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青春--新概念90后作品选(男版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90后的青春就是一首诗,90后的青春拥有诗一样的旋律!让我们在青春的溪流中来回激荡,让我们满怀青春的激情,创造璀璨的未来!

因为,90后的名字叫青春!

《最青春——新概念90后作品选(男版典藏)》中的作品,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清新活泼,阳光快乐;有的温馨感人,催人泪下;有的积极奋进,自强不息;有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其文字或豪放或婉约,或华美或质朴,在他们的笔下,青春与爱情、生命与理想,都化成了最纯真和最美好的文字,铭刻了他们最神圣最美妙的时光。本书是一套精美的青春文学套餐。本书由陈文伍主编。

内容推荐

《最青春——新概念90后作品选(男版典藏)》中的作品,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清新活泼,阳光快乐;有的温馨感人,催人泪下;有的积极奋进,自强不息;有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其文字或豪放或婉约,或华美或质朴,在他们的笔下,青春与爱情、生命与理想,都化成了最纯真和最美好的文字,铭刻了他们最神圣最美妙的时光。作者们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痛苦,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真实地反映了出来。因为作者比较多,因此写作风格各有不同,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到各种不同的文风。也因为作者比较多,因此能够从不同特点和不同角度反映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学习、生活、情感、思想、价值观等内容。《最青春——新概念90后作品选(男版典藏)》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青少年最大的开放本性,就是张扬个性,也体现了文学本无标准的原则。因此,本书是一套精美的青春文学套餐,在这个套餐中,读者可以尝尽不同的风味,它将带你走进全新的美好的90后文学世界。本书由陈文伍主编。

目录

潘云贵:

 失踪的Agony

 绿光森林

 我们的青春长羞风的模样

麦兜兜:

 江南有条月阳河

后博寒:

 散落之间

 东风暗换年华

李唐: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

谢宝光:

 记忆与古城

 城市词典

徐江宁:

 如果云知道

张斌:

 兵荒马乱

 花开一路

窦蔻:

 毒魇

李伟:

 听不见的西贝柳斯协奏曲

 不知梦里花落了多少

金子:

 那些年我年轻

编后记——90后的名字叫青春

试读章节

过了很久,我才听出树叶背面的蝉声还如当初一样的清晰。那些旖旎时节的花雨流经我们的生命,像极了一阵风,从多年前那面长满苔草的墙壁途经。

那一行粉笔画下的字迹,细小得如同即刻张开的翅膀迤逦飞来,小纽扣,你还记得吗?

夏天又到了,我喜欢六月所带来的一切。那些芬芳的花草气息,丰沛的雨水,白衣少年的身影,单车,教室,卷子,铁栏窗,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符号海洋,都被回忆的脚趾柔软地踩响。请允许我不转过身来,不让你觉察到我的不舍是那么紧紧地贴在脸庞上。

阳光沿着记忆的旧址返回,这是通往过去的唯一途径。

南方的五月,台风还没入境。学校颇不情愿地让出三天的节假日给我们,而各科老师亦是没忘帮我们打包一沓的卷子讲义,白花花的纸张铺天盖地地在我们的心里翻江倒海。而我自小便是不入流的那类,执意不想错失这般可供自己喘息的机会。坐在家中,趁母亲不注意时便从小门溜到院里。庭院种满了合欢树,树下摆满兰草和各种枝叶奇形怪状的盆栽。台阶两侧有一口花纹大瓷缸,里面是长于卵石缝隙中的莲荷,通常会在初夏一场突袭的暴雨过后开出清淡的花,浅红粉白,点缀得婷婷碧叶有着泼墨而出的风韵。池边的岩壁上,蜗牛静静地蠕动,恰若时间放慢的脚步。

记得年少时,自己常常趴在花草丛中,闻着三七、薄荷草的香气,无邪地旁观着这方可以四处长出唐诗的世界。“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父母那时拿出自家做的甘草凉粉,一边教我诵读,一边用瓷白的小勺细细舀出一口一口喂我,时光惬意得似乎是一辈子的幸福与欢喜。但入学后,这样的日子渐少。白乌衔起翠枝柳叶远飞天涯,桃花下的马匹一夜之后迷途于江湖,我的好时光彻底被突如其来的高三掐断所有动用翅膀的可能。放学回家便早早吃完饭,然后躲进近乎密闭的卧室里,对着案几上成堆的教辅看上半天工夫,翻看着翻看着便开始昏睡。偶尔有时间剩余,自己也亦变得不愿出门,僧侣~般临窗独坐。薄暮里,夕阳一点一点斜落硕大鲜红的身子,像我们不知何时被人摘走的果实。

