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触须/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西维编著的《触须/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为“宁波市青年作家创作文库”丛书中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西维(本名余芳华)创作的十余部短篇小说,如《触须》《风谷之旅》《人间》等,大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心境等。本书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新人在小说写作上努力探索的成果集。

内容推荐

西维编著的《触须/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中每一个题材,作者都有非写不可的理由,它触动了作者,可能只是一瞬间,或者是作者内心深处想要迫切表达、埋藏已久,又无法用言语向他人诉说,甚至连作者自己也无法确定的内容。

目录

触须

繁水

风谷之旅

至亲

陌生人

人间

杨梅

娃娃

火柴

花容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原本以为会不合身,见到你以后觉得尺寸该是对的。你赶快穿上试试。吃过晚饭后跟我出去。”

出去。还要穿着旗袍。

按着我以前的性子,我会断然拒绝。天知道这是什么应酬。可他略带命令语气,他深邃目光中暗含的忧伤,房间内开始变得沉默和压抑的气氛……我没能把这拒绝说出口,它在我的心里打转转,有气无力,瞬间泄了气,没有顺利地转变成话语,而是,演化成一股让人不甘的无奈情绪。我们第一次对峙。谁也不说话。

日短夜长。这个季节的夕阳在离去的时候总是以一种迅速而果断姿态,房间从金色变成灰暗,似乎在对峙中我们度过了漫长的一天,其实也不过几分钟而已。薄暮降临。我答应了他,毕竟,现在是我们兄妹相依为命了。现如今,我也只有他一个亲人。

“好吧。”

我的哥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身边最亲近的人,是不会想到要去评判他(她)的,除非有了深切的仇恨或是别的什么让人感到厌恶和疏远的东西。他比我大了半轮,大哥哥的形象从我出生起便根深蒂固了。我的所有要求他基本都能满足。看起来是无所不能。但实际上,他也有胆小懦弱的一面,或者。他其实就是个胆小懦弱的人,一个文弱书生。他原本在报馆工作。因为他喜欢写东西,也写得不错,但现在继承了父亲的产业。经营戏院、影院,那种风花雪月的场所,呵呵,他变得越发让人难以捉摸。

他买的这件衣服竟然合身得很。但有那么一点点的遗憾。这件青碧色玲珑浮凸的真丝料衣服少了那么点气势,倒不是因为整体素雅的色调和简洁的花纹,是因为这个穿旗袍的姑娘,尽管过了发育期胸部还是没能长起来。这点哥哥在与我拥抱的时候已经发现.不知道他会不会遗憾。这事说来话长。几年前,刚去到雾都时,我恰好进入发育期,这似乎本就比同龄的女孩要晚了那么一点点,我水土不服,尤其是饮食,雾都的食物简直和猪食差不多,每天土豆土豆的,牛奶倒是天天喝,但那牛奶常常是在进食了别的什么东西后随之一股脑都吐了出来,喉咙、口腔整日整夜一股酸败的气味。有段时间的确是得了严重的厌食症。而那个时候,我的哥哥又和父亲闹得不可开交,恰恰都没空来管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后来,或许是我渐渐适应了雾都阴霾的气候,胃口终究是恢复了,在课业上我也是劲头十足,顺利修完预科的学业进入本科,每天在实验室里和瓶瓶罐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不再去关心家乡那边的讯息,从亲人们的只言片语中揣测什么他们没告诉我的事。我觉得雾都才是我该待的地方。要是被我看到我的亲人们因为什么事情而撕破脸.我该有多难过。

等我成了系里最好的学生之一,我才发现我错过了发育期。顾此失彼的遗憾情绪着实折磨了我几个月,但教授并不会因为我的胸部而低看我,我在学校的生活依旧是风生水起。

我给哥哥写信说我在雾都有多么多么的好,但没寄过一张照片给他,怕被他发现我发育不良的迹象,奇怪的是他也没有要求我寄照片。他已经从报馆离职,接手了父亲的工作,因为父亲的身体突然间就坏了起来。父亲也因此不再给我写信了,写信的事由哥哥一手包办,由他向我说明家中的状况。但哥哥却没有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我。应该是说,没有及时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我。

P6-7

后记

七月的一个夜晚,为了享受盛夏的凉风,我和家人去了四明湖边散步。驱车跑了半个多小时,带着我们的狗。

湖畔有个度假村,夜晚灯火闪烁,隐在四周黑沉沉的湖水和群山之中。除了我们,附近的一些居民为了消暑,也纷纷到了那里。我们沿着湖边的小径慢慢地走着,孩子牵着狗在前面跑。那是只浅黄色的土狗,半岁大。几个月前初次来到这里时,它曾紧张得不肯迈步,几乎是被我们一路抱着走。

现在,狗和小孩撒着欢。

凉风吹来。我牵着先生的手,突然和他说——我从没想过会成为一个写作者,这太奇怪了,而且还走到了现在。

彼时,我正在整理和修改我的小说集,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知了在我左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叫着。我们在树上抓住了它,孩子玩了一会儿便又交给了我。我紧紧地捏着这只知了.感受着来自它腹部的震动,和先生说,我还写过它,蝉,它是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可是,在小说集整理的最后关头,我又将它拿下来。它值得纪念,却不够好。

不够好。我常常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

我非常清楚,我的写作,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它的时间并不长,开始得也极其偶然。

2009年,市里举办了一次征文比赛。那段时间,我恰好每天听广播,比赛的消息每天早晨在广播里播一遍,先生就鼓励我参加。而他鼓励我参加,恐怕是因为我在那年开了QQ空间,开始在里面记流水账,多是一些生活见闻和琐事。最后,我参加了那次征文比赛。在一次上班途中得到了一个想法,随后就写出来生平第一篇短篇小说,60HD0多字,投了稿。当时对小说是没有概念的,只是想到了一个故事,就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小说写得很简单、很幼稚,却得到了莫大的鼓励——我获得了一个奖项,我很激动,又觉得不可思议,我对写作并没有清楚的认识,更不用说写小说。我去领奖的时候,坐在主办方安排的位置上,等待着,周围一个人都不认识。他们都是本城写作界的前辈,相互之间打着招呼、聊天。在那一刻,我内心感到的不是兴奋,而是一种陌生