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帝王书法家那些事儿/轻松读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皇帝自称“孤”“寡”,这些如此悲凉的字眼在这些冷冷的帝王身上如此契合。居高临下无一人能交付真心,后宫佳丽三千无一人能体会真爱,坐拥山川江河千万里无一处是归宿。自由永远是相对的,即使万万人之上的帝王也是如此。然而在艺术的世界里他们都是自由的,挥洒泼墨、酣畅淋漓、孤芳自赏。如果有一片海是宁静的,那么应该是在这里。

《帝王书法家那些事儿/轻松读艺术》杨宏鹏等著。

内容推荐

  《帝王书法家那些事儿/轻松读艺术》精选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十二位帝王书法家,这十位历代帝王在统治国家的同时,在书法艺术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本书用现代语言,客观评述了他们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逸闻趣事,文字犀利幽默,引人入胜,具有可读性。能使广大读者从新的角度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书法艺术。

《帝王书法家那些事儿/轻松读艺术》杨宏鹏等著。

目录

序言

指点江山翰墨间

曹操(155年-220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萧衍(464年-549年)

不过是嫖客相争

李世民(599年-649年)

独领风骚

武则天(624年-705年)

女性有没有主义

李隆基(685年-762年)

你是我永生不会再遇的海

李煜(937年-978年)

只愿你能找到一片海栖息

赵佶(1082年-1135年)

一个特立独行的文艺青年

赵构(1107年-1187年)

人间多少事实不等于真相

赵昚(1127年-1197年)

孤军作战,潦草离散

朱由检(1610年-1644年)

康熙(1654年-1722年)

劳模皇帝

雍正(1678年-1735年)

做个好孩子

乾隆(1711年-1799年)

走到哪儿写到哪儿的皇帝

试读章节

俗话“说曹操,曹操到”,形容的正是曹操的用兵如神。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然而曹操的军事才能并非天生,作为中国军事史上一流的军事家,曹操也时常打败仗,开始在军事上还是一个鲁莽的将军,并非正史所讲天赋奇才。但是,曹操有一个大优点就是能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并且能够虚心倾听和采纳臣下的正确判断,因而在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战役,如官渡、柳城、渭南之战中取胜。作为大军总指挥的曹操,在历次战役中,也逐渐锻炼了自己的指挥才能,由起初指挥三五千人,到后来发展到能够指挥四五十万大军。

除了军事才能,曹操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颇为不俗。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抱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可惜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陨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此生种种金戈铁马、万里江山、后宫三千都化为无可奈何。

曹操种种才能实在太过耀眼,以至于其他的诸多才能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湮没而不为后人所知。史书《三国志》评价曹操为: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后人誉其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文武双全之人。除此之外,曹操还是一代书法家,但由于曹操传世的书法作品极少,后人一般都忽略了这一方面。他性格豪爽、气度非凡,把大量精力用在治理国家和应付险恶的明争暗斗上,不仅有盖世之才,纳贤之德,而且长于军事,善于书法,乐观进取,可谓文武双全。庾肩吾《书品》称其书法有“隶墨雄瞻”。

史书记载,曹操少年时“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博览群书,特好兵法”,除读书习武外,特喜“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大有游侠风范,而从未提及他是如何关在房中练习书法的。曹操何时练的书法呢?曹操20岁被举为孝廉,入朝为郎,后来当洛阳北部尉,迁顿丘县令一年,继因从妹夫宋奇事发,被“从坐免官”解职回家。虽说回毫后“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但不久,朝庭又以其“能明古学”,复征拜他为议郎,当骑都尉、济南国相。35岁开始“兴义兵,诛暴乱”,直到66岁去世的31年间,他为使中国实现统一,结束全国混战、动荡的局面,安定秩序、恢复生产,不是南征北战,就是为稳定复杂动乱的政局,把大量精力用在治理国家和应付险恶的明争暗斗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备感时间宝贵,经常发出: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的感叹。这样忙于事业,拯救苍生于水火、闻达于诸侯之间的曹操习练书法的机会应该是很少的。