纽扣经常说,这样下去我们迟早会疯掉的。纽扣是我最爱的朋友,因他的眼睛和小脸一般圆的缘故,便取了这外号。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手里的纸飞机已经折好,并被他漂亮地掷出窗外。承载年少忧伤与渴望的梦,似乎在天穹下飞了好远好远。它会飞往天边去看普罗斯旺的花季吗?我问。纽扣没说话,只张望着圆润的眼睛看了看我,然后把头埋下,快低到再也无法返回的时光里。

恍惚间光阴碾成一地碎银,当自己试图将它全部捡起的时候,新的时间又撒落了,无尽得像条河流。“五一”假期简简单单地结束,我又回到了透明的自己。我愈加不习惯在文字、公式、ABCD中游离,那张冷淡、孤独、不安又机械的面孔,我不喜欢。高考的深潭日渐扩大它的容积,而立体的自己悄然间竞被压成了平面。

我不喜欢Mrs林让我们花掉一整节早读课限时做完人手一份的《英语周报》,不喜欢学习委员每天都来催促自己上交作业时甩出的眼神,不喜欢不断被延长的晚自习时间,不喜欢黑板左上角的“倒计时”从三位数瘦成两位数,不喜欢老班满怀危机地宣告高考即刻便到的消息。朝西的天空不再蔚蓝,朝东的门总有匆匆的脚步进进出出。时间以流沙的速度前进,我们拉不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纽扣笑着说,我们是不是像傻瓜,被人掌控了一切而什么都不知。我点点头,想起岛崎藤村曾在《银傻瓜》中写道:世界上,不管哪个地方,总有一两个傻瓜。小纽扣,什么时候我们竟然这么甘心地变成傻瓜了呢?纽扣又笑了,然后拉着我从教室后门溜出。  那时临高考仅剩二三十天,我们依旧不谙世事,依旧在操场上疯跑,大声地叫喊,依旧从图书馆里借来卡夫卡和卡尔维诺的书籍在凌晨一两点的台灯下孜孜不倦地看着,依旧在晚自习时趁着老班不注意翻墙出校,保安大叔常在后面紧追不舍,我们大汗淋漓地笑着,又拐弯走到便利店里买来雪碧当成啤酒一样大口大口灌着。很多岁月流淌出的细节生长成繁密的枝桠,排列出好看的形状,悬挂着铃铛一样的花,然后微风便穿过了我们的胸膛,温暖的时光镶嵌出水晶的圆。

高考前的一段时间,每晚睡前必听的一首歌是《最初的梦想》。范范的声音很动听,有一种玻璃光亮的质感,穿透了夜间的层层雾水后始终清冽。我喜欢这样的时光,它让我感知到自己的存在。白昼里,我们茫然地游弋在光的骗局中,重复的是一天天相同的疲倦与对未知的恐惧。而夜,是一挂从不熄灭的烛火,只燃烧着冷静的黑,让我们思考,把我们和这世界的脸精确地重叠到一起。在音乐对耳鼓密密的低语中,夜亦成了一个耐心的听者,宽敞的内里卸下了太多积蓄的泪水与彷徨。寂地在《踮脚张望的时光》里说,荡气回肠,是为了最美的平凡。而我们的梦想也应是荡气回肠,或许到最后结果只是平凡,但我们已经在实现的过程中为自己真正活过了一回。

雨水蜇人的六月,高考伴着入境的台风如约而来。所有的船帆都做好最后靠岸的准备。而我亦是忘不了那雨声磅礴的两天,白衣少年悲喜交集的哭泣声像小朵小朵的花连缀成片。

那段时间里,父亲为了陪我,放掉了那个时节田间繁忙的农事。考试的两天里,他都坚持在凌晨四点起来搭五点去市区的车次,晚上又得跑到车站去赶末班车。夜色里总会见到他跑得缓慢的背影,在城市路灯下渐渐延长成一条模糊的描线,夹杂着湿雾,无尽苍凉压在我的心底疼痛。

父亲始终在校门外静静地等我。每考完一科,周边总会有父母着急询问自己子女考试的情况,而父亲在涌动的人流中只保持着一贯的沉默。八号考完最后一科英语的时候,大雨下得更为壮烈,就像人激动或者释然的情绪。我像被掏空内脏一样恍惚地冲出校门。在喧哗人群里艰难行走,迎面便听到有人喊着我幼时的小名。小航。是父亲沙哑的声音。他一只手撑着淡蓝的雨伞,一只手递来一瓶消暑的花茶。走的时候,怎么不拿伞?他问。我笑着说,嫌麻烦。父亲摸了一下我的头,执意撑着伞,并不断把伞倾向我。我看了看此时眼中的父亲,头发不知不觉问已经苍白稀疏,曾经锋芒的眼眶被岁月磨得平淡。那天的雨一直下着,滚落到手心,却一直是暖的。

