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1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
内容
编辑推荐

《2011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由红孩主编,精选2010年散文诗作品,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散文诗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散文世界。

读者走进此书,如走进满布彩贝奇石的十里海滩,相信会有意外的收获和发现。

内容推荐

《2011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由红孩主编,《2011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由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红孩主编,精选2011年发表的散文精品100篇。其中不乏黄裳、陈忠实、舒乙、刘心武、麦家、迟子建等名家的新作,还不拘一格地收录了韩美林、林青霞、周云蓬、石维坚等艺术家的作品。

目录

第一辑 美文之美

1 一枚珍贵的邮票/王宗仁3

2 春秋的老实人和天真汉/李敬泽6

3祝“妈节”愉快/裘山山14

4 夕暮箫声船儿归/刘县生19

5 卡比莉亚/笛安23

6 老祖禅寺联意/闻 章27

7 故乡草/刘翠婵32

8 十二月的北京,去看一个人/孙 蕙36

9 天鹅海子/苏怀亮40

10鲁院的柿子树/郭严隶46

第二辑 生活之真

11 黑色温暖/蒋子龙53

12 灵前,我不由得跪下/韩石山56

13 终身伴侣的选择/董鼎山61

14 那些租来的房子/周云蓬67

15 装修记/闫文蛊73

16 对一座城市的记忆/崔咏洪80

17 永远站在鸡蛋一边,请问你敢不敢/赵红仕 84

18 浮现的带鱼/第广龙90

19 春天在画眉鸟的舌尖上/乔秀清96

20 归宿不明的她们/李新立101

第三辑 岁月之河

21 敲响城门的远方乡党/陈忠实 109

22 茅盾先生一瞥/周 明116

23 时间的同一个源头/陈奕纯122

24 思念索拉/麦家131

25 粗瓷小碗/王阳春136

26 从小学到初中/肖克凡141

27 碎花/言子147

28 童年没有迪斯尼/汪文勤:154

29 弹手风琴的女老师/钟国光163

30 永不消失的第一眼/宋晓亮 169

第四辑 城市之声

31 一个京城旗人贫儿的辛亥经历/舒 乙177

32 纵浪大化别世旭/林非。187

33 好一趟六合拳/刘心武195

34 身前身后/朱以撒205

35 曾记否,穿城而过蝈蝈声/徐城北212

36 沧海一声笑/林青霞217

37 岳母在京种红薯/风信子221

38 好想再骑一回牛/向善华224

39 事物的种种可能性与道德无关/张鸿227

40 寻找这个城市的秘密/方向明233

第五辑 文化之光

41 也谈文物性建筑的搬家/邵燕祥239

42 几回明月 /韩美林243

43 雪野上的字

44 魔术城/筱敏253

45 拐巷处一片苍凉

46 我的白字戏情怀/杜丽华264

47 谢土

48 在路上,棉/陈漠276

49 失落在成语里的古侯国/霍志宏283

50 今日寻声到煦园/方华敏288

第六辑 精短之韵

51 一个女人与一座荒山/苇子295

52 体检乐事/何申299

53 梁启超-蔡锷·小凤仙/解玺璋302

54 和小镇拥抱

55 高高的禾垛/樵夫310

56 走客/姚源清314

57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李云迪317

58 那一弯腿的颤动/邱燕妮320

59 补丁开花/孙道荣324

60 在倭瓜花前守望/蔡雨艳327

第七辑 苍生之情

61 吕梁山访贺龙中学/贺捷生 333

62 永玉的来访/黄裳343

63 寻访地坛和史铁生/叶稚 347

64 好一个小老虎/石维坚353

65 父亲的中山装/徐祯霞358

66 地图上的牵挂/子建361

67 安静在冬天里的蝶

68 父亲的老猎枪/艾平369

69 一只芦花鸡丢了/郭宏 378

70 周末,母亲打开手机等我/刘振聚383

第八辑 凭海之悟

71 想起另两位草根歌手/肖复 389

72 带笤帚的小鸟/迟子建392

73 再见时先说再见/红孩396

74 平凡的幸福/柯云路400

75 有些事情离我非常远/王小403

76 人生况味

77 朴素的表达/王海滨414

78 有一点遗憾也幸福/苏洪源417

79 回味岱山的渔歌号子/邵顺文422

80 禅味梨花/冯小军425

第九辑 旅途之恋

81 井冈雕塑园/石英431

82 山丹丹盛开在陕北高原/周振华434

83 风雨南华寺

84 午夜开始的玫瑰新年/赵玫446

85 明月映宜春/彭454

86 嫩江边上

87 仰天堂记虚/许俊文463

88 六千米/赵旭如467

89 太行山上的山楂红了

90 生命之珠

第十辑 实验之坊

91 鲁迅晚年为什么不回绍兴/张映勤483

92 被电影虚构的生活/吴佳骏490

93 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李娟499

94 喑哑的黄鹂鸟/祖克慰 504

95 低音区/吴中聂509

96 走开是因为想要怀念/安 宁 513

97 喜欢裸泳/曹澍517

98 一张洗脚票/樟楠523

99 怀想驴鸣/王达银527

100 我那些和尚亲戚/高 军531

试读章节

一张没有多少重量的邮票,一言不发地躺在我的邮册里已经30多年了。方的天地,圆的情感,承载着雪域的山高水长。你不要以为它的色彩不够鲜艳,可是一旦加上我的西藏生活它就会闪烁出生命的光芒。