然而,乱世英雄曹操一生劳形于政治诡谲、军事征战,不比太平盛世的帝王将相闲来赋诗、温酒烹茶,曹操在行军打仗中练习书法的机会自然不多。据记载,曹操极其喜欢读帖、揣摩,经常与当时的书法名家钟繇、梁鹄、邯郸淳、韦诞、孙子荆等人切磋书艺。曹操作为一代书法家鲜为人知,这主要是曹操传世的书法作品较少的缘故。历史上见过曹操书法作品的人,称赞其书法有“笔墨雄浑,雄逸绝伦”之美。书法评论家评出汉朝末期章草大家有五人,即崔瑗、崔寔、张芝、张昶、曹操。南朝的书法评论家庾肩吾在《书品》中把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一共九品,他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唐代书法家、评论家张玉王藿按历代书法家的艺术成就划分为神、妙、能三类:杰立特出者为神,运用精美者为妙,离俗不谬者为能,他在书法评论专著《书断》中称曹操的书法作品为妙品。如此多的书法能手给予曹操这等评价,可见曹操的书法功底之厚重。P7-8

序言

指点江山翰墨问

吾皇万岁万万岁。是为了这一声振聋发聩的顶礼膜拜吗?

后宫佳丽三千人。是为了坐拥天下美人阅遍沉鱼落雁之美吗?

大好河山千万里。是为了让这片土地的子民臣服自己吗?

九五之尊,佳丽环绕,率土为王的皇帝,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呢?人说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么黄金龙椅之上的帝王,他的成就是以多少枯骨堆积的高度呢?然而存在就必然有价值与必然性,历史的进步需要牺牲,朝代的更迭与政权的争夺带来了杀戮,也带来了文明的进步。

如果皇帝是一种职业的话,最多不过是高贵了那么一点点吧,更何况现在已经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已然不分贵贱。只是跟所有的行业一样,有些人做得好,有些人做得不好。

如果说要评选“历史上最不称职的皇帝”,赵佶肯定是要入围的,即使不能拔得头筹,最差也不会跌出前三名吧。但是这样的人自然也有他的闪光点——写得一手好字。赵佶的瘦金书可谓无人不知,点画撇捺,可圈可点。

皇帝的身份实在是太亮眼了,像是一直闪烁的闪光灯,简直闪瞎了世人的眼,在这样令人晕眩看不清的状况下,人云亦云假装自己最清醒,如同醉汉嚷嚷着没有醉。

想要巴结皇帝的人太多了,这种尊贵的地位也没有人敢跟他说狠话,以至于后人会疑惑到底是皇帝真的好呢,还是没人敢说不好呢?但就书法来说,写得好的人并不在少数。人云亦云是件可怕的事,它会让人变得懒惰,失去自己的思想。对于历代皇帝书法作品的评价,一般都是帝王写罢,当时的书法评论家乃至一些杂七杂八的人写点东西夸赞一下,说这个字多么多么好啊,就算这个字写得不好也要夸,反正不能说不好。高高在上的帝王怎么能有人敢说不好呢?当然没有!可是后世的人即便已经对前朝的帝王不再恐惧或尊崇,也已经被这种评价洗脑,盲目地认为它好。

这种极端的方式有很多弊端,比如将一般的作品夸得如同神品,又比如对世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认为帝王的书法都是吹出来的,从而湮没了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既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么皇帝这一行业,也可以出书法专业的“状元”。

皇帝日理万机,按理说没太多时间专注于书法,那么他们是如何走上书法艺术的高峰呢?我们可以简要进行分析。

首先,皇帝家财万贯,不只是钱财,也包括前朝各代的艺术珍品,其中不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

