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夜晚的天空是黑的?为什么你转动眼球的时候,地球不跟着一起动?没有大脑真的不行吗?钱能带来幸福吗?盲人能看见东西吗?1加1真的等于2吗?你会在本书中找到答案。翻阅卡尔·萨巴格所著的《乌鸦也会记仇吗(以及其他科学奇闻)》中这些短文不仅能带来愉悦,激发好奇心,还能从中了解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知识,知道科学家使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假设。
图书 | 乌鸦也会记仇吗(以及其他科学奇闻)/让你大吃一惊的科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什么夜晚的天空是黑的?为什么你转动眼球的时候,地球不跟着一起动?没有大脑真的不行吗?钱能带来幸福吗?盲人能看见东西吗?1加1真的等于2吗?你会在本书中找到答案。翻阅卡尔·萨巴格所著的《乌鸦也会记仇吗(以及其他科学奇闻)》中这些短文不仅能带来愉悦,激发好奇心,还能从中了解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知识,知道科学家使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假设。 内容推荐 用冰和锯末可以造航空母舰,用ESP可以探测核爆炸,一位发明家居然被自己的发明给害死了,地球上有一座20亿年的核反应堆……你听说过这些科学奇闻吗? 为什么夜晚的天空是黑的甲为什么你转动眼球的时候,地球不跟着一起动?没有大脑真的不行吗?1加1真的等于2吗?……这些事你想过吗? 卡尔·萨巴格所著的《乌鸦也会记仇吗(以及其他科学奇闻)》将告诉你这些匪夷所思、前所未闻的问题的答案。阅读《乌鸦也会记仇吗(以及其他科学奇闻)》,不仅能给你带来愉悦,激发好奇心,更能帮助你了解多门学科知识和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谈天说地 这是唱片? 爆炸样 宇宙中的巧合 一探大爆炸 亨利爱塔的里程碑 天旋地转 我们是星尘 梳理宇宙 在太空搜寻黑天鹅 难道是智慧生命创造了宇宙? 为什么夜晚天空是黑的? 一光年有多长? 世界上最古老的核反应堆 杀人湖 稳坐岩石上 不要再撒骨灰了 全球灾难先生 第二部分 加加减减 未曾造出的机器 Pi=3 黑斯廷斯的鸟 环绕地球的绳子 莫扎特的骰子华尔兹 最后的备忘录 1+1真等于2吗? 一场晚宴引发的问题 谷歌是怎么运作的? “无穷大”也分大小吗? 网络漫游与贡献 莫扎特包的巧克力 消防员假说 纯属巧合 名正才言顺 第三部分 花鸟鱼虫 单叶还是双叶? 花的能量 我们的近亲——丝盘虫 既是动物,又是植物,还是美味 谁发明了轮子? 跳动的小龙虾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 动物磁性 鸟类也懂物理学 眼睛是怎么进化的? 恐龙遗骨 好奇心害死大象 乌鸦:“呱,我永远忘不掉那张脸!” 纸老虎和造假者 狗狗感觉不公平 物种增殖 第四部分 大脑和思想 钱能带来幸福吗? 谁动了我的手指? 你没看见,你还是看见了 正视错误选择 照我的样子做吧! 盲人能看见吗? 大脑真的必不可少吗? 你真如你所想的那么聪明吗? 第五种味道 洞穴画家原来是孤独症患者! 为何人在转动眼球时地球不跟着转呢? 拿科学蒙人 吉尔伯特说得对 第五部分 原子与分子 世界最小的器乐三组合 为白贝罗鸣不平 核弹爆炸的尘埃也可利用吗? 测不准的未来 人为什么不会掉进地板里? 斯洛汀的临界质量 高楼大厦 伊特比的宝藏 原子粉碎机粉碎了什么? 见过中微子吗? 岩石里的时钟 第六部分 疾病与健康 打钩也能救命? “我爱你——来分享我的MHC吧” 肘弯内的菌群 为何DNA像编织网 几个病恹恹的词儿 虹膜学:望眼断病 怎样活到110岁?——100岁不稀奇 暖箱宝贝展 如此繁多的凝血因子 辐射对人有好处 以毒攻毒,以酒解醒 128号公路上的伟大发现 芦笋飘香 科学是有性别的吗? 对医学研究贡献最大的女性是谁? 是要1个盲婴还是16个死婴?——你选择吧! 安慰手术 光脚照X射线 干细胞治病 抵抗是无效的 第七部分 轶闻趣事 能自行修复的船 鞭子、皮带和劈啪声 假说和理论有什么区别? 车轮 默默无闻的迪士尼…… 通天塔建成之前 ESP核爆炸预警器 霍桑效应 索德链 接电话! 芝加哥有多少钢琴调律师? 望远镜下的阿拉伯科学 为什么镜子能颠倒左右,却不能颠倒上下? 超速通信 摆锤预测 从欧洲到美国,乘车只需一小时 基础化学 致谢 试读章节 这是唱片? 想象一下:4万年后,在绕着太阳系附近的一颗恒星转动的行星上,一群外星人聚集在一架留声机周围,就是20世纪70年代常见的那种设备,大家有印象吧。他们抬起拾音臂,将唱针轻轻地放在一张每分钟33 1/3转的唱片上,而后他们会听到——如果他们有耳朵来听——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阿卡得人的语言发出的问候。 再往下想象,听起来就有些像胡话了。但这想象并非没有根据。1977年,美国宇航局(NASA)向太空发射了两艘宇宙飞船“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它们的任务主要是收集木星、土星及其卫星的数据,包括照片;然后穿过太阳系及最近的恒星之间的广袤空间,向太空深处进发。 两艘飞船均和一辆小汽车一般大小.携带着当时的“留声机唱片”,希望在遥远未来的某一天,地外文明会发现其中的一艘飞船,取下形状有趣的唱片并“播放”它。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他们会发现上面有一段一小时的录音,内容包括用地球上众多语言发出的问候,地球上的各种声音(比如公共汽车声、卡车声,还有马叫声)。另外,唱片里还灌进了115张照片,包括一女子吃蛋筒冰激凌和一男子吃比萨饼的照片。 但在1977年,最先进的录音播放技术是慢转唱片。一直到1980年,索尼公司才申请登记了首个CD的专利。这样算,4万年之后外星人会怎么做?要知道4万年后是其他恒星周围的行星上的居民可能破解“旅行者号”意图的最短时间。外星人面对一张由边缘螺旋转向中心的慢转唱片时,他们如何知道它细微变化的螺旋线竟隐藏着我们这个遥远星球的信息,以及1977年地球人关注的事情呢? 