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化里的魂魄密码
内容
编辑推荐

王溢嘉编写的这本《中国文化里的魂魄密码》讲了很多鬼怪故事,但不是用来吓人的,它们会告诉你人类魂魄不安的秘密。

这是第一次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方法,深入到明清笔迹小说中,探究中国人的灵魂观念。欲知中国人的灵魂想像景观如何,且听这位“杂家”大师的独特解读。

内容推荐

翻开《中国文化里的魂魄密码》一书,先看明清笔记小说里88则离奇、有趣的魂魄传奇故事,再听王溢嘉如何用迥异于传统的视野和方法解读中国人的灵魂观,以及各种鬼怪、僵尸、地狱、附身、转世故事所含的文化与心理信息。

《中国文化里的魂魄密码》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自 序 聆听,中国人的灵魂交响乐

第一章 中国魂魄传奇的解构

故 事 屋顶上的太监/僧人与小蛇/穆小琼复仇/汤公还魂/

  梦魂受享/棺中生子

论 述 将魂魄传奇拆解开来/特殊感官知觉经验与生命异象/

  古老思维模式的显影/意识与潜意识的心理内涵/中国

  文化的特质/材料间的有机组合/组合的工具:全能的

  想象/故事的形成:修补匠的手艺/夸张与渲染的手法

  /不断地组合、拆开、再组合

第二章 汉民族的灵魂系谱学

故 事 月下的少妇/离魂倩女/庄生坠桥/县官的女儿/凿壁

  窥鬼/霍童乡古墓/地狱里倒悬的和尚/转世三日/白

  蹄黄犬/买棺材的老翁/故人之约/雷雨夜挺尸

论 述 用十八个故事来拼图/灵魂与肉体的分合/死后魂归何

  处?/心理学鬼、人类学鬼与僵尸/灵魂信仰的普同结

  构/灵魂信仰体系的类似性/灵魂信仰体系的分歧与变

  异/不同的前提假设,不同的诠释/对感官知觉经验的

  高估与低估/现代科学的“同素异构体”

第三章 灵魂化妆术——鬼与僵尸的制造 

故 事 女鬼求衣/回煞抢魂/画中美女/南昌士人/僵尸觅食

  /两僵尸野合

论 述 鬼与僵尸的不同造型和特征/魂魄与汉民族的生命构成

  观/鬼与僵尸的“灵魂基因”/鬼与幻觉——鬼为什么

  穿衣服?/僵尸与阴尸——僵尸为什么指甲很长?/中

  国僵尸与西洋吸血鬼之异同/冲击潜意识的古老结构

第四章 恐惧与颤怖之外——人类对死者的矛盾双情

故 事 黄姓祠堂/尸变/鬼恋妇/棺床/鬼妻闹房/但说一个怕字

论 述 丧葬仪式中的爱与恐惧/当死者拒绝死亡,重返人间时

  /恐惧与焦虑的扩散作用/“拒绝死亡/接受死亡”的结

  构/一场文学性的心理治疗/中西鬼故事的普同结构/鬼故事、噩梦与悲剧

第五章 致命的吸引力——中国女鬼进化论

故 事 雪屋妇人/无头艳鬼/抱棺云雨/周瑜庙枯骨/屋内女子

  /墓中新郎/蔺姑娘/牡丹灯笼/男鬼求嗣

论 述 中国女鬼故事的特征/男人色欲幻想的外射/夜间遗精前

  的色情梦/梦中原本思考的具象化/“阴阳”与“补”的

  观念/未嫁夭亡女子的冥婚礼/冥婚习俗的文学化/对人

  鬼联姻的冲突立场/不受欢迎而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男鬼

  解决问题的方式/中国女鬼与西洋男吸血鬼的比较

第六章 替死鬼的文化——中国人的心理防卫术

故 事 溺鬼迷人/缢鬼叹气/悲怨的媳妇/收生见鬼/缢鬼失绳/溺鬼自拔

论 述 “替死鬼”与“代罪羔羊”/吊死鬼为什么要“找替”?