那一天,被时间借走的自由、欢喜与爱重回我们的手上。

那一天,大雨没有浇灭花朵恣情吐出的鲜红色彩,那些停靠在草莓上的蜻蜒把翅膀扑成闪光的徽章,蝉声清晰而悦耳。

那一天,我们曾经执意要穿越的城池、山峦、河道、海洋、平原和边界,渐渐展开宏伟的地图。

那一天,我们开始真正地长大。

很久以后,我还记得到校领取通知书的时候,纽扣又像往常一样把我从庞大的人流中拉出。我们走到废弃的墙垣边,身旁扬花的蒿草丛中停息着几只粉蝶,摇摇晃晃的树影间它们彼此相拥,像岁月里那道深刻的吻在风中飘动着。纽扣拿出粉笔在苔草遍布的墙壁上画出一行:我们的青春,是一阵风。那么快地到来,那么快地消散。

小纽扣,这阵风里有我们最美好的记忆,它们穿过了树梢上稀薄的烟云,让我们看到花开花谢后的圆满。

飘忽的花香中,我们是虔诚的看花人,站在时光的边缘上,等着回忆一点一点明亮。P19-22

后记

曾经推掉过不少让我写序和后记的要求和请求,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主编的一些书,因为我不喜欢作为一个指导者出现,我觉得在精神的世界中没有“指导者”和“导师”。鲁迅都曾说他自己还在寻路,何敢给别人指路?他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都不敢指导别人,不敢做精神的“导师”,我当然更不敢指导别人。那这一次我为什么要写一些话呢?因为我有感想,是有感而发,当然我写的也是一些不具有指导性的文字,而只是和大家一起寻找精神的方向,和大家一起共勉。

我觉得作品的好不好,最主要的原则在于我们自己的心。许多人看不懂鲁迅,我比较轻易地看懂了,许多人轻易看懂了胡适,而我总是看不出多少名堂来。许多人不喜欢鲁迅喜欢胡适,许多人喜欢鲁迅不喜欢胡适,当然还有既喜欢鲁迅又喜欢胡适的,既不喜欢鲁迅又不喜欢胡适的。所以,我觉得看一本书,只要自己喜爱就好。

我一直觉得,文学本身就是一个谜。我一直企图发现和寻找文学的本质,但我一直只能离文学更近,而不能发现文学的本质。我所认为的,也只能是所谓的“文学没有标准”,真正的文学作品本身就包含着独一无二的尺度,它本身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标准。所谓的“标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每个文学爱好者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判断和“标准”。文学也没有年龄之分,老爷子没有特权,小孩子也会有文学天才。青春拥有自己的文学特点和特长,所以90后的你们应该多相信自己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我觉得,真正的文学是纯洁的、高贵的,它没有任何身份的标签,真正的文人是精神的贵族。文学是属于人民的,也只有生根于人民,才会有真正的文学的出现。我说的这些,也已经说明了我的选稿标准是没有什么标准可依的,也就是没有标准,标准在我的心中。只要你写的足够有文采,足够真善美,足够有内涵,足够有精神价值,就会被我选中。

我开始注意90后,已经有两年了,我一直很努力地去发掘新作家和文学新人,我也喜欢去发现新的写作特点和写作趋势,90后是一个在全新的环境中产生的全新的群体,我相信很值得去发现和发掘,我相信他们不会让我失望的。早在2008年7月的时候,《横空出世90后:90后作家文学作品精选Ⅰ》的初稿就已经编好了。我很怀念自己青春年少时的那一股追求理想的风雨无阻的劲头和执著,青春年少时的精力和体力都是非常强而有力的,所以我相信新人会有新气象。

90后和80后因为年龄接近,所以关系密切。我觉得,80后和90后都是产生于巨变的时代,那就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用哲学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新事物”。80后和90后无论是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文学观、道德感,还是在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等等方面,都出现了无数新的发展趋势、新的现象和新的可能,巨变的时代都是时势造英雄的时代,这似乎是不变的规律。

