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一次典型的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北京和台北,海峡两岸都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那么它的政治遗产是什么?历史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一百年的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这一百年历史,中华民族究竟是前进,还是倒退了?余英时、章开沅、袁伟时、张朋园、杨天石、杨奎松、陈永发、黄克武、罗志田、朱英等海内外知名的历史学将在《不确定的遗产(哈佛辛亥百年论坛演讲录)》中为读者解读辛亥革命前前后后的历史,总结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重要结论。
| 图书 | 不确定的遗产(哈佛辛亥百年论坛演讲录)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辛亥革命是一次典型的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北京和台北,海峡两岸都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那么它的政治遗产是什么?历史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一百年的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这一百年历史,中华民族究竟是前进,还是倒退了?余英时、章开沅、袁伟时、张朋园、杨天石、杨奎松、陈永发、黄克武、罗志田、朱英等海内外知名的历史学将在《不确定的遗产(哈佛辛亥百年论坛演讲录)》中为读者解读辛亥革命前前后后的历史,总结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重要结论。 内容推荐 余英时编著的《不确定的遗产(哈佛辛亥百年论坛演讲录)》讲述了:2011年10月29至30日,在哈佛大学隆重举办了辛亥革命百年论坛《Conference in Memory of the 1911 Revolution)。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柯伟林(Dr. William Kirby)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余英时先生向论坛发来贺信,章开沅先生应邀为论文集题词,袁伟时、张朋园、杨天石、杨奎松、陈永发、黄克武等海内外知名历史学家在《不确定的遗产(哈佛辛亥百年论坛演讲录)》中从历史、文化、政治和法律等角度对辛亥革命及其前后的中国发展进行了深透解读。 目录 前 言 序 言 裴宜理 中国尚未完成的制度探索 章开沅 辛亥百年遐思 张朋园 立宪派的“阶级”背景 余英时 回首辛亥革命 罗志田 五千年的大变:杜亚泉看辛亥革命 黄克武 辛亥革命是怎么成功的?回顾与反思 王奇生 亡国、亡省、亡人: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柯伟林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共和世纪 冯天瑜 辛亥革命百年回首 杨天石 谁领导了辛亥革命 杨奎松 中国革命的国际背景 陈永发 辛亥革命中的谭延闿 朱 英 革命与反革命 附 录 在哈佛谈辛亥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不确定的遗产(哈佛辛亥百年论坛演讲录)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余英时//章开沅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81478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3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0 |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3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50.7-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