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里南洋知多少/叶永烈看世界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洋,承载了历代华人背井离乡的无奈和创业奋斗的辛酸。如今,那儿是个令人觉得格外亲切的地方,一张张熟悉的华人脸庞,一声声暖心的软语乡音,到处有着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刻印迹。

《梦里南洋知多少》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述南洋旅行的所见所闻,充满南洋风土人情的细节和花絮。特别是作者深层次地解读南洋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能够深入触摸南洋,了解南洋,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

内容推荐

南洋,通常泛指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承载了历代华人背井离乡的无奈和创业奋斗的辛酸。而如今那里已成为时尚旅游的圣地。作家叶永烈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流畅的笔触,记叙南洋旅行的所见所闻,充满南洋风土人情的细节和花絮。特别是作者深层次解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历史与文化,使读者能够真实地触摸与感知的它们的前世今生,呈现一派浓郁的南洋风情。

目录

漫步新加坡

亲历新加坡签证

飞往新加坡

国小机场大

袖珍之国

鱼尾狮的来历

花芭山上观三国

赤道骄阳

新加坡的崛起

常年讲华语运动

年轻的共和国

首都新加坡市

小国崛起的典范

向海洋要土地

感人的“节水一族”

新加坡以法治国

居者有其屋

重税:汽车·烟·酒

鞭刑的震撼

拒绝口香糖

铁腕反贪

郁达夫·曹聚仁·汪辜会谈

走进马来西亚

穿越柔佛海峡

马来亚·马来西哑

马来西亚的“深圳”

在绿色中建设

初识马来人

目击吉隆坡

华人世界吉隆坡

九个国王轮流坐庄

漫步独立广场

吉隆坡的地标——双峰塔

步入国家清真寺

锡的王国

马六甲及其他

行政首都太子城

“铁齿铜牙”马哈蒂尔

云顶卜的天堂

椰风蕉雨高脚屋

寻访郑和的足迹

历史名城马六甲

又一次跨越柔佛海峡

试读章节

飞机轻轻地在新加坡机场的跑道着陆,显示出驾驶员的高超技艺。

下飞机之后,走过廊桥,就开始感受到新加坡热浪的威胁。离开上海的时候,还穿呢大衣。幸亏事先准备了一个空的袋子,用来装脱下来的衣服。这时的我,只穿一件衬衫而已。快步走过廊桥,进入航站楼,那里开放着冷气,使我暂且跟热浪“绝缘”。

机场是“围门”——国家的大门。我所来到的是新加坡的樟宜国际机场,坐落在新加坡岛的东端。樟宜国际机场的航站楼宽敞、亮丽、大方、干净、时尚。虽说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小到在世界地图上只用一个句号那么小的圆圈来表示,可是樟宜国际机场却那般庞大,那么的现代化,一点也不比大国的首都机场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大国的首都机场。

我站在电动步行道上徐徐前进,细细观赏着樟宜国际机场的迷人风光。

航站楼的四墙全是玻璃,给人亮堂堂之感。尤其是顶部有919个天窗,使太阳光能直接照射入航站楼内,更为明亮。

航站楼内成片盛开的兰花,一排排高高的棕榈树,表明这里地处热带。特别是有一堵5米高、300米长的“绿墙”,墙上布满爬行植物,给人以大自然近在咫尺的感觉。

航站楼的地面起初是整片的地毯,亮黄色之中横亘着黑色的花纹,接着是铺着黄、黑两色火块抛光瓷砖的鲜亮大厅,全都一尘不染,令人赏心悦目。

樟宜国际机场以其优质服务享誉世界航空界,曾经先后赢得280个奖项,其中包括“机场保安卓越奖”。在亚太航空运输界评比中,樟宜国际机场曾连续20年蝉联亚洲最佳机场的称号。

樟宜国际机场,占地达13平方公里,距离市中心17.2公里,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民用机场,也是亚洲重要的航空枢纽;是亚洲最繁忙的五个机场之一,也是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机场之一。据2008年统计,樟宜国际机场每周共有80多家航空公司来往,航班达4340个,连接超过59个国家的116个城市。樟宜机场亦为新加坡提供了超过13000个的就业机会。

然而,我脚下的这一大片铺满地毯、瓷砖的航站,原本是一片波涛翻滚的海洋。樟宜国际机场的一大半土地,是靠着填海“制造”出来的。

樟宜这地方,由于长着许多樟树“chengai”而得名。这里大量的原生樟木,常使用于建造房屋与家具。至今,樟宜这里还有个马来人居住的樟宜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占领了新加坡,在樟宜建造了监狱,用来关押英军战俘。在樟宜监狱入口处左侧,建造了一座木结构的小屋,作为英军战俘礼拜堂。

