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是迄今为止唯一建在南极大陆海拔最高处的考察站。
昆仑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张锐锋编著的《鼎立南极最高点(昆仑站建站纪实)》记述了中国南极科考历程及其卓越成就,是首次全面反映昆仑站建设始末的纪实文学。
| 图书 | 鼎立南极最高点(昆仑站建站纪实)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是迄今为止唯一建在南极大陆海拔最高处的考察站。 昆仑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张锐锋编著的《鼎立南极最高点(昆仑站建站纪实)》记述了中国南极科考历程及其卓越成就,是首次全面反映昆仑站建设始末的纪实文学。 内容推荐 张锐锋编著的《鼎立南极最高点(昆仑站建站纪实)》记述了中国南极科考历程及其卓越成就,是首次全面反映昆仑站建设始末的纪实文学。 受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中心、中国作协、《十月》杂志社委托,作者深入采访南极科考参与者、收集大量一手珍贵资料,历时一年多完成写作。部分章节初稿在《十月》杂志社刊载后博得好评。 《鼎立南极最高点(昆仑站建站纪实)》通过递进式的宏阔视角和质朴平实的笔触,对南极内陆考察的三大阶段--格罗夫山地考察、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在冰穹A建立昆仑站,进行了客观的叙述,深入体现了人与自然多向度的矛盾统一关系,彰显出高层决策者、科学家、考察队员身上不同特质的“南极精神”。 目录 缘起 自序 第一章 遥远的南极 从猜测到探险 亘古荒原 猜想南极 探险南极 中国人在南极上的足迹 为什么去南极 初识南极 升起国旗 第二章 格罗夫 两条科考主线 第22次科考 “雪龙”号 轮机长 科考队员们 驶向格罗夫 冷酷西风带 冰 障 危险与激情 蛮荒格罗夫 山 陨石 岛峰 地吹雪 在南极过春节 “南极精神” 第三章 冰穹A 不可接近之极 最具科考价值的区域 “金羊毛”寓言 向南,一直向南 1997,首次挺进:内陆冰盖 1999,第三次挺进:近在咫尺的冰穹A 2001,首次钻冰艾默里 2005,登顶冰穹A 起 航 穿越西风带 挺进冰穹A 出 发 成功登顶 发现大山脉 2008,准备建站 第25次科考 “南极大学” 第四章 昆仑出 南极的冬天 深度寂寞 情感交流 海冰重重 破冰 命悬一线 进入中山站 昆仑崛起 昆仑欲出 站址选定 中国红 五星黄 中华天鼎 立鼎最高点 南极上的昆仑 南极科考大事记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鼎立南极最高点(昆仑站建站纪实)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锐锋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408707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1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8 |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6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N816.6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陕西 |
| 长 | 210 |
| 宽 | 145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