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讨饭也顺便讨些武功的流浪儿,一个在灭门之灾中用祖传呼吸术躲进坟墓的少年,加上一个身世模糊却怀揣绝技的女孩,机缘际会他们成了朱元璋皇帝的金牌检校,有权在全国范围内明察暗访,打击黑恶势力。在上一集《不归窟走肉》里,他们跟复制走肉的不归窟洞主进行了生死较量,在本集,金牌三小侠又身携三件皇宫宝物——聪明筒、发冢珠和燧人笔,卷入一个文武兼修的九世大族的夺位之争……
图书 | 侠路相逢(文武门和龙虎坊)/武侠系列/周锐幽默儿童文学品藏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个讨饭也顺便讨些武功的流浪儿,一个在灭门之灾中用祖传呼吸术躲进坟墓的少年,加上一个身世模糊却怀揣绝技的女孩,机缘际会他们成了朱元璋皇帝的金牌检校,有权在全国范围内明察暗访,打击黑恶势力。在上一集《不归窟走肉》里,他们跟复制走肉的不归窟洞主进行了生死较量,在本集,金牌三小侠又身携三件皇宫宝物——聪明筒、发冢珠和燧人笔,卷入一个文武兼修的九世大族的夺位之争…… 内容推荐 幽默有趣的另类功夫,侠骨柔情的别样江湖! 一个讨饭也顺便讨些武功的流浪儿,一个擅长“无武之功”的文弱书生,一个身世成谜却有独门密技的女孩,三位疾恶如仇的少年,三位初出茅庐的侠客,受皇帝钦点,携宫廷宝物,明察暗访行走天下。 且看金牌三小侠如何应对江湖的风云变幻…… 目录 斌氏书剑堂 斌氏五龙 六畜通道 龙虎斗 踢痛灵魂的“孺子之蹴” 斌溢挺身而出 龙角是可以转动的 锁侠施小伎 圣恩阁下 夏先生的赐字 后记 “侠路相逢比武大赛”召集令 试读章节 “正是。瓢儿,你既听说过文武门,知道来历吗?” “我只知道——文武门中人,学武又学文,不清楚来历。” 舌全玉问二人:“你们知道‘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吧?” 桑雪谜说:“《说岳全传》里面有这段,说康王赵构被金兵追赶,逃到江边一座庙里。正好庙里有马,康王骑马渡江,躲过一难。康王把湿透的衣服脱下来晾晒,这时发觉马不见了。后来他在草丛里找到一匹身上正在滴水的泥马。” 舌全玉说:“文武门的来历也跟赵构的一段逃难故事有关。赵构登基成为宋高宗后,从应天府逃到扬州,又从扬州逃到临安。其中一次,又被金兵追到河边。河对岸,一个年轻的樵夫正在休息。他双脚挂在树枝上,树下摊开一本书,眼睛跟书本的距离有六七尺远。” “舌哥,”满瓢儿问,“他这算是学文还是学武?” 桑雪谜撇撇嘴:“人家就不能同时学文又学武吗?” 舌全玉继续讲述:“倒挂的樵夫看见了对岸远远卷来的黄尘,便立刻跳下,飞快地砍倒三棵树,用它们扎成一个木筏。你们知道他是用什么把树木捆扎到一起的?” 桑雪谜说:“用他带来的捆柴禾的绳子。” “不对,不是用绳子,用的是头发。” “头发?!” “那年轻的樵夫从头顶散下长发,用发丝捆木成筏。注意,这些捆扎木筏的头发不是一绺一绺的,是一根一根的。宋先生的书里说是‘注力于发’,意思是把力量输进头发里,而且当头发离开身体时,这力量还在起作用。” “太高级了!”满瓢儿惊叹道。 “樵夫把捆柴禾的绳子拴到木筏上,将木筏放进水里。这时吹着顺风,木筏飘到北岸,载了赵构后,樵夫拽着绳子把木筏拉回南岸。等金兵追来,风把木筏又吹过去。金兵登上木筏,用兵器做桨划向南岸。可这木筏驶到河心时,头发里的力量正好用尽,‘发断而木散’,金兵掉进水中。” 二人哈哈大笑,连声称妙。 “妙的还在后面呢。”舌全玉说,“等这些金兵爬上南岸,只见岸边石板上大书一个‘宋’字,吓得他们呆若木鸡。” 桑雪谜不解:“一个‘宋’字有什么好怕的?” 舌全玉说:“这个字不是写的,也不是刻的,而是千万只蚂蚁聚集而成!” “怎么会这样?” “原来,那年轻樵夫是摘了野果在石板上写字,野果的甜汁引来了蚂蚁。金兵以为是天佑大宋,现此异象,再也不敢追赶了。” 满瓢儿拍拍自己的脑袋,感慨道:“我就想不出这么聪明的办法。” “宋高宗脱险后,问樵夫的名字。樵夫说他姓武。