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离开雷锋的日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学雷锋要学什么?一个年仅22岁的青年人,他有什么样的英雄壮举和久战沙场的功勋吗?没有。他有什么超凡的学问和天才的发明吗?没有。埋葬地下的雷锋生前永远不会想到,上至共和国的领导集体,下至中华大地的亿万国民,都在向他学习和看齐。

雷锋,好德乐善而无求,成为体现中华民族道德的排头兵。从雷锋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着人性最美好的品格修养。

而乔安山折射出来的雷锋精神,正是每个有良知的公民道德感的充分体现,这也是当下出版本书的现实意义所在。

本书是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剧本作者王兴东和作家陈宝光,在遍访雷锋的战友之后,依据生活原貌精心创作的一部报告文学,它首次为我们真实而客观地再现了乔安山在几十年的内心煎熬中顽强生存的艰难历程。

内容推荐

作为一个士兵,还有什么比自己驾车不慎擅死班长更让人痛心疾首,又更让人懊悔终生呢?何况擅死的这个班长,是日后震撼中国的雷锋!

对乔安山这一个名字,如今许多人已不再陌生,但对他在不慎撞死雷锋后的几十年中,是怎样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默默地善待生活,默默地做一个像雷锋那样的好人,却知之甚少。本书是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剧本作者王兴东和作家陈宝光,在遍访雷锋的战友之后,依据生活原貌精心创作的一部报告文学,它首次为我们真实而客观地再现了乔安山在几十年的内心煎熬中顽强生存的艰难历程。《离开雷锋的日子》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既相当客观地展示了雷锋牺牲的全过程,又非常真切地追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对雷锋精神的关注和褒扬,并且对当下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反思……

目录

序 半个世纪的倾诉

第一章 雷锋的死与我有关

 一 车祸事故的发生

 二 雷锋同志牺牲了

 三 战友们料理后事

第二章 走出禁闭室

 一 被关禁闭

 二 解除禁闭

 三 孩子们的怀念

 四 对事故的定性

第三章 死备哀荣天有泪

 一 为雷锋守灵

 二 群众的祭奠

 三 十万市民送行

第四章 在沉默中诞生

 一 申请“雷锋班”

 二 “雷锋班”命名大会

第五章 雷锋震撼中国

 一 雷锋事迹开始传播

 二 毛泽东主席题词

 三 周恩来总理题词

 四 话剧《雷锋》上演

 五 修建雷锋纪念馆

第六章 雷锋墓前的婚礼

 一 村里有个姑娘

 二 姑娘来信起风波

 三 相投两颗心

第七章 迎着暴风骤雨

 一 与造反派做斗争

 二 夜救老政委

第八章 冷的血热的血

 一 学习雷锋的标兵车

 二 学习雷锋不是走形式

 三 学习雷锋的演讲

第九章 问问你的心

 一 见义勇为救老汉

 二 晴天霹雳横遭诬陷

 三 公道自在人心

 四 雷锋墓前的心里话

 五 终于还了一个清白

第十章 两袖清风赤子情

 一 为生计去打工

 二 告诉个体老板什么是幸福

 三 不愿生锈的螺丝钉

第十一章 同路手拉手

 一 市场经济就得别管闲事

 二 雷锋精神永远都在

第十二章 好人一生平安

 一 英雄难说当年

 二 永远是春天

后记:从《离开雷锋的日子》,看离不开的雷锋精神

试读章节

对班长勘察的这些路况,乔安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因为跑的趟数儿太多,只要一看地貌,就知道到了哪儿,好像竖起了路标一样。

班长这人儿真仔细,还带着大家制定了许多非常具体而且行之有效的安全行车措施。

就是靠着这些安全措施,他们四班在山区行驶两万六千多公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乔安山看了一眼仪表盘上班长写的“十陕九出事”,谨慎地驾驶着。路上尽是水洼洼,车轱辘一碾,溅起片片水花。太阳出来了,看样子,今天又是个热天。

金花楼到了。该换换班长了。他停下车。

“怎么啦,小乔?”班长在上面问。

“班长,你下来开会儿,我上去。”他出了驾驶楼,仰起脖儿冲着车厢上说。

“嘿,你就开吧。我在这儿挺好。”

“不行,我开累了。”他边说边往车厢上爬。

“好吧,我开。”雷锋蹦了下去钻进驾驶楼。

 汽车又驱动了。班长开得真稳!乔安山仰在棉工作服上想着心事。昨天,刚收到一封家信,还没来得及看,这几天净忙了。回头让班长帮着看看,不知有啥事儿。

他从兜儿里掏出信来,看了看信皮儿,刚想撕个口子,又觉得车上太颠,不能看,再说字儿也认不全,就又揣回了口袋。

不知娘的身体咋样?是不是又缺钱啦?班长偷着给邮了好几回钱,娘还以为是他邮的。上回去信就说了这事儿。他哪有那么多钱?他的钱都买烟抽了。班长劝了好几回了,他是真想戒,又是下决心又是立保证的,可是没用’,不抽烟心里就跟小猫儿抓挠似的。得,趁这阵儿班长看不见,先来一棵吧。他想着从兜儿里摸出了烟盒和火柴,哧地点着,嘬了一大口,登时就感觉不一样。刚才那点儿困劲儿也没了。

汽车开到了抚顺营区,先到仓库卸下了棉工作服,又开到连里的停车场,班长走了过来。

“小乔,又抽烟啦?”