90后和80后截然不同的地方,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90后比80后拥有更多新的趋势和新的发展可能,比如:90后已经产生了一整套老一辈都不懂的“语言系统”,在90后范围内被大量使用,连80后都常常觉得那些文字是“火星文”,往往看不懂。第二,90后比80后更自我,他们更会主动表现自己和表达自我,他们的语言方式更直白,看问题的方式和行为方式更直接。这是很好的趋势,然而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最重要,以自己为中心,这就不一定是好的了。第三,90后比80后更物质,他们对物质条件的要求更高,物质条件和金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更高。真正的创作是纯精神的,丰富的物质条件常常使人安逸,不思进取,物质丰富的时代似乎更难产生伟大的作家,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常常就是鱼和熊掌的关系,我想这也是物质世界给精神世界造成的不利影响,很具有挑战性。第四,90后作家比80后作家更早熟,在总体上当然还没有80后作家成熟。第五,80后作家和作品对90后写作者影响非常大,他们常常模仿80后作家和作品,市场化写作也比80后作家来得更明显,市场化写作和物质丰富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当然,90后写作者中间也已经出现了很多拥有自己特点的优秀作家。最后,90后和80后截然不同的地方很多,我现在还没有想到的,或者想到不重要的就不多说了。

别小看90后作家,他们比80后更早熟,你看了我主编的这本书,相信会和我有同感。老一辈给了我们80后作家们太多偏见和压力,我们应该多支持90后作家们,多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相信新人会有新气象。

本丛书的作者都是90年代人,以获得过新概念作文大赛奖和后起之秀为主体,我有理由相信,这些人在未来文坛上应该是一支很大的队伍,文学界迟早是新人的天下!我有理由坚信,书中的某些人将来可以成为作家、文学家或者杰出作家、文学家,甚至有可能产生伟大作家或文学家。将来的事情还是不说了,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谁可以知道呢?

经过我的有限的阅读和观察,我觉得在90后作家群里,张牧笛、潘云贵、顾文艳、韩雨等人的作品已经很不一般了。特别是张牧笛,她用美好的文字记录下了美好的青春,她的作品常常是一幅幅让人留恋的“青春画卷”,她常常以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为素材,用文字编织了那些平常而美好的回忆和故事。这样的回忆,特别能感动那些同龄人,也能让我们这些过来人回忆起自己的美好青春。所以她的作品可以激起无数人的共鸣。张牧笛的中短篇小说一共才十来篇,我觉得本丛书所选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张牧笛的粉丝们可别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本丛书所选的潘云贵、顾文艳、韩雨等人的作品也已经很出色。

本丛书中的作品,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清新活泼,阳光快乐;有的温馨感人,催人泪下;有的积极奋进,自强不息;有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其文字或豪放或婉约,或华美或质朴,在他们的笔下,青春与爱情、生命与理想,都化成了最纯真和最美好的文字,铭刻了他们最神圣最美妙的时光。作者们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痛苦,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真实地反映了出来。因为作者比较多,因此写作风格各有不同,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到各种不同的文风。也因为作者比较多,因此能够从不同特点和不同角度反映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学习、生活、情感、思想、价值观等内容。本丛书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青少年最大的开放本性,就是张扬个性,也体现了文学本无标准的原则。因此,本丛书是一套精美的青春文学套餐,在这个套餐中,读者可以尝尽不同的风味,它将带你走进全新的美好的90后文学世界。

如果90后的你很有写作特长,很有文学梦想,并且写得足够有个性,足够有特点,足够有文采,足够精彩,足够真诚,我愿意和你一起共勉,也许还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我一直觉得,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有时候一篇文章可以改变好多人的一生,有时候一本书可以改变数以千计的人的一生。我不期望这本书可以改变数以千计的人的一生,至少我不希望这书有害读者,但我还是希望这套书可以对许多读者都有所益处。

说起我想写这个后记的起因,这似乎是一个意外。起因是我在兰溪第五中学做了个“寻找90后文学新锐”的活动,学生们的文学热情,让我觉得青春就是一首诗!青春拥有诗一样的旋律,和诗一样美。当吟诵《90后的名字-q青春》的三位清纯女生一上台就让我感觉耳目一新,吟诵的声音也是悦耳动听,生动地表达了对青春的畅想,她们的吟诵仿佛让人感觉到空气中都充满了青春的风采和文学的气息,让我感觉到了诗歌的火热和青春的脉搏,青春拥有的无穷魅力。我再一次仔细看了一遍这首诗歌后,感觉这首诗歌写出了很多90后的心声,很有青春的激情和文学的力量,立刻有一种让施欣怡的诗歌《90后的名字叫青春》在序和封底出现的冲动。这首诗让我更走近了90后,为我解读90后提供了一座桥梁。当然,《90后的名字叫青春》原作还需要做很大的加工,需要我和施欣怡一起加工,重新书写这一首诗歌。最后,就以这首诗歌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青春--新概念90后作品选(男版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文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4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