  /寻找怨气的替代性发泄对象?/为生者的罪恶感寻找替

  代性的对象/“谁”在替“谁”脱罪、卸责?/中国人心理防卫术的替死鬼

第七章 与冤魂共舞——包青天情结的剖析

故 事 萧氏园女鬼/愬冤鬼/冤鬼戏台告状/老龙船户/假鬼诉冤

论 述 对公理与正义的渴求/包公侦破无头公案的模式/冤魂托梦

  与潜意识智慧/文化的假面与暗影/文化的幽灵不死

第八章 鬼之为用——灵魂学的边际效益

故 事 神殴里的少女/老儒不第/闱场老吏/鬼与青蛙/渔夫与溺鬼/鬼屋廉售

论 述 魂魄传奇的“人生导向”/儒家思想的实用主义色彩/闱场

  闹鬼故事的两种功能/人与鬼间的利益输送/向孤魂野鬼祈

  求明牌的怪现象/鬼之有利于人,上下交征用

第九章 墓之旅——鬼的家居生活考

故 事 夜墓访问者/风湿老人/鬼市/墓前演戏

论 述 坟墓是冥界的第一现场/鬼在坟墓里过什么生活?/思维面

  与心理面的考察/墓中的鬼何以抛头露面?/人对“极乐世

  界”的隐秘渴望/台湾丧礼中何以出现煽情艳舞?

第十章 地狱变——黄泉路上的合纵连横

故 事 地狱寻妻/迷魂汤/令狐生冥梦录/无常与棋癖鬼/城隍庙

  自写履历/酆都御史/酆都知县

论 述 地狱之旅与原本思考法则/地狱何在——心灵的数学运作/

  穿越“生命关口”的普同象征/审判观念在进化上的优势/

  对社会超我与个人原我的满足/儒、道、释在地狱里过招/

  佛教地狱的中国本土化/对儒家的奚落与打击/对妖僧恶道的嘲弄/三教团圆恨未消

第十一章 借尸还魂——灵魂与肉体的排列组合游戏

故 事 古井髑髅/附身的强盗/长清县高僧/借尸还魂蒋金娥/沦

  落的少君/变成仆妇的男人/尴尬的还魂人

论 述 亡魂附身所描述的生命异象/精神医学档案里的类似病例/

  另外三个离奇的个案/现代科学的看法:意识解离/借尸还

  魂故事的“选择性”/数学上的排列组合游戏/中国借尸还

  魂组合游戏的特色/凸显借尸还魂所带来的现实困境/借尸还魂与性别自由

第十二章 前世与今生——轮回转世的功能与困境

故 事 曹能始记前生/和尚梦里送花/秀才的羞病/月印杀狗/绿

  衣人/邵世梅三世婚姻/赵氏再婚成怨偶/臂上犬子/孽子

  /开门原是闭门人/转世不成/守银犬/粤东神童/父亲今世的容颜

论 述 转世思想的进化/《和尚梦里送花》与“寤生”/对“似曾

  相识感”的不同诠释/对今生困境的妄想性解释/事实与虚

  构混为一谈/转世传说的社会文化功能/儒、道、释的唯一

  交集/儒与佛的团圆假相/转世为父子关系所带来的破坏力

  /对前世情、再生缘的揶揄与嘲弄/思想拔河比赛中的矛盾游戏/刀与剑、神灭与神不灭

第十三章 后灵魂记事——两个体系间的对话

论 述 理性思维与感官知觉的对话/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现代与古代的对话/非文学与文学的对话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中国魂魄传奇的解构

“就故事的内容来说,它们千变万化,几乎可以是无限的;但就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来说,却是有限的。它们是以人类活动的一批存余物质,在历史的作坊里,不断地组合、拆开、再组合而已。”

“特殊的感官知觉经验、古老的思维模式、意识与潜意识的心理内涵、中国文化的特质是构筑魂魄传奇的基本材料,它们就像碳、氢、氧、氮四种元素,可依不同的比例和方式,组合成种类繁多的有机化合物。”

“全能的想象此一心灵巧妙的内在能力,就是将上述四种材料组合成一个完整故事的剪刀、针线和碎布。”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企图塑造的是既有人类普同性又有文化独特性、既能符合意识信念又能满足潜意识需求的灵魂信仰结构与故事结构。”

故事

【故事一】 屋顶上的太监

明朝初年,皇宫大内遗失了一个黄金宝罐的盖子。经四处追查盘问后,认定是某位执事太监所偷。皇上知情,非常愤怒,下诏将这名太监绑赴刑场,斩首示众。正要执刑时,赦免令突然赶到,原来金罐的盖子找到了。

