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和评论也是我的若趣所在。张昌平编著的《方国的青铜与文化》中的两篇批评,颇多贬挞之辞,对象或涉及我尊重的前辈,或涉及关系不错的朋友,这样做似乎很不近人情。但我们知道,在西方学术界,学术批评是学者们既绕不开且十分热衷的话题,也因此成为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西方汉学界一些极度尖锐的批评,许多故事为我们大家所知。个人认为,我们国内的学术评论太多歌颂而缺乏客观的批评,这实际上制约了研究的发展。我们呼吁更多严肃且挑剔的评论,成为引导和刺激研究的动力。
| 图书 | 方国的青铜与文化(张昌平自选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学术史和评论也是我的若趣所在。张昌平编著的《方国的青铜与文化》中的两篇批评,颇多贬挞之辞,对象或涉及我尊重的前辈,或涉及关系不错的朋友,这样做似乎很不近人情。但我们知道,在西方学术界,学术批评是学者们既绕不开且十分热衷的话题,也因此成为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西方汉学界一些极度尖锐的批评,许多故事为我们大家所知。个人认为,我们国内的学术评论太多歌颂而缺乏客观的批评,这实际上制约了研究的发展。我们呼吁更多严肃且挑剔的评论,成为引导和刺激研究的动力。 目录 早期楚文化探索二十年 楚鬲研究 试论真武山一类遗存 早期楚文化中心区域的考古学观察 由“择其吉金”等楚系金文辞例看楚文化因素的形成与传播 三峡地区的早期楚文化研究 以曾侯乙墓为中心的曾国青铜器研究 曾国问题研究 关于擂鼓墩墓群 曾侯乙墓玉器的改制 五十年来湖北省文物考古工作 夏商时期中原与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联系 论湖北襄樊地区两周甲骨 论殷墟时期南方尊和罍 北美地区所见中国商时期南方或南方特征青铜器 战国晚期楚墓的断代与郭店M楚墓的年代研究 二里岗文化至殷墟文化时期青铜器范型技术的发展 商周青铜器铭文的若干制作方式——以曾国青铜器材料为基础 乳钉雷纹蛙饰瓿与四点配列式鼎——和李朝远先生讨论中 涉及的早期青铜器的两个具体问题 论济南大辛庄遗址M新出青铜器 中国青铜时代青铜器装饰艺术与生产技术的交互影响 《盘龙城》与盘龙城 关于曾侯乙尊盘是否采用失蜡法铸造争论的述评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方国的青铜与文化(张昌平自选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昌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0843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1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8 |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2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71.34-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0 |
| 宽 | 168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