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平原所著的《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中展示的,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也不是经济实用的“指南”,只不过是一片郁郁葱葱、期待有心人徜徉其间并评头品足的“读书的风景”,选择“读书”、“大学”、“人文学”三个话题。

内容推荐

陈平原所著的《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中展示的是一片郁郁葱葱、期待有心人徜徉其间并评头品足的“读书的风景”,在这“风景”里既有学识,又有趣味;既有“关键问题”,又有各种“八卦”,更有作者的治学经验。对学生而言,书中暗含治学门径;对“普通读者”而言,《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中描述的人与事都是一种“风景”。

目录

小引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

漫卷诗书喜欲狂

读书的“风景”与“爱美”的学问

即将消逝的风景

请加入这道“风景”

阅读大学的六种方式

校园里的“真精神”——老北大的故事

大师的意义以及弟子的位置——解读作为神话的“清华国学院”

永远的“笳吹弦诵”——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追忆及阐释

解读“当代中国大学”

网络时代的传统文化

人文学的困境、魅力及出路

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如何与汉学家对话

训练、才情与舞台

人文学之“三十年河东”

附录

 学者的人间情怀

 “现代中国研究”的四重视野

 怀想三十年前的“读书”

试读章节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

一、 读书的定义

什么叫“读书”,动词还是名词,广义还是狭义,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还是“学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读书?看来,谈论“读书”,还真的得先下个定义。

“读书”是人生中的某一阶段。朋友见面打招呼:“你还在读书?”那意思是说,你还在学校里经受那没完没了的听课、复习、考试等煎熬。可如果终身教育的思路流行,那就可以坦然回答:活到老学到老,这么大年纪,还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一点也不奇怪。

“读书”是社会上的某一职业。什么叫以读书为职业,就是说,不擅长使枪弄棒,也不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过去称读书郎、书生,现在则是教授、作家、研究员,还有许多以阅读、写作、思考、表达为生的。

“读书”是生活中的某一时刻。“都什么时候了,还手不释卷?”春节放假,你还沉湎书海,不出外游览,也不到歌厅舞厅逛逛。

“读书”是精神上的某一状态。在漫长的中外历史上,有许多文化人固执地认为,读不读书,不仅关涉动作,还影响精神。商务印书馆出版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所撰《阅读史》(2002),开篇引的是法国作家福楼拜1857年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这么说,不曾阅读或已经告别阅读的人,不就成了行尸走肉?这也太可怕了。还是中国人温和些,说你不读书,最多也只是讥笑你俗气、懒惰、不上进。宋人黄庭坚《与子飞子均子予书》称:“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问题是,很多人自我感觉很好,照镜从不觉得面目可憎,这可就麻烦大了。

这四个定义都有道理,得看语境,也看趣味。前一阵子观赏北方昆曲剧院演的《烂柯山》,朱买臣最后得以扬眉吐气,甚至马前泼水,羞辱那没有长远眼光、耐不住寂寞,非逼他写休书不可的崔氏,靠的是中国古代社会读书可以做官的这一精英选拔机制。可这一套,现在不灵了。不是“学而优则仕”,而是“仕而优则学”——这后一个“学”,当然是装模作样的了,“官大学问大”嘛。中国特有的学历高消费,让人哭笑不得。如果有一天,连学校里看大门的,也都有了博士学位,那绝不是中国人的骄傲。眼看着很多人年轻人盲目“考博”,我心里凉了半截,我当然晓得,都是找工作给逼的。这你就很容易明白,很多皓首穷经的博士生,一踏出校门,就再也不亲近书本了,还美其名曰“实践出真知”。

想到这些,我才格外欣赏那些不为文凭,凭自家兴趣读书的人。在北大教书,自然是看好自己的学生;可对那些来路不明的“旁听生”,我也不敢轻视,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室里有位子,你尽管坐下来听。这种不太符合校规的通融,其实更适合孔夫子“有教无类”的设想。

拿学位必须读书,但读书不等于拿学位。这其中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开学演讲时,专门谈这问题,希望学生们以学问为重,不要将大学看做文凭贩卖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第二年开学,再次强调:“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北大一九一八年开学式演说词》)。日后回想北大十年,蔡先生很得意,以为他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大学的想象(参见《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以及《自写年谱》)。现在看来,蔡先生还是过于乐观,成为“贩卖知识之所”的大学,以及视大学为“养成资格之所”的学生,当今中国,比比皆是。

大致感觉是,今日中国,“博士”吃香,但“读书人”落寞。所谓手不释卷,变得很不合时宜了。至于你说读书能“脱俗”,人家不稀罕;不只不忌讳“俗气”,还以俗为雅,甚至“我是流氓我怕谁”。

二、 读书的成本

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叫“经济学帝国主义”,说的是经济学家对自家学问过于自信,不只谈经济,还谈政治、文化、道德、审美等,似乎经济学理论能解决一切问题。于是,讲机会,讲效率,讲成本核算,成了最大的时尚。你说“读书”,好吧,先算算投入与产出之比,看是否值得。学生选择专业,除个人兴趣外,还有成本方面的考量,这我理解。我不谈这些,谈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精神状态的“读书”。

作为一种物质形态的“书籍”,与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读书”之间,有某种微妙的关系,值得仔细钩稽。这里所谈论的“读书成本”,带有戏拟的成分,可博诸位一笑。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平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06782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2.46-53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