艺术史上大名鼎鼎的张彦远(815年-907年),他是唐代画家、理论家。张彦远出身宰相世家,曾任舒州刺史、左仆射补阙、祠部员外郎、大理寺卿。张彦远的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祖父张弘靖,曾先后做过宰相,对于绘画和书法都有浓厚的兴趣,张家的世交李勉父子也是身居显职,而且爱好书画。他们和当时的皇室及其他贵族一样,承继了南朝重鉴赏收藏的传统,家藏法书名画甚丰,这样的社会条件培养了张彦远对绘画和书法的研究兴趣,他精于鉴赏,擅长书画,无作品传世。著《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等。

三代宰相累积下的殷实家底让张彦远有了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以此上推,皇宫的藏品想必更是浩瀚。

《尚书故事》说: ”唐太宗酷爱书法,有大王真迹三千六百纸,率以一丈二尺为一轴,内行书五十八卷,褚遂良评以《兰亭》为第一。太宗宝惜者独此书为最,置于座侧,朝夕观览。尝一日附耳语高宗日:吾千秋万岁后,与吾《兰亭》将去也。及奉讳之日,用玉匣贮之,藏于昭陵。”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曾藏在唐太宗手里,日夜观摩真迹想必能领略一二,总是要比摹本来得直观一些吧。唐太宗藏有《兰亭序》这也只是皇宫若干藏品的沧海一粟,有如此众多的作品熏陶,至少会沾染一些“艺术气息”吧。

其次,皇帝从小具有良好的师资力量辅导。贵族以及贵族子弟总是以经济为基础占用更多的资源,太子从小被教育去学习诗书画印、四书五经、治国之道以及其他的种种。尊贵的太子自然不会与平民子弟一样坐在昏暗的私塾,他当然有自己的老师,成群结队的老师见了他甚至还要行礼。

李世民的老师虞世南,字伯施,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道劲。虞世南的书法得二王传统,颇得唐太宗看重,后来太宗引为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还经常临摹他的书法。《宣和书谱》说太宗“以书师虞世南”,李世民常与虞世南讨论书法,并说: ”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

名师出高徒,有这样的书法名家坐镇,即使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至少书法成就也不会太差。

字写得好的人很多,但是皇帝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有些人图名,有些人求利。鉴赏者受到政治地位或者其他的影响崇拜名人,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书法评价上导致很多作品难以给予客观的评价。

其实不止书法界,所有的行当自然会崇拜一些声名大的前辈。声名鹊起的明星会有大批的粉丝,三流明星的粉丝就少一点,有时候还需要花钱雇佣一些“粉丝”来制造烟雾弹。“见贤思齐”是好事,然而盲目崇拜便过之,颠倒是非黑白、不分盲目地夸赞名人的字画,孙过庭早在《书谱》中就做过批评:“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既昧所见,尤喻所闻。或以年职自高,轻致陵诮。余乃假之以湘缥,题之以古目:则贤者改观,愚夫继生,竞赏毫末之奇,罕议峰端之失;犹惠侯知好伪,似叶公之惧真。是知伯子之息流波,盖有由矣。”

苏东坡的字写得也挺好,他的论述亦有道理: ”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知人论世,书法的评论总是联系书法家的生平与人品,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与他的心胸会影响到作品的境界,但不是全部。有些书法家字写得不错,但是人品不行便受到不公正的批评,优秀的艺术没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是一件挺遗憾的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艺术的境界是一个美的世界,要多美有多美,书法的境界是关乎天地自然万物的映象,感悟宇宙的内在秩序,体会节奏与韵律,参悟玄机,追求人生境界的更高层。

见微知著,书法作品的方寸之间蕴含了无限的世界。

诚然,这本书还有不尽完善之处,期待读者朋友们提出批评指正,让我们在共同进步中期待艺术更繁荣的明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帝王书法家那些事儿/轻松读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宏鹏//孟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127640
开本 16开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2013286849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