这名太监在幸免一死之后说:当他被押解到刑场时,心里万分恐惧,忽然觉得自己脱离躯壳直往上飘,飘坐到一户人家的屋顶上,低头看到下面有一个人双手被反绑,跪倒在地上,眼看就要被砍头了。这时,听到有人高呼:“赦免令到!”他才从屋檐上飘下来,和自己的身体再度合而为一。(明·刘玉《己疟篇》)

【故事二】 僧人与小蛇

某个夏日,蔚门地方一位里长,一早就带着仆人出门,要下乡收取役钱。半路,主仆两人在一户人家门前歇脚。坐在阶下的仆人很快就睡着了。里长也颇有睡意,朦胧之间,他看到有一个很小的小人攀在仆人身上蹦跳戏耍,然后走下台阶,越过门前小溪上的一座小板桥,跑到对岸的菜园里。

里长推一推仆人,但仆人却酣睡如猪,根本叫不醒。于是里长自个儿起身,走到小溪边,拿走那块小板桥。不久,小人从菜园里出来,找不到桥过不了溪,急得在对岸徘徊。里长见状,将小板桥放回原位,小人连忙走过桥来,爬回仆人身上,转眼就消失不见。而仆人也在这个时候醒来。

里长问他怎么睡得像头死猪?仆人说他刚刚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过桥到一个美丽的花园里,乔木参天,他徜徉其间,觉得畅快无比。但要回来时,桥却被人拆了,害得他差点回不来。里长听他这么说,才晓得刚刚看到的小人原来是仆人的灵魂。

又,嘉定地方有一位书生,某日去拜访一位和尚,不巧和尚正在午睡,书生不想打扰他,就坐在床边等候。坐着坐着,忽然看见一条小蛇从和尚的鼻孔溜出来,蜿蜒爬到地上。书生觉得奇怪,随手拿起茶几上的小刀插在地面,只见小蛇爬到刀边时,害怕地停了下来,等到书生拔起刀子,才又继续往前走。

书生促狭地朝地上吐一滩口水,小蛇竟爬过来舔,好像还喝得津津有味。不久,小蛇爬到屋外,在门前的水池里载浮载沉,泡了好一会儿,才又穿过花丛,循原路回来,上床钻进和尚的鼻孔里。

和尚醒来,看到书生在座,连忙起身,还说他刚刚做了一个好梦:梦见出外踏青,半路遇到强盗持刀插路要挟,他差一点就遭杀身之祸。后来,看到路旁有一洼清池,他啜了几口,觉得甜美宛若甘露。然后,他走到海边,在海中沐浴一番,涤去一身尘虑。最后,又畅游了一处植满奇花异草的花园,才尽兴而归。

和尚说:“但不知这个好梦是因什么感应而生?”书生只点头笑笑,并未将他刚刚目睹的一切告诉和尚。(明·陆粲《庚巳编》)

【故事三】 穆小琼复仇  余干县有一位张某,到南京做生意,住在长干里的一家客栈。某夜,一位少妇过门来找他,自称就住在隔壁房。张某见她装扮艳丽,而且姿色撩人,不禁神魂为之颠倒。两人在一番眉来眼去后,便双双同床共枕。

第二天,张某查看隔壁房间,发现空空如也,毫无人住的迹象。当晚,少妇又来,张某仔细盘问,少妇才说:“我其实不是人,而是鬼。我有一件事想拜托你。有一个叫杨枢的人和你同乡,你认不认识?”张某说:“认识。”少妇接着又问:“他是不是本来很穷,后来忽然变成暴发户的?”张某回答说:“不错。”

于是少妇咬牙顿脚道:“他是一个薄幸的负心汉!我名叫穆小琼,原是个妓女,在长干里一带享有艳名。我对杨枢一见钟情,而他也对我甜言蜜语,两人曾经海誓山盟,说好要生死相从。但在我把过去的积蓄全部交给他后,他竟一去不回。我痴心等待,谨守盟誓,闭门谢客七年。直到后来才听说他拿了我的钱财回家后,就别娶他人,我因此抱恨而死。这家客栈原是我的故居,在你的床下还埋有两斤金子和几个玉雕同心盒,现在就送给你,但请你能带我到余干县去,我想和杨枢做个了断。”