为了给外星人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美国宇航局在唱片盒的表面和侧面各印了一张留声机唱针的图片。鉴于外星人不可能理解文字操作说明,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尝试用示意图向他们传达信息.介绍唱针的工作原理,唱片需要转动,旋转周期是多少以及如何把唱针检测到的波形曲线转换成声音或图像。为了让外星人准确地知道飞船来自何方,美国宇航局还在唱片表面上刻上一张地图,显示太阳系和14个脉冲星的相对位置。因为脉冲星的转动周期非常精确,外星人有可能知道这些星体。 这整个计划是希望高于期望。很难想象生活在遥远未来的人类如何解读这样一张唱片。科技在加速发展,公元42000年的世界和1977年的世界一定大不一样,差别大得不可想象。4万年后的人们可能会明白美国宇航局的唱针说明的,也可能他们会认为这是一张火车沿环形轨道转圈的图画,还有可能他们只不过捡来这唱片,互相扔着玩,就像玩飞碟(20世纪中期的一种休闲玩具,现在几乎没人玩了)一样。不过,那时至少人类应该还有眼睛,还有解释图像的能力。可是宇宙其他地方的智能生物长着什么感觉器官,能够解读这张唱片吗?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制造技术制造出唱针、转盘、速度控制器和扬声器?即便他们把唱片放他们星球的留声机上。他们有没有耳朵听,有没有眼睛看呢?这些问题恐怕没人回答得了。 现在要是谁说再向太空发送一套“如何”制造留声机的说明,一定会遭人嘲笑,因为将声音和图像保存在硬盘里已经成了规范,而硬盘的容量每一两年就提高10倍;当年“旅行者”的唱片才存了一个小时的声音,而按那个量,一个iPod就可以存储80天的声音文件。这种新技术就是最近一项被称作KEO的太空计划的核心,该人造卫星计划于201O年或2011年发射。它将携带地球上所有自愿参与的居民所发出的信息;这些信息经编码处理,刻在抗辐射的玻璃DVD上。不用说,这艘飞船还带了一份给未来接收者的说明,介绍如何制造DVD播放器。当然,要不了几年,这种用于记录和识别数据的技术也会像当年“旅行者号”飞船上的唱片一样成为老掉牙的东西。不过,“旅行者号”上的唱片容量只有1个小时,而KEO卫星的DVD碟片的容量和压缩程度要高得多,足够让今天地球的每个居民都能发送一篇长达4页的信息。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与其他生命形式联系是个好主意。在“旅行者号”研制发射的那段时间,英国首席无线电天文学家赖尔爵士(Sir Martin Ryle)就向美国宇航局提出抗议,说,假如真有外星人,他们又怀有恶意,或者没有食物、正在挨饿,你把我们人类的情况和精确位置告诉他们,那不是引狼人室,请他们来人侵地球、灭绝人类嘛。不过,这种担忧没等到1977年就烟消云散了。任何配得上氪星物质的地外文明,将通过观看阿滕伯勒(DavidAttenborough)的节目以及地球上的其他广播电视节目,详细了解地球生命。他们到底怎么看地球,认为这是个要躲开的地方,还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至少还有待论证。 P3-5 序言 多年来本人一直为科学着迷,好多关于科学的奇闻轶事占据了我的大脑,其中一部分就用来作本书短文的写作素材。 在本书中你会看到:拿冰和锯末造航空母舰;用ESP探测核爆炸;一位发明家居然被自己的发明给害死了;某位哲学家坚信,如果女科学家多一些,今天的科学一定是另一番景象;一位可怜的黑人女子得了癌症,后来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都保存了她的癌细胞:地球上有一座20亿年的核反应堆…… 那些你闻所未闻的问题,例如: 为什么夜晚的天空是黑的?为什么你转动眼球的时候.地球不跟着一起动?没有大脑真的不行吗?钱能带来幸福吗?盲人能看见东西吗?1加1真的等于2吗?你会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翻阅这些短文不仅能带来愉悦,激发好奇心,还能从中了解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知识,知道科学家使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假设。 比如,“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这个问题几百年前就提出来了,回答它就要用到人类在20世纪才获得的宇宙大爆炸的知识。再比如“盲人能看见吗?”这个问题,实际上把我们带进了神经心理学的前沿领域。就连一种化合物分子的英语名字arsole——或许这名字有些寒碜,也让我们知道了科学家如何按正规方法给新的生物分子取名。 书评(媒体评论) 构思巧妙、条理分明、情节生动……即便只是随手翻阅,那些故事也能让你欲罢不能。 ——《BBC聚焦》 一本精彩有趣的科学书,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知识。 ——《什罗普之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乌鸦也会记仇吗(以及其他科学奇闻)/让你大吃一惊的科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卡尔·萨巴格 |
译者 | 张大川//王书锋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8525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印刷时间 | 201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Z228.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2 |
宽 | 168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10-105 |
版权提供者 | John Murray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