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涤非在《城惑》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切入点,从“都市游牧”“权利VS游戏”“是非空间”和“活力空间”四个方面,描绘了城市走向的“自在图景”,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思路的活跃、探路的执着和面对未来的自信。城市课题,千头万绪,浩瀚无边,而蒋涤非却机巧地同时奉献出《城惑》这本著作,让广大读者在感受到城市的“实”之同时,又能领悟到城市的“虚”,这也可以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体验城市与审视城市的途径和方法。
图书 | 城惑(自在的图景) |
内容 | 编辑推荐 蒋涤非在《城惑》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切入点,从“都市游牧”“权利VS游戏”“是非空间”和“活力空间”四个方面,描绘了城市走向的“自在图景”,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思路的活跃、探路的执着和面对未来的自信。城市课题,千头万绪,浩瀚无边,而蒋涤非却机巧地同时奉献出《城惑》这本著作,让广大读者在感受到城市的“实”之同时,又能领悟到城市的“虚”,这也可以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体验城市与审视城市的途径和方法。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潜入城市”,在“坠”入中体验处于混沌状态的中国城市,同时以一种“惑”的状态不断进行是非辨析,力图“跃出城市”来审视城市。作者以不拘形式的形式(杂文、散文等),以独特的视角从形态特征、空间结构。特别是文化景象向度描绘了城市走向的“自在图景”。 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城市在迅速“扁平化、概念化、机械化、乌托邦化”,运用“三维”的方法对过去30年城市发展进行了反思,对当前中国城市中的唯物质化、唯功能化、唯视觉化倾向提出了质疑。 该书作者以自身高校、企业、政府多元身份转换的经历,以文化、经济、政治的移动视角来感受当代城市之“惑”,拓展了传统城市研究的路径与表达方法,渗透出冲击我们习惯性思维的人文气质和思辨精神。 该书是一本泛文化读物,适于人文爱好者阅读;适合城市规划、建筑学及相关专业人士研究参考,也适合城市管理者阅读收藏。 目录 引言 二维中国——批判与想象 001 都市游牧 “面”谈 “礼”论 “快”语 论“变” “新”说 “和”声 突“围” “门”道 “情”场 “杂”谈 新生活 “新城”疟 自在一种哲学,一种建筑 加勒比 非地方性 色·戒 002 权力VS游戏 城与市 纪念性与市民性 论城市的游戏性 论城市的权力本质 建构与解构 游戏空间VS权力空间 003 是非空间 消费空间 中介空间 建构边缘——城市聚落再造 布景城 碎片城 速度城 双尺度城市——现代城市空间形态思考 自组织城市 “触媒”的艺术 “高密度”中国 004 活力空间 城市活力 城市·生命体 城市中庭 城市综合体 联合开发 街道 广场 滨水空间 高效之城 交混之城 故事之城 生活之城 步行之城 全时之城 网络之城 书“记”一 拨混沌云雾.探城市活力 书“记”二 辨析城《惑》与《辨》 书“记”三 从建筑创作到城市创造 后记:远处,有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城惑(自在的图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蒋涤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1137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0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98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7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