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铁路
内容
编辑推荐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评论家李星联袂强力推荐萧迹新作《大铁路》。

《大铁路》是一部当代中国铁路的奋斗史,深层次地展现了中国铁路转型时期的艰难历程,真实地描绘了当代铁路职工面对变革时代的阵痛与奋进。

内容推荐

萧迹所著的《大铁路》是一部当代中国铁路的奋斗史,以百年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为背景,以中国铁路创业史为依托,着重描绘了2005年铁道部撤销铁路分局后,铁路职工投身于第六次大提速和高铁建设,以及苦战冬春运,面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大铁路》通过几代铁路人生活工作的描写,刻画了老魏头、魏松山、魏宝江、魏小燕、马志刚、孙新军等一批铁路人的心路历程和奋斗经历,展现了一幅中国铁路建设的全景图。

目录

第一章 春运

第二章 大雪

第三章 提速

第四章 事故

第五章 责任

第六章 水灾

第七章 地震

第八章 高铁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春运

马志刚局长忍了忍,没有再往下说,他想自己现在还处在调查阶段,看到的也只是表面现象,最好不要急着下结论。想到这儿,他转身向自己的车走去。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马局长身上的那股强烈的怒气。

今天是老魏头八十岁的生日。其实,过不过生日,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挂在心上的事。以前在铁路沿线工作时,哪里还有精力过生日,能回一趟家就不错了。只是今天这个生日,魏大妈却是当成天大的事来做的。原因是魏大妈前段时间在老姐妹海嫂家里闲聊时,遇到了一个高人。高人给魏大妈指点说,今年老伴有灾,要想逢凶化吉,就一定要在魏大爷生日这天,儿孙满堂,给他披红挂绿。

魏大妈听了这话心就没有落下来过,天天盼着老爷子过生日。当然,老魏头听了这话压根就没有当回事。毕竟老魏头是几十年的老党员了,一生大半时间都是在党的教育中度过的,又把大半生献给了铁路事业。这种半军事化的工作性质也早已将他练成了铜墙铁壁之身,所谓大师的几句话岂能让他动心了?只是他明白魏大妈的心思,魏大妈也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毕竟老夫老妻大半辈子了,像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好多都已是孤家寡人了。前几天,他的老伙计——和他当年在松山线上搭档了二十多年的支部书记刘文章也走了,这让他心痛了好多天。既然老伴有这个心,就由她去吧。

今天又是个星期六,用魏大妈的话来说是个好日子。早晨,大儿媳田亚楠早早地就赶来了。田亚楠是位中学教师,平时虽然很忙,但到了星期六、星期天,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总能按时休息的。不像她的一些同事,节假日更忙,忙于办课外补习班搞创收。她的观点是,钱是永远挣不完的,关键要有好身体和好心情。田亚楠进了屋,二话没说,就跑进厨房担任主厨去了。

按田亚楠的本意,她是想在某个酒店把家里的老老少少召集在一起给老爷子过个生日,既省心又省力,可魏大妈坚决不肯,理由很多,田亚楠也就不再坚持了。可是现在人在厨房忙着,心里却还是忐忑不安的,她知道她的夫君、老魏头的大儿子魏松山,还有老两口的宝贝孙子魏立伟今天肯定都是来不了了。

“亚楠,老大回来没问题吧?”魏大妈在旁边发话了。

“他说他可能晚点来。”田亚楠没敢直说。

“不行,你现在就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你爸今天过八十大寿,就是天大的事,他也要给我赶回来。”

“妈,他还在单位呢。”亚楠轻声说道。

“我知道他在单位。他再忙,我不相信他抽不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是打仗也要有休整的时间啊。”魏大妈断然道。

“好,我这就给他打电话。”亚楠说着走出厨房,给魏松山打电话。但她心里很清楚,打也是白打,魏松山这时候肯定回不来。

果然,电话响了半天,始终没有人接。这让田亚楠很为难,她知道魏大妈正在急切地等她的回话呢。她没敢给儿子魏立伟打电话,因为她知道立伟他们这时正处在春运,立伟作为一个铁路机车司机,此时不是在机车上,就是按规定在公寓休息,保证严格的睡眠时间。既然知道儿子回不来,打这个电话只能给儿子添堵了。正在左右为难之际,门外响起了敲门声。魏大妈上前打开房门,只见二儿媳高艳丽带着孙女魏雯雯走了进来。魏雯雯一进屋就喊道:“爷爷,祝您生日快乐、心想事成、健康长寿、寿比南山!”

一番话说得魏大妈笑得嘴都合不拢了,笑道:“还是我的小孙女会说话,赶快进来。”

老魏头这时闻声也走了过来,一看小孙女满身是雪,连忙说道:“快拍拍雪。外面的雪这么大啊?”

