的道德概念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思考 一 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的产生 二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 三 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道德 四 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道德 第三节 现实的人与人的本质 一 人的现实性及其本质 二 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 三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第四节 共产主义道德理想 一 政治斗争与道德理想 二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三 过渡时期的现实主义 疑难问题讨论(四) 怎样理解“利己主义与自我牺牲的对立” 第五章 《资本论》的道德哲学(上) 第一节 道德与道德社会学 一 道德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二 道德感与科学分析 三 伦理关系的客观性 第二节 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一 “原始积累”的历史和道德 二 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 三 剩余价值生产中的劳资关系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协作和管理 一 生产中的协作和集体力 二 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两重性 三 所谓“公平的工资” 疑难问题讨论(五) 《资本论》价值概念之哲学意义 第六章 《资本论》的道德哲学(下) 第一节 商品交换中的伦理关系 一 商品生产伦理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 商品交换的伦理关系分析 三 商品交换的目的和手段 第二节 资本流通过程的伦理秩序 一 资本市场竞争的伦理特征 二 资本流通中的信用和投机 三 信贷道德的经济学评价 第三节 商业资本的伦理形态 一 商业资本的历史考察 二 商业资本伦理的论争 三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疑难问题讨论(六) 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第七章 家庭伦理的人类学研究 第一节 人类的生产和家庭伦理源头 一 两种生产和伦理的起源 二 前伦理时代的两性关系 三 从野蛮到文明的规范意识 第二节 家庭伦理关系的演变 一 道德感分化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二 家庭关系的质变和夫权 三 家庭伦理关系的制度化 四 家庭权利关系的转化 第三节 家庭伦理关系的调节 一 自然选择和性关系禁制 二 从习俗到规范调节 三 婚姻离异的理论和实际 第四节 私有制和现代婚姻道德 一 个体婚制的道德意义 二 现代一夫一妻制的伦理 三 对婚姻幸福主义的批判 四 人类婚姻发展的前景 疑难问题讨论(七) 爱情的圣与俗以及婚外恋 第八章 道德哲学思想体系 第一节 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 杜林道德观的先验主义 二 道德观基础和道德原则适用性 三 善恶观的来源及其辩证关系 第二节 平等伦理观与社会公正 一 所谓“平等的基本公理” 二 平等观的历史发展 三 正义的根据和“自由社会” 第三节 意志自由和必然性 一 自由意志和意志自由 二 行为选择和责任能力 三 自由和必然性的关系 疑难问题讨论(八) 怎样理解道德的“应当”? 疑难问题讨论(九) 怎样理解伦理秩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希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0547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0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36 |
出版时间 | 2012-03-01 |
首版时间 | 2012-03-01 |
印刷时间 | 201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 |
丛书名 | |
印张 | 3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7 |
宽 | 178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