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人文空间的新视野)
内容
编辑推荐

苏基朗主编的《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是探讨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人文空间,及其动态发展。历代中国城市自有其文化传统,至近代西风东渐,中国城市文化风貌,随之发生剧变。由于近代西方文化以都市为摇篮,推动中国近代发展的西方影响,自以其势力最强的条约港都市为中心,再向其周边幅射扩散。晚近中国在国际上迅速崛起,学界百年来认为中国难以发展现代经济的议题,遽成明日黄花。因此,讨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的生成及内蕴,重温中国百年以来的历程,大可以不必固步自封于传统/现代矛盾对立的革命论述。

内容推荐

苏基朗主编的《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从媒体、法律、身心以及都市景观四个空间,探讨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空间史。总体上说,《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各篇章带来的信息是中国近代城市在理型、权力及市场的互动之下的变化成长,既非全盘移植西方近代城市,亦非无序乱放。可以说这些城市文化发展的轨迹,自有其受本土文化左右的理性贯通其中。媒体及法律空间早已成为近代中国都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灵、健康及人口同属于城市文化的重要议题。都市景观及其生成则是研究城市史的流行课题。将四个空间放在一起加以观察,是新的尝试。若单从学科分际出发,这四类研究甚少结合在一起。但今天的学术风气已不再强调狭隘而封闭的专门之学,而是越来越重视跨学科的知识综合与统整。如何能有效地将不同领域的观察,归纳到有系统的框架内,让读者有更充分的领会,足资借鉴的成功例子并不多。空间史的包容性框架,或许是出路之一。

目录

第一编 媒体空间

 一份刊物,两个城市:《良友》画报在上海和香港的际遇  梁元生

 近代上海地标建立与转变:从《图画日报》到《上海指南》  林美莉

 报纸媒体与近代城市治理:以《大公报》与1917年天津水灾赈济为例  侯杰 李净昉

第二编 身心空间

 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宗教信仰的空间叙述  李孝聪

 从历史GIS角度看民国北京中西医服务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张佩瑶 苏基朗 林珲 王法辉

 1936—1946年中国人13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蔡颖 侯杨方 王法辉

第三编 法律空间

 清末民国时期上海律师业的扩张:群聚、蔓延与转移  孙慧敏

 北京都市法律文化的空间结构  吴海杰

 殖民地公共卫生与公共权力:20世纪初香港的公共卫生与建筑法例  虞秀凌

第四编 景观空间

 国家权力、城市住宅与空间转型:以民国首都南京为中心  陈蕴茜

 破墙而出:清末民初广州西关地区景观的延续与变迁  程美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人文空间的新视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基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97109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81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6: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