“可不是嘛!爸,这雪越下越大了。”二儿媳高艳丽说道。

老魏头习惯性地皱起了眉头,说道:“松山、宝江他们又该忙了。”

话音未落,高艳丽就大声说道:“可不是嘛!爸,宝江给我打电话了,说他来不了了。”

“怎么来不了了?”魏大妈厉声问道。

老魏头不高兴地看着她,替高艳丽答道:“怎么来不了了,这你还不知道?下雪就是命令,老二现在就应该在他的岗位上。”

“可、可今天是你的生日……”魏大妈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作为一个老铁路家属,她何尝不知道这外面飘落的大雪就是集结号、就是命令啊?当年老魏头还在松山线上的时候.,雪天、雨天,哪一天他能待在家里啊?可今天,她又想到了那位大师的话,心里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把想说的话硬生生地给咽了回去。

门外这时又响起了敲门声,田亚楠赶忙上前打开房门。门口站着一个手提生日蛋糕盒子的小伙子,问是不是魏贵诚家一魏贵诚正是老魏头的大名。田亚楠点头称是,小伙子就把蛋糕送上,说是一个叫金武学的人定做的。

金武学是魏家老三魏小燕的前夫,两人虽然离婚了,但金武学和魏家并没有因此产生隔阂,每逢节假日能来就来,不能来就打电话问候一下,今天显然是不能来了。

小伙子刚走,又来了一个送鲜花的女孩子,也说是金武学订的。这让魏大妈万分感慨,她说:“难得武学有这份孝心,在这样的大雪天,还能够看到这么美的鲜花。”

P1-3

后记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一个愿望:撰写一部反映铁路一线职工的生活、工作的长篇小说,把几代铁路人的酸甜苦辣真实地展现给读者。同时,身边的一些朋友也不止一次地问我:“什么时候也写写我们的铁路,写写我们这些为了铁路的发展而默默奉献、忍辱负重的铁路职工们?”我知道我有这个责任,更有这个义务。因为,在我的心里始终有着一股浓郁的铁路情结。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从铁道学院毕业后,来到铁路工作,这就注定了我成为铁路人的后代。伴随着机车的轰鸣声,我走进了铁路子弟学校,先后度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大学毕业后,我又进入了铁路单位工作。几十年里,我耳闻目睹的都是铁路的事、铁路的人,我知道铁路职工的辛苦,更能理解铁路职工心中的委屈。因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但是,我一直矛盾着,迟迟不敢动笔,我担心自己不能承担起铁路职工的厚望,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在这时,我的老领导、老作家,西铁文研会会长胡忠斯先生不止一次地告诫我:“萧迹同志,作为一名铁路作家,你应该关注我们的铁路,关注一线的职工,去为这支队伍积极创作。”

胡忠斯老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老师。年轻时,作为一名铁道兵,他来到了鸭绿江畔,和他的战友们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打破了美军的绞杀战,为抗美援朝的后勤保障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已耄耋之年的胡老先生始终以“残生命笔争朝夕,何惧镜中映白头”的精神笔耕不辍,以他曾经亲身经历的那个已过去半个世纪的朝鲜战争为背景,为这支具有“二·七”革命传统的铁路工人队伍撰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曾告诉我:“我是这场战争的幸存者,我深知我所在的英雄部队、亲密的战友,还有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英烈们,他们一定希望我能把他们曾经创造的英雄业绩反映出来,不要让这段历史被遗忘、被封存。我深感战友们的遗志、夙愿需要我在有生之年去完成,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胡忠斯老先生以他的精神和行为给了我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并在他的精心帮助下,为我的创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他和铁道部原副部长国林先生的关心下,在我所工作的单位领导的帮助下,我开始了《大铁路》的创作。也就在这时,《大铁路》被中国作家协会定为2010年重点扶持作品,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和陕西省作家协会的关注、支持。他们说,希望《大铁路》能够深刻反映铁路人的精神,成为一部能够留下时代印记的好作品。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一直牢记着他们对我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写作要全力投入,要深入生活,要沉下去,采访一线的职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部好的作品,写出发展中的大铁路,用精品力作去讴歌那些为铁路的发展默默贡献的铁路人。”我先后去了北京、济南、哈尔滨、厦门、太原等地,采访了大量的一线职工、职工家属,还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找到了许多的老铁路人,听他们讲述那个很近也很遥远的故事。并在胡老先生的安排下,专程前往青岛疗养院拜见了杨立荣先生,在杨先生的热情帮助下,我了解了大量有关政策性的问题。我想既然是“大铁路”,就一定要写出一个“大”。大在哪里?不但大在它庞大的系统,车、机、工、电、辆,以及多专业、多工种,而且还要“大”出铁路人的博大情怀。这里有“二·七”大罢工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抗美援朝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以及和平年代默默工作的奉献精神。  一年来,在各方面的热情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大铁路》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尽我最大的努力真实地反映了我们铁路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现状。希望通过这个窗口,让更多的人能理解铁路、关心铁路。今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将这部作品呈献给读者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回顾和感动于共和国铁路所走过的历程。

《大铁路》是我自2002年以来创作出版的第十部书。在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我依然得到了亲人、朋友们的大力帮助,以及领导、同事们的关心支持。特别是当我遇到了铁路专业知识和技术上的一些困惑时,西铁文研会副会长程代才还有我的同事王勃、任山华、魏昱、刘小舟、刘克强、李永强、刘玉峰等许许多多的朋友们为我授业解惑,并给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这部作品更加的饱满。还有安徽文艺出版社的朱寒冬社长、刘姗姗老师,他们在整个出版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在此,我向他们一并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令我欣喜的是,《大铁路》突破了行业作品的局限性,在艺术的创作与提升中,写出了中国铁路巨大的变革与发展,写出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这都源于萧迹对生活独特、深刻、个性化的体验,源于他对铁路诸多情感积累后的喷涌而出。从而,读起来酣畅淋漓,阐扬尽致。

——陈志实

《大铁路》是一部中国铁路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全景图,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展现了中国铁路转型时期的艰难历程,真实地描绘了当代铁路职工面对变革时代的阵痛与奋进。读罢感动、震撼!

——李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铁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7068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