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国传世玉器全集》为基础资料,并侧重于北京地区出土和馆藏玉文具资料与图片。作者同时探究了其艺术思想和文化内涵,书中配备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文图相得益彰,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佳作。
| 图书 | 书房中的玉器--明清玉文具鉴赏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国传世玉器全集》为基础资料,并侧重于北京地区出土和馆藏玉文具资料与图片。作者同时探究了其艺术思想和文化内涵,书中配备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文图相得益彰,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佳作。 内容推荐 传统的文房用具,包括笔,墨,纸,砚和一些辅助工具,不仅是古代丈人单一地为了表达中国书法、绘画特殊韵味和效果的实用器具;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器具更成为中国文人、士大夫理想、情感的寄托或是表达,同时也成为其身份、权贵的象征。文房四宝与各式玉文具相配套,清新、莹洁、雅致,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书写用品需求的增加,更使得玉文具所引起的美感、不仅仅只是形式、更是文人,士大夫赋予的种种理念、志趣和文化内涵,滋养着文人贤哲的高雅情怀。本书试图通过对大量考古发掘的明清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文房用具实物标本和北京地区部分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其他玉文具进行归纳分类,形成较权威的玉文具汇总资料,有助于提升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具,特别是对明清玉文具的鉴赏力,体味古代文人的儒雅情怀。 本书可供考古文博界, 历史界,美术界专业人士,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玉器鉴赏界人士参阅。 目录 序 一、文房用具的发展历程 二、明清玉文具的品类 1.玉砚 2.玉笔杆 3.玉笔架 4.玉笔筒 5.玉笔掭 6.玉笔洗 7.玉水丞 8.玉砚滴 9.玉臂搁 10.玉镇纸 11.玉墨床 12.玉印章 13.玉印盒 14.玉砚屏 三、玉文具与文人的儒雅情怀 1.以佩玉显示君子风范 2.以赏玉陶冶心灵情操 3.以用玉升华文人境界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书房中的玉器--明清玉文具鉴赏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于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28367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6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18 |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1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76.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