那天,我乘坐的汽车在藏北谷露附近抛锚后,暂住路边这个养路道班的第三天,车已修好,我们准备起程赶路。我把三天来应交的伙食费送到道班班长巴珠面前,20元钱,5斤粮票。还没等我说句感谢的话,巴珠就一口谢绝了:“咱们都在这条路上生活,你们跑车,我们修路,车离不开路,路因为车而存在,一家人嘛,不要这么见外。再说道班五个人,添上你这一口正好是个吉利数,六六大顺。五个人的饭怎么做,六个人的还是怎么做,添一把米加一勺水就是了。不用另起锅灶,给什么钱给!”

我仍然坚持要付粮和钱,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是军人必须遵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巴珠见再推辞就不好了,只得收下。也算是给我个台阶下吧。

就在我前脚已迈出门坎要上路时,巴珠忽然喊住我:“你等等,我有东西送你!”说毕他就转身从屋里拿来一封信,从里面取出一枚邮票递到我面前说:“这个送你,希望你喜欢。”我双手接过,满心喜悦:“你怎么知道我是个集邮爱好者?”他笑答:“这些天,我见你总是拿着一本集邮杂志在翻,不是集邮的人,哪有工夫费这眼神。”好个巴珠,有心人!

我接过邮票仔细看起来,这是1956年3月30日国家发行的三枚一套“康藏、青藏公路”纪念邮票中的一枚,面值4分。纸质已经发黄,但很完整,图和字均很清晰,可见主人保管得多么精心。我看着票面呈现的在雪山上盘旋的康藏、青藏两条公路的图线,心里涌动着满足和向往,这种满足和向往很快就变成了称心如意的美好回忆。世界屋脊上的这两条公路都留着我曾经的脚印,尤其是青藏公路,我沿着它百余次进藏。此刻意外地得到这样一枚邮票,我的激动和幸福是不言而喻的。

世上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这枚珍贵的邮票必然有它的故事。巴珠给我讲了它的根根茎茎。

1959年春天,那是西藏历史上突然降临的一个阴冷的季节。西藏上层反动势力背信弃义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叛乱。雪山起火,草场降祸。解放军平叛部队的一个战士负伤住进了这个道班,他的腹部被叛匪用藏刀砍了数刀,伤势很重。部队的卫生员陪着他治疗、养伤。巴珠的阿爸是一位四乡行善、爱洒八方的民间藏医,用高超的医术救治了许多病人。巴珠从小就受到老人家医道德行的熏染,懂得医术,当时他配合卫生员给战士治疗刀伤,为了找到一味藏药,他星夜奔波五十里路去拜访一位专治刀伤的藏医。一个月后,叛乱平息了,战士伤愈也要归队,临别前他给巴珠讲了这枚邮票的来历:我们部队进藏参战之前,士兵们纷纷在驻地邮局购买发行不久的西藏题材的邮票,大家都觉得带着这些邮票去平息叛乱,会有一种别样的亲切的鼓舞力量。战士对巴珠说:“现在叛乱平息了,西藏人民会过上太平日子。这枚邮票见证了西藏隆冬的严寒,也见证了西藏春天的温暖。留下它作个纪念,以后你们看见它就会想起我们共患难的这些日子。”

P3-4

序言

写作是要有个心态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写出的作品质地会有很大的不同。年轻人跟老年人也有所不同,一般讲,年轻人有股猛劲,而上年岁的人作品就显得很绵润。这里主要指的是散文写作,如果是杂文,往往人越上了年纪,写出的文章就越辛辣。想想也是,人一旦活到七老八十,什么事情都看明白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有,还真有可怕的。近年来,我接触了一批上了年岁的作家,有七老八十的,也有五六十岁的,他们最怕的就是被文坛所遗忘。这些人在中青年时,都曾写出过一定的好作品,有的在全省,甚至在全国还曾产生过很大的反响。然而,随着时过境迁,思维僵化,力不从心,写出的作品不要说再产生什么社会影响,有的人甚至连发表都成了问题。就我所供职的《中国文化报》副刊而言,每年收到这样的老作家的作品也不在少数,论名声,他们的作品不用说,应该发在头二条。可是,论质量,还真有点勉强。然而,为了报纸好看(有相当多的读者很看重作家的名气),也为了作家的尊严、面子,我还是把他们的作品放在头二条。文章发表后,很多老作家对我总是千恩万谢。我还得搭着笑脸说,谢谢您的支持,欢迎继续赐稿。谁料,本是客气的话,对方却当真,没过几日,又呼啦啦给你邮来好几篇(有些老作家不用电脑,坚持手写),弄得你用也不是退也不是。拖的时间久了,人家还打电话催你。你又得有理没理地胡乱解释一通,等找着机会再选发一篇。

