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上负担不是物权法中的一个细节、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财产法——融合大陆法系物权法和英美法系的财产法的路径。张凇纶的《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论物上负担制度--财产法的对抗力革命》虽以物权法和债法作为对象,但以对抗力为标准——而不是权利性质——作为理解、构建和规范财产权利体系的逻辑,使得物上负担制度闪耀起照亮现代物权法发展道路的光芒。
图书 | 论物上负担制度--财产法的对抗力革命/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物上负担不是物权法中的一个细节、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财产法——融合大陆法系物权法和英美法系的财产法的路径。张凇纶的《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论物上负担制度--财产法的对抗力革命》虽以物权法和债法作为对象,但以对抗力为标准——而不是权利性质——作为理解、构建和规范财产权利体系的逻辑,使得物上负担制度闪耀起照亮现代物权法发展道路的光芒。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物上负担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范式的转换:从人的视角到物的视角 第一节 体系建构:大陆法系私法自罗马法以来的法学传统 第二节 人的视角:传统财产法的根本旨归 第三节 从人的视角到物的视角:范式的转换及其合理性 一、范式转换:来自库恩的启示 二、什么是物? 三、物视角的合理性之一:稀缺 四、物视角的合理性之二:权利的复杂性与层叠性 五、物视角的合理性之三:建立贯穿式的财产权体系 第二章 物上负担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物上负担概念:物视角下的理论产物 一、重新理解物权:附着于物的先验存在 二、物上负担:附着于物权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交易:物上负担制度的背景 第三节 物权法如何介入交易 第四节 物上负担制度的明确定义 第三章 物上负担的制度意义——兼论物上负担的独特性 第一节 为什么需要一个整体性的物上负担制度? 一、科斯定理的方法论启示 二、简约化:私法自治与有效管理的平衡 三、再论整体性物上负担制度之必要性 第二节 物上负担制度的双重意义:物法意义与债法意义 一、物上负担的物法意义 (一)物上负担与限制物权的本质差异:兼论物权的本质属性 (二)详细阐释物上负担制度的物法意义 二、物上负担的债法意义:比较物上负担制度与权利瑕疵 担保 (一)民法在合同中的整体性判断 (二)相似的权利瑕疵与物上负担;迥异的权利瑕疵制度与物上负担制度 (三)重新分析物上负担制度的债法意义 第四章 简短的结语 第二部分 物上负担制度的实证经验 第五章 作为普遍承认机制的财产法:权力经济学 第一节 财产的普遍承认:洛克、卢梭与其他 第二节 普遍承认的宗教基础:从库朗热到涂尔干 第三节 财产法取代宗教:除魅的法学版本 第六章 物上负担的私法史考察 第一节 绪论:大陆法系私法学的历史方法 第二节 第一个实例:英国普通法中的物上负担 一、中世纪英国的土地负担概况 二、三方结构中的土地负担制度 三、英国财产法中的物上负担:从中世纪到1925年改革 (一)外部规则的统一:英国王权对习惯法的胜利与收编 (二)物上负担的实体法规范 (三)物上负担的程序性规范 四、总结:英国普通法上的物上负担制度 第三节 第二个实例: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赋税变迁 一、为什么研究赋税? 二、一种不同于传统视角的中国概括 三、简约化:从唐两税法到明一条鞭法再到清摊丁入亩 (一)亚当·斯密:合理赋税的标准 (二)取代租庸调制的两税法 (三)宋、金、元时期的赋税状况 (四)从一条鞭法开始:明清赋役变革 四、总结:传统中国赋税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第三个实例:英美财产法上的物上负担制度 一、一个简短的说明 二、物上负担(encumbrance)释义 三、地产交易中的物上负担制度 (一)地产交易合同概论 (二)物上负担制度与地产交易 四、英美财产法中的三种物上负担 (一)约据(covenant) (二)抵押(mortgage) (三)区划(zoning regulation) 五、物上负担的程序性制度 六、美国产权公示制度的配套规范 七、借鉴英美财产法上的物上负担制度 第七章 经验考察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三部分 构建中国的物上负担制度 第八章 引论:从两个判例谈起 第一节 案例1:Williams and Glyn’s Bank v.Boland案 第二节 案例2:董林娇与王景木、许雪芳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第三节 再探物上负担制度之下的三方结构 第九章 物上负担制度的实体性规范 第一节 什么能算物上负担? 