“班长,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告饶似的。

“你不是下了保证了嘛,唉,没决心。”

“慢慢儿来吧。”他自觉理屈,嘴里嗫嚅着。

“小乔哇,这车我想咱俩自个儿保养,又学技术,又省时间,明天就可以开回去。要是进了修理所,起码得好几天。你看行不?”班长盯着他的眼睛,用商量的口吻问。

“那敢情好哇!”他一听能学技术,就高兴了。可转念一想,又觉得没那么容易,“咱没工具,行……吗?”他还想说没技术,但没说出口。

“我到修理所去借。咱俩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请王教员和白副连长帮忙啊。”雷锋就好像看透了他心思似的。

“那就行!”他高兴地翘起大拇指,“班长!”

“怎么啦?”雷锋笑嘻嘻的,像知道他想说啥。

“你们湖南人哪,真是精明!”

“你先歇会儿,我去跟连长请示。如果批准了,咱们马上把车开到九连的厨房前冲一下,中午就可以晒干,下午就可以干了。咱们抓点紧,下面本溪路小学开学,孩子们还请我去呢。”

班长走了,乔安山看见附近有两台车正在大修,就过去帮忙。说起来也奇怪,跟班长在一起,他感到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

“报告!”雷锋笔直地站在连部门口,声音洪亮地喊道,向虞仁昌连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雷锋,回来啦,辛苦辛苦,快进来坐。”虞连长一看是雷锋,忙热情地招着手让他坐。

 雷锋进了屋,仍然保持着立正的姿势。

“连长,后勤张副处长说汛期快到了,需要把给养和器材运足,车子有些不够用。我的车子已到了三级保养的时间,车况不太好,李助理员让我们回来保养,请连里及时安排。”

“车辆保养连里会安排的,你累了,先去休息吧。”

“连长,我有个建议,我这个车不要送团修理所了,我跟乔安山自己保养得了,不会的请王教员和白副连长教教。这样,既锻炼了技术,又节省了时间。您看,行不行?”雷锋仍然没有挪窝儿。

虞连长稍微想了想,觉得雷锋这建议可行。

“好哇!这个意见很好。你们这种对工作积极主动,对技术肯钻研的精神值得表扬。”他看了看手表,已经快11点了,“你们刚回来,先休息,吃完中饭再干。”

“是!”雷锋敬了个礼,一蹦三跳地走了。

真是好同志啊!望着他的背影,虞连长想。

P3-5

序言

2012年的一个初春,灿烂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投射在抚顺雷锋纪念馆的建筑物上。碧空如洗,如此素洁的蓝天下纪念馆的曲线显得那么清晰。

一步入纪念馆最外面的白色铁栅栏大门,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座方型纪念碑,碑体由灰白色的花岗岩砌成,花岗岩之间的缝隙清晰可见,像是用砖垒起来的一座高墙。纪念碑的最上端是一颗红色的五角星,中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七个道劲的镏金大字,下面是雷锋向战友们讲述学习毛主席著作心得的纯白色浮雕,基座被咖啡色的大理石面覆盖着。

纪念碑的后面就是雷锋纪念馆了。纪念馆并不高,横面排开,向东面弧形地卷过去,形成了类似烟囱的一个尖儿。整个造型像是一面迎风舒展的大旗,又有点儿像是一册微卷的书籍的上半截儿。设计者的大胆令人吃惊,在所有中国的同类建筑中,它都算富有创意的。

纪念馆的整个外观除大门西侧的基座用近白色的花岗岩砖块垒砌外,通体贴着平滑润泽的象牙白色大理石面,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雷锋纪念馆”的凸体金色大字在白色的背景上熠熠发光。纪念馆座北朝南,从早到晚享受着充足的阳光。白色是这里的基调,在眩目的阳光照耀下愈增其白,与头顶上天空的蓝和两旁长青树的绿互相映照,使人顿除鄙吝之心,有一种纤尘不染、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的感觉。

在纪念馆外面的东侧,有一面用黑色大理石镌刻的像墙一样宽的“奉献碑”,讲述了抚顺市人民在1991年10月至1992年12月自动捐资扩建雷锋纪念馆的史实,记录着为扩建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捐款百元以上的个人。

在“奉献碑”的东面就是与雷锋纪念碑、雷锋纪念馆这一轴线相平行的另一轴线——雷锋墓了。在这条轴线上,最前(南)面的是一座用五块花岗岩雕刻的雷锋全身像。他背着冲锋枪和挎包,左手擎着毛主席著作,作向前迈步状,显得虎虎有生气。在它的后(北)面,首先是在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安放的用汉白玉雕刻的花圈,然后是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的长方梯形立方体的花岗岩墓石,最后是五块长方形花岗岩立着一字排开组成的墓碑,上面镶嵌着镌有为抗大书写过校训的舒同题写的“雷锋同志之墓”金色大字的碑石。