这种鸡肋般的作品也有好处,就是能应景。譬如建党建国多少周年,纪念某人某事多少周年,或者是清明节、三八节、端午节、重阳节以及现在新兴的各种洋节,他们的作品最能派上用场。年轻的作者由于缺乏阅历,写出的节庆作品大都平淡,没有内容,比鸡肋还不如。从这个角度说,许多中老年作家的作品有时也是宝贝,你还真不能没有一点储备。

我的许多老年作家朋友都说我孝顺,说我最能够体察他们的心情。我的一位新识的年近80岁的老朋友,曾参加过抗美援朝,自从退休后便感到十分寂寞。后来到部队的干休所老年大学学习,无意中接触了几个喜爱书画和文学创作的朋友,几经周折,跟我认识。不久,他把一篇散文《会唱歌的金达莱》送给我。我很快编发了,还开玩笑对他说:“您年轻时在朝鲜战场喜欢过一位女孩子,在心里埋藏了60年,现在才说出来,老伴看后不吃醋吗?”老朋友哈哈大笑,说:“哪里会吃醋?年轻时谁没有过浪漫呢!”老朋友的家人也都很兴奋,认为他又进入了人生第二春。现在,老朋友几乎每个月都要写一两篇作品给我,不是为了发表,而是想把内心深处的故事写出来。

不是为了发表,把内心深处的故事写出来,这实在是写作的真谛。就当下绝大多数写作者而言,有几个人能这样做昵?我们看到,有相当多的作家,写作是被动的,是等着编辑电话或登门约稿的。前几年,还有几个大牌作家公开提出,先付稿费再写稿。我们不能说被动写作一篇好稿子都没有,但总觉得这应景写作不那么可靠。我以为,一个作家正常的写作应该是:他对生活的某一方面有所触动感悟了,然后以自己的语言方式写出来。具体说投给哪家报社,那就看这个作家跟哪家报社的缘分了。我注意到,有很多的成名作家,他们所发表作品的报刊和杂志常常是固定的那么几家。反之,也有一批作家,很熟悉给报纸写作,他们采取的是四面开花,不论报刊大小,有求必应。从写作质地来说,我支持第一种,固定的给一些熟悉的报刊,这样会写得很从容。不好的一面是,会给人一种圈子的感觉。第二种虽然网撒得大,市场占有率高,可以扩大作家的社会影响力,但由于市场需求大,稿费多且高,容易使作者急功近利,创作出的作品比较毛糙。从我每年编的年选看,很多名家的作品最终没能进人选本,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心态浮躁。

人都有一老,怕被别人忘记是人之常情。然而,艺术可不管你多大年龄,它只相信真理。我很佩服一批上了年纪的作家,譬如:吴冠中、黄永玉、从维熙、贺捷生、舒乙、陈祖芬,随着年纪的增加,他们的文笔非但不陈旧,反而更加有力量有青春的活力。这样的作家,他们是不怕别人忘记的。因为,他们的写作,始终是在为自己为人生写作。

问题是,我们现在有相当多的中青年作家,在文坛刚出了点名,也开始有了怕别人忘记的写作心理。他们给自己有了规定,每年要在报刊发表多少小说,在报纸要发表多少散文,要出几部长篇小说,要写几部电视剧。一位前几年正火的作家对我说,名声到了,金钱如浪潮一样席卷而来,想挡都挡不住。因为是多年的朋友,他的作品我也经常浏览,发现质量越来越差,有的作品几乎不忍卒读。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还有人举报他的作品有抄袭嫌疑,也有人说他雇了枪手。作为朋友,我认为这都是假的。这位老兄有次聚会后曾无限感慨地对我说:兄弟,哥哥这几年是发了,可是我的代价你知道吗?我的心脏已经装了三个支架。比起生命,钱算什么,就那么回事。好好活着,才是真的。

市场经济,使很多品牌一夜成名,也使很多品牌一夜毁掉。作家写作,自然排除不了功利,历史已经证明,凡是按照艺术规律创作的作品,它的艺术魅力就会长久。那种总想着通过写作去挣钱、去捞取功名的人,其实已经跟写作没什么关系了。冰心、巴金的写作考虑过被别人忘记了吗?如果总考虑别人忘记,以他们的名气和资历,恐怕每天发一篇作品也不是什么问题。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只是为自己的心灵写作。所以,至今人们记得住他们的不朽作品。就是说,写作是自己的事,如何欣赏是别人的事。正像我编的这本散文年选,我说好说坏,那是我的认识,与别人无关。那么,什么与作者有关呢?我看还是那句话:请本书的作者看到本书后,一定抓紧跟我联系:honghail967@sina.com,我将尽快给您邮寄样书和薄酬。对于书中的不足,我在北京期待您的批评!

2012年3月6日北京西坝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1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红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603733
开本 32开
页数 5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