翌日,张某果然在床下挖出金子和玉雕同心盒。于是他照女鬼的吩咐,刻了一个神主牌位,上面写着“穆小琼神位”,带着上船,随他回乡。晚上,只要他对神位呼唤,穆小琼就会现身。到了余干县后,穆小琼表示要自己去找杨枢,就离开了张某。

杨枢当时康泰无恙,而且适逢寿诞,正在大宴宾客。但在宴席上,他却突然暴毙;而他回乡所娶的妻子也突染重疾,差点一命呜呼。此事原委张某心知肚明,但不敢告诉大家。后来,他又对着神位呼唤,穆小琼再也没有现身。(明·宋凤翔《秋泾笔乘》)

【故事四】 汤公还魂

辛丑年进士汤聘,身染重疾,在临终时,忽然觉得有一股热气自身体下部缓缓上升。热气升到大腿时,脚就死了;升到腹部时,大腿又死了。当热气升到心脏,汤某只觉得童年至今各种琐碎久忘的经历,又都随心血而来,如潮水般一一涌上心头。若是善事,心头即清静恬适;如为恶事,心中便懊恼烦躁不堪。一直等到生平经历一一显现,才觉得一缕热气穿喉入脑,从顶门逸出,如炊烟般上升。而又过了数十刻钟,灵魂才完全脱离躯壳。

当汤公的一缕幽魂渺渺无归,正漂泊郊路时,忽然一个巨人走过来,随手将他捡起,纳入袖中。在进入巨人的袖子里后,汤某顿时觉得袖中有很多人,彼此叠肩压股,壅塞气闷异常。于是他口诵佛号,才念了三声,就飘落袖外,巨人见状,又将他捡起来重新纳入袖中。如此三纳三坠,最后巨人不再理他,扬长而去。

汤某落地后,独立彷徨,不知要前往何处,忽然想起佛祖在西天,于是便往西走。不久,遇到一个在路旁打坐的和尚,汤某向他问路,和尚说:“读书人的生死录由文昌帝君和孔圣掌管,你得先到这两个地方除名后,才可以到别处去。”于是汤某依和尚的指引,先到孔子的圣庙。进殿后,但见孔子南面高坐,汤某连忙上前拜祷,孔子对他说士人名籍的削除还得找文昌帝君。于是他依言来到文昌帝君殿。文昌帝君在检视名册后,对他说:“你心地纯正,应该还有生还的机会,但你的躯壳已腐败,恐怕只有求菩萨帮忙。”于是又指引他前往观世音菩萨处。

走了不久,汤某看到一片茂林修竹。进入后,只见螺髻庄严、金容满面的观世音菩萨赫然在座,他不禁肃然起敬,连忙叩头禀述文昌帝君的交代。观音菩萨听了,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但她身旁的一位尊者却说:“只要菩萨您稍施大法力,就可以撮土为肉,折柳为骨,让他重生。”于是菩萨折下一段柳枝,倒出净瓶里的神水,合土为泥,拍附在汤某的魂体上,然后命童子携送到汤家的灵堂,将汤某一推而下。

汤家的人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棺木里传出呻吟动弹声,他们惊骇地打开棺盖,将还魂的汤某扶出来,而他的病竟因此豁然痊愈。汤某从死亡而复活,前后共计气绝七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故事五】 梦魂受享

江西布政使黄岩林,在某年中元节的午后,因疲倦而入睡,梦见一位老妇人摆着香案酒食,正对着他祭拜。他从梦中惊醒,不仅梦中所见祭祀场所的街坊屋舍仍历历在目,连齿颊间居然也还残留有妇人祭祀食物的余味。他觉得奇怪,于是叫来一位衙役,将梦中所见的街坊屋舍及方位告诉他,要他去查访。衙役果然在某个街坊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妇人在祭祀她的亡夫,所烧冥纸的灰烬还未熄灭。

衙役查问了她祭祀的食物和丈夫去世的年月日后,回来禀报黄岩林,结果竟和他在梦中所享用的食物及自己出生的年月日一模一样。(明·王琦《寓圃杂记》)