这一切被青松所环抱。

生前不知疲倦、一刻不停地为人民做着好事的雷锋,此刻正安静地躺卧在这里,在他第二故乡温暖的臂弯里做着他唯一的一次长眠。

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来了。按年龄计算起来,他们已经是雷锋辅导过的孩子们的孩子了。在时间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之后,雷锋这个普通一兵的名字仍然有着那么大的吸引力。孩子们在一茬茬的长大,他们都曾学过那支《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那优美的旋律注定将传唱永久……

此时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正缓步走到汉白玉花圈前,他的面孔粗粝,饱经风霜,但眼神却透露出正直和刚毅,那目光极具穿透力,让人为之一振。只见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把一束马蹄莲放在汉白玉雕刻的花圈上。两种白竟像是一体的。他用一条雪白的毛巾把墓石和墓碑擦了一遍,又把已经有些脏的毛巾叠好放回到提包里。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他便坐在墓石旁的石阶上默默地陷入沉思。  他瘦削的脸上已刻满深深的皱纹,黝黑的脸色令人想起青铜雕像。这脸的主人绝不愉快,倒不如说有些忧郁。“奉献碑”镌刻的捐款百元以上的个人名单的第18行的第一个名字,就是他——乔安山。

他曾经是雷锋亲密的战友,雷锋的牺牲与他有着最直接的连带关系,为此他几十年来背负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扬雷锋精神。他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一种精神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半个世纪过去了,他已从一个20多岁的青年走到了如今的老年:如今他的孙女也参军来到了“雷锋团”,并主动申请在雷锋纪念馆义务解说。这让他非常欣慰,因为从孩子身上,他看到了传承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的复苏!

他静静地凝望墓碑,在心里默默地说,班长,我又来了。你近来好吗?他的班长当然不能回答他什么。但是,这已经足够了。坐在这里,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很熨贴,呼吸很顺畅,就像当年无数次靠在班长的肩膀上一样。

“雷锋,1940至1962。这么年轻,才活了22岁,真可惜呀!”一个女人的声音说。

“妈妈,什么叫可惜啊?”另一个稚气的声音问。

他扭过头去,看到一个母亲和她的孩子站在班长的塑像下,他理解那位母亲的感慨。五十年来,他又何尝不在心底痛切地惋惜着。亮丽的阳光使他不由得把眼睛眯了起来,从后面看上去的雕像周圈都有一层光晕,恍惚问,他忽然觉得班长又活了……

后记

15年前,我创作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剧本时,就曾有过深深的感慨:雷锋精神唤起的道德重建,在当下这个时代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最近,在重新整理这本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我与陈宝光先生合作的这本报告文学《离开雷锋的日子》时,不禁又让我扎扎实实地感动了一回。

学雷锋要学什么?一个年仅22岁的青年人,他有什么样的英雄壮举和久战沙场的功勋吗?没有。他有什么超凡的学问和天才的发明吗?没有。埋葬地下的雷锋生前永远不会想到,上至共和国的领导集体,下至中华大地的亿万国民,都在向他学习和看齐。

雷锋,好德乐菩而无求,成为体现中华民族道德的排头兵。他的战友们总结出雷锋的5种精神:一是忠诚信仰爱国爱党的“报国精神”;二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傻子精神”;三是干一行钻一行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四是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五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节约箱精神”。这些精神都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着人性最美好的品格修养。

雷锋不是英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的一位道德模范。因此,雷锋精神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离开了雷锋……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效率、创新、人道、人权等现代理念,逐渐被中国人所熟悉,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精神萎缩、道德溃疡、诚信缺失,只讲金钱、不讲良心,只讲利益、不讲主义等种种问题,中华民族长期筑起的仁义道德的长堤出现了裂痕。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们自然会怀念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火热,为人民做好事甘当傻子的雷锋了!

雷锋1940年生,1962年(22岁)离开人世,牺牲于车祸。

乔安山是与雷锋真实死因有关的人物,雷锋最后一次出车是和他在一起。乔安山至今讲起那次车祸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乔安山这个人像谜一样吸引着我,一位把雷锋撞倒的人,他怎样面对铺天盖地的学雷锋活动?他的心里承受了什么样的痛苦和折磨?他为什么沉默了这么多年,这些年他都在干什么?与雷锋在一起的日子,其实是乔安山人生中最光彩的段落,他这一辈子都没法忘掉班长。乔安山从雷锋的一言一行中,耳濡目染地接受着雷锋为人处事的品质。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乔安山坚持给班长争光,绝不给班长脸上抹黑;坚持向雷锋学习,从心里向雷锋精神靠近。乔安山折射出来的雷锋精神,激起身边人强烈的道德感。

道德建设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熏陶。雷锋精神经受了几十年时间的考验,这部报告文学和同名电影是我们心中的表达,人们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雷锋精神一直都在滋润我们的心灵!所以,我有责任在书中、在银幕上大声疾呼失去的人性美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离开雷锋的日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兴东//陈宝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75690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4
15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