宋高宗便说:‘卿岂止擅武,智勇兼备也。朕今在你的武字旁边加上文,赐你姓斌,卿以为如何?’于是就有了这座‘蚁智筏勇’的牌坊,有了代代相传的文武门。” 满瓢儿说:“早就听说文武门大名鼎鼎,今天到了门前不进去讨教一下,不是太可惜了?” 桑雪谜也说:“进去看看那樵夫的子孙有没有真本事,是不是只继承了祖宗的牌坊。” 舌全玉也想参观国师宋濂执教过的斌氏书剑堂,三人便一起穿过了高大的牌坊。 进村的路沿着一条汩汩山溪。 舌全玉边走边向伙伴介绍:“宋先生的书里说,斌氏傍溪建村,名溪为‘昌’,造十桥九坝……” 桑雪谜嫉妒地说:“你的记性就这么好,记得是十桥九坝,不是九桥十坝?” “不信就数数吧。”舌全玉笑道。 他们数到第四座桥时,看见了对岸的学堂。 舌全玉欣赏着匾额:“正是‘斌氏书剑堂’,宋先生亲笔题写。” 在学堂墙外,他们听见很整齐的“嚓嚓嚓嚓”的声音。 “什么声音?”桑雪谜侧耳细辨。 满瓢儿说:“像是在磨刀。” 三小侠进了校门,只见一百多个孩子在操场上集体练功。 这些孩子大的十七八岁,小的只有五六岁。男孩女孩都有。 他们互相长得很像。 现在他们弯膝蹲裆,双拳平伸,扎着马步,嘴里发出“嚓嚓嚓嚓”的声音。 桑雪谜说:“他们在磨牙齿。” 满瓢儿问一个跟他差不多年龄的男孩:“这练的是什么功?” 男孩朝满瓢儿摇摇头,嘴里磨牙不误。P6-9 后记 运动读者和我自己的幻想体操 武侠书我读得很少,只读过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 印象较深的情节是黄蓉给老顽童周伯通做菜那一段。黄蓉用兰花拂穴手将豆腐处理得玲珑剔透,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二十四桥明月夜”。 这情节给我的启发是: 一、武侠小说的灵魂在于想象力。金庸不会武功,也应该不精通厨艺,否则反而会有所拘束,难以天马行空。 二、武侠小说难免有打斗,但其中最吸引人的未必是刀光剑影,而很可能是生活情趣。我就让“侠路相逢”里满瓢儿这个流浪儿向路过的高手们乞讨功夫,这些功夫跟豆腐一样服务于日常生活,比如:将烂泥糊在脑袋上,烘烤出一只碗来:用“剃头掌”给自己理发;用“灭蚊剪刀手”对付蚊子;用“充垫功”取有余而补不足,通过燃烧胖人体内的脂肪来取得能量…… 三、武侠小说应该善于与中国传统文化作魅力无限的结合,就像把平凡的豆腐与杜牧的绮丽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结合起来。我就把鸟玉的使用与“周公三吐哺”挂上钧。 我想,我的武侠小说里的打斗过招,不会给读者暴力的刺激,它们更像一些幻想体操。 这些体操运动着读者和我自己的幻想。 在我写作这个“侠路相逢”系列时,我会让里面的人物跟我一起生活和旅行。《文武门和龙虎坊》这一本便是在参观浦江县郑氏家族时获得的灵感。那时上一本《不归窟走肉》快写完了,我站在百余条石刻的郑氏家规前,想到这个九世同炊的大家族便是我需要的故事背景。 《沙门岛死亡游戏》则是根据有关的历史记载创作的,欺压犯人的沙门岛管寨李庆确有其人,我无非是派了三个金牌小检校上岛,使李庆不能继续作恶。 《沙门岛死亡游戏》在上海《少年文艺》杂志连载后,被读者票选为“2009年上半年好作品奖”的小说第一名,使我颇受鼓励。 周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侠路相逢(文武门和龙虎坊)/武侠系列/周锐幽默儿童文学品藏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26050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7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87.45 |
丛书名 | 武侠系列 |
印张 | 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