【故事六】 棺中生子

新安县万安街上有一位孕妇,怀胎十月却忽然过世。家人在将她入殓后,棺木暂时停放在郊外某处。

之后,死去的妇人常于夜间到市镇上来买糕饼之类的食物。有好事者随后跟踪,结果听到她的棺材内有婴儿哭啼声,连忙奔回告诉她的家人。家人开棺一看,发现里面果真有一个刚出世不久的婴儿,原来是死去的妇人在棺中产子。家人将婴儿抱回抚养,长大后发迹,成了大富翁,乡人都叫他“鬼生朝奉”。(明·郑仲夔《耳新》)

P5-10

序言

聆听,中国人的灵魂交响乐

每个民族或文化都各有其灵魂观,阐释对生命本质、人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终极存在等诸般问题的看法。我们要如何了解中国人的灵魂观,以及它和别民族或文化的异同?方法和途径其实很多,本书独树一帜,以明清笔记小说里的魂魄传奇作为切入点及解读的样本。

在明清笔记小说的各种怪力乱神故事里,有关鬼、僵尸、地狱、坟场、附身、转世等魂魄传奇无疑是最重要、最多样、也最骇人耳目的一类。“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过去有很多人认为这些魂魄传奇其实是“另类文学”,旨在“讽喻”现实人生;但我觉得它们更原始也更重要的目的是以故事的方式来传递有关灵魂信仰的讯息,这些故事更像是中国人的“灵魂交响乐”,是我们了解中国人灵魂观的极佳材料,一方面因为它们都来自民间,较能代表广大庶民阶级的想法;一方面也因为它们很适合做“心灵考古”,我们既可回顾过去,到更古老的诸子百家思想论述里去寻找它们可能的观念源头,又可立足当代,和今天华人社会里相关的现象进行比较,前呼后应,对中国人灵魂观的“来龙去脉”方能有较完整的掌握。

但面对这样的“灵魂交响乐”,若想“聆听”出一些名堂,我们需要有跟以前不一样的耳朵和方法。用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C.Lévi-Strauss)的“神话交响乐”来作比喻的话,这些魂魄传奇的作者诸君并非“作曲者”,而只是“演奏者”,他们演奏用的“乐谱”乃是来自民间(就像《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所说的“闻则命笔,遂以成篇”),所谓高明的演奏者只是以不同的乐器、技巧和风格来演奏,偶尔加些插曲和变奏,使它们听起来更赏心悦耳或游心骇耳而已。如果我们将魂魄传奇当作文学材料,那要关注的恐怕是演奏者所使用的乐器、技巧和风格;但如果将魂魄传奇视为观念、心理材料,则要留意的显然是“乐谱”。

因此,本书在取材上,着重的是故事的乐谱性,而非文学性;对“秋坟鬼唱诗”的聆听,也不是欣赏其在“美学”上有多少诗意,而是想知道它们在“灵魂学”里占有什么位置。中国人对灵魂所衍生诸般问题的思虑好比交响乐,笔记小说里的魂魄传奇,有些呈现的只是其中的几个音符,有些则是几个音节或小段,有些则掺杂了其他的文化音符或心灵音节,而出现各种变奏与和声。本书所挑选的八十八个故事都各有特色,但只有将它们合而观之,我们才能浏览到中国人灵魂交响乐较完整的乐谱。

为了“聆听”上的方便,笔者将这八十八个故事分为十二个“乐章”,其中有些乐章是在呈现中国人灵魂交响乐中与世界其他民族所共有的旋律和普同结构,譬如对死者的矛盾双情、心理学鬼与人类学鬼、地狱与审判等;有些则是在呈现中国人所独有的变奏与和声,譬如魂魄观念与僵尸的制造、女鬼与未嫁夭亡女冥婚习俗的关系等;但更多的乐章则是这两者兼而有之,譬如普同的轮回转世信仰遇到儒家的现世哲学所产生的冲突、儒释道在黄泉路上的爱恨情仇等。

既然本书像是一阙灵魂交响乐,所以在此向读者提出如下的建议:当你在阅读每章前面的故事部分时,不妨像一般人“听音乐”般,使用“感性的右脑”;但在阅读每章后面的论述部分时,你可能要像音乐家“听音乐”般,改用“理性的左脑”;如此双脑并用,才能掌握其中奥妙。

王溢嘉

二○○六年五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化里的魂魄密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溢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07246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21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3: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