一、第三人对物的非直接支配性权利:这个定义还不够 二、物上负担的构成要素:几项标准 (一)私法领域存在当事人的法律行为;公法领域存在公权力的明确规定 (二)与物存在相关性:对特定物权构成限制;对特定权利人有利益 (三)物上负担对物权的限制须具有实质性意义 三、物上负担制度:一种解释性研究 第二节 物上负担的客体:传统大陆法系物与物权批判 一、再论什么是物 二、价格要素是物权重要的构成部分 三、物上负担制度中的物与物权 第三节 物上负担的具体内容:从诞生到消灭 一、谁可以创设物上负担?怎么创设? 二、不仅仅适用于物上负担的善意第三人规则 (一)权利的优先性判断——纳入价格要素后的考量 (二)作为优先性标准的善意第三人规则——比较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 (三)物上负担与善意第三人规则——兼论传统的善意取得制度 三、物上负担制度中的原因理论 (一)契约原因理论的变迁:简约化进程 (二)物上负担与基础关系的关系:第三方背景下的权利分析 四、侵犯物权与侵犯物上负担的竞合 五、物上负担的消灭——绝对消灭与相对消灭 第十章 物上负担制度的程序性规范 第一节 程序性规范研究的困境 第二节 公示基本问题研究 一、物权公示,究竞公示什么? 二、从诉讼的观点探究公示的本质:物权的证据 三、作为物权证据的公示:法律效力比较 四、物权证明责任分配的成本分析 第三节 在证明责任视角下讨论物上负担的程序性规范 一、公示一证据理论在物上负担领域内的应用 二、物上负担公示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三、三方结构之下物上负担公示制度 四、物上负担理论中的证明责任规范 (一)第三人对物上负担权利人的权利造成侵犯 (二)数个物上负担权利人之间发生权利冲突与纠纷 (三)新物权人(买受人)对既有物上负担的超越 五、附论:物上负担公示的补充制度 第四节 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的关系 第四部分 新物上负担制度在旧民法 第十一章 物上负担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整合 第一节 简短的引语 第二节 物上负担与物权(所有权)的限制 一、物权社会化的传说:流传已久的谬误叙事 二、物权限制的本质:稀缺时代财产形式多样化的努力 三、物权限制的局限性:兼论其与物上负担制度的不同取向 第三节 物权基本原则与物上负担——物权法定与一物一权 一、物权法定与一物一权批判 二、物上负担制度:物权法定和一物一权的缓冲剂 第四节 属人性的物上负担:对人地役权(easement ingross) 第五节 物上负担与担保——兼论担保物权的非物权性 一、为什么说担保权不是物权? 二、担保的本质:促成缔约——一个历史的考察 三、当代担保制度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多样化进程 (二)可流通进程——德国与美国的不同实践 四、再论担保制度应当属于物上负担 五、作为物上负担制度的担保制度:从实体到程序 第六节 一扬一弃:物上负担与优先权 一、作为法定担保物权的优先权 二、关于优先购买权(先买权) 第七节 一种更优秀的解释:在物上负担框架内分析预告登记 一、预告登记是在公示物上负担 二、在物上负担制度框架内分析预告登记 三、预告登记:推而广之 第八节 物上负担制度与继承法 第九节 物上负担与破产法——以破产财产为中心 第十节 物上负担与信托 第十二章 物上负担制度应当成为中国民法的自觉选择 参考文献 (一)中文专著 (二)中文论文 (三)中文译著及翻译论文 (四)英文著作、论文以及影印版著作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论物上负担制度--财产法的对抗力革命/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凇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360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7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3.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