樟宜村、监狱、礼拜堂,成为如今樟宜的历史点缀。

樟宜的崛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这里被新加坡的海军所看中,填海造就了占地80多公顷的海军基地。新加坡空军也看中这里,紧挨着海军基地进行填海,建成了占地1(00多公顷的空军基地。

紧接着,大手笔的工程落户樟宜——建造樟宜国际机场。

新加坡原本没有机场。1930年,建造了一个规模很小的实里达民用机场。从1937年起,又建造了加冷民用机场。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这两个小机场无法满足需要,1955年,新加坡建造了新机场巴耶利吝机场。不过,这个新机场也只有一条跑道和一个小型航站楼,应付当时每年30万的客流量还算可以。但到了1970年,新加坡的客运量达到每年170万人次,巴耶利吝机场不胜重荷。1975年,新加坡的客运量更激增到400万人次,巴耶利吝机场已经无力应对。

新加坡要腾飞,必须建造现代化的大机场。在新加坡小小的国土上,什么地方可以修建现代化的大机场呢?

1975年,当时的英国航空顾问建议扩充巴耶利■机场,增建一条跑道并扩充航站楼。考虑到巴耶利吝机场坐落在市区发展的地段里面,而且巴耶利■机场地处内陆,不能再扩大。于是,新力加坡政府把目光投向樟宜。

樟宜被选中建造大型国际机场的原因有二:一是樟宜靠海,可以通过填海来增加土地面积;二是也正因为靠海,飞机可以从大海方向起降,这就解决了飞机起降时的噪音对巴耶利■地区附近居民的影响。

1975年6月,新加坡开始动工建造樟宜国际机场。填海工程的面积,超过5200万平方米,首期工程花费了约13亿新加坡元。1981年7月1曰,樟宜机场终于正式启用。最初,樟宜国际机场只有一个航站楼,即“T1”。此后不断扩大,1991年6月1日正式启用二号航站楼,即“T2”。这次我来到的是“T3”,即三号航站楼,是在2008年1月9口正式启用的。这三个航站楼的相继建成,使樟宜国际机场可以从容应对2200万人次的年客量。如今,第四号航站楼正在筹建之中。樟宜国际机场正是这样不断向海洋“索取”土地,逐步扩大,跃入世界大机场的行列。

透过玻璃窗,我见到“空中列车”(skytrain)不时驶过。这是行驶于三个航站楼之间的免费列车,行程不到两分钟,但是给旅客带来很大的方便。

我走向新加坡入境处。在排队时不断听见中国的普通话,也不时“飘”来“阿拉”上海话。旅游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到访的外国游客超过900万人次,其中中国大陆游客人数增长最显著。新加坡政府为了吸引大批中国大陆游客,简化了中国大陆的公民签证程序,并延长了在新加坡的逗留时间。

新加坡的入境手续十分快捷。只是我前面的一位中国游客到了入境处,届然没有填写入境表格,站在入境柜台前临时填写,耽误了不少时间。

我很快就通过了入境审查,走向“T3”出口。

一出机场,迎面扑来的就是一股热风。时值中午,骄阳似火,气温高达33℃。我开始领教热带的气候,在上海,通常要到八月才会这么炎热,而眼下只是三月而已。p8-11

序言

在写作之余,我有两大爱好:一是旅游,二是摄影。

小时候,很羡慕父亲常常拎着个皮箱从温州乘船出差到上海很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到温州以外的地方旅行。父亲说,那很简单,在你的额头贴张邮票,把你从邮局寄出去就行了。

可惜,我直到高中毕业,还没有从邮局寄出去,没有离开过小小的温州。直至考上北京大学,这才终于远涉千里,来到首都北京,大开眼界。

大学毕业之后,我在电影制片厂工作,出差成了家常便饭,几乎走遍了中国大陆。

随着国门的开放,我有机会走出去,周游世界。光是美国就去了七趟,每回去都住一两个月的时间,从夏威夷直至纽约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曾五次来到祖国宝岛台湾,2010年是在台湾过的春节,还特地从台北飞往澎湖和金门这两个离岛。

我的旅行常常是“自由行”,比如应邀到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讲学,就顺便在澳大利亚自由行,走了很多地方;美国爆发“9·11”事件,我特地从上海赶往纽约进行采访,撰写了50万字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也参加各种各样的旅行团,我总是选择那些行程较长的旅游团,以求能深入地了解那个国家。

记得在朝鲜旅行的时候,我问导游明天(7月27日),你们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庆祝活动?那位导游马上很“警觉”地反问我:“叶先生,你以前是否来过朝鲜?”此后好几次,每当跟他交谈时,他都这么问我。我确实是第一次去朝鲜。但去每一个国家之前,我都会事先充分“备课”。例如去朝鲜之前,就十分详细地研究过朝鲜的历史和文化,才知道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就把这一天定为“祖国解放战争胜利日”,此后年年庆祝。这在朝鲜导游看来,一个对朝鲜情况如此熟知的游客,势必是此前来过朝鲜的。

很多人问我,在上海住了将近半个世纪,为什么只写过几篇关于上海的散文,却没有写过一本关于上海风土人情的书。我的回答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总在一个地方居住,目光会被“钝化”,往往“视而不见”。当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或城市,就会有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是非常可贵的,能使我的目光变得异常敏锐。出于职业习惯,每到一个国家我都会以自己独特的目光进行观察,“捕捉”各种各样的细节。在东京,我注意到在空中盘旋着成群的乌鸦,肆尢忌惮地在漂亮的汽车上投下“粪弹”,而东京人却对此熟视无睹。回国之后我便写了《东京的乌鸦》一文,介绍中日两国不同的“乌鸦观”。为什‘么乌鸦在中国被视为不祥的象征,而在口本却被奉若神明。这篇阐述日本“乌鸦文化”的散文发表之后,被众多的报刊转载,原因就在于写出了“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美妙。

另外,我还十分注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围家,把旅游视为一种特殊的考察和采访。在祖国宝岛台湾日月潭旅行时,我住在涵碧楼。在事先做“功课”时得知,涵碧楼原本足蒋介石父子在台湾的行宫。因此特地跑到当地旅游局,希望查阅“两蒋”住涵碧楼时的历史资料。他们告诉我,在涵碧楼里就有一个专门的展览馆。于是,我到涵碧楼总台打听展览馆在哪里。总台小女Ⅱ很惊讶地说:“那个展览馆已经关闭多年,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客人前去参观,难得有叶先生这样喜欢研究历史的人。”她打开尘封已久的展览馆的大门,我在那里“泡”了两小时有了重大发现。那些尘封已久的展篇品记载了蒋介石父子在涵碧楼多次接见营聚仁的情景。曹聚仁乃是奔走于海峡两岸的“密使”,但是台湾方面从未提及此事。我把这一发现写进发表于上海《文汇报》的文章里,引起海峡两岸的关注……

我爱好摄影。在电影制片厂做了18年编导,整天跟摄影打交道,所以很注重“画面感”。在旅行时边游边摄,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在我的电脑里,如今已保存了十几万张照片。除了拍摄各种各样的景点之外,我也很注意拍摄一些“特殊”的照片。比如,在迪拜的路边发现有一种封闭式的特殊公共汽车站,立即“咔嚓”一声拍了下来。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安装了冷气机的公共汽车站。这一细节充分反映了迪拜人先进的观念以及迪拜的富有和豪华。在韩国一家餐馆的外墙,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个个泡菜坛子嵌在里面,十分有意思,于是也把它摄入镜头。这充分体现韩国人浓浓的泡菜情结。照片是形象的视觉艺术,一张精彩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十分丰富的,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

每一次出国归来,我要进行“总结”。这时候,我的本职——作家,与我的两大爱好旅行、摄影“三合一”——把旅途的所见所闻写成文字,配上图片,形成了一本又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日积月累,竟然已出版了14本这样的“行走文学”图书。

我的“行走文学”,着重于从历史、从文化的视角深度解读一个个国家,不同于那些停留于景点介绍的浅层次的旅游图书。其实,出国旅游是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只有善于学习各国的长处才能使自己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旅游是开阔眼界之旅,解放思想之旅,长知识广见闻。所以,旅行者不仅仅是观光客。

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美意,在策划编辑刘佩英小姐的鼓励下,计划出版一套《叶永烈看世界》丛书,先出近期刚完成的三本新作,然后随着我一边“漫游”一边再继续出下去。在此作一预告,我的下两个旅行目的地是英国和印度,一个是老牌的“日不落帝围”,一个是跟中国比“苗头”、正在崛起的“金砖之国”。期望在继续完成一系列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同时,能够不断向广大读者奉献轻松活泼的“行走文学”新作。

叶永烈

2010年6月28日

于上海“沉思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里南洋知多少/叶永烈看世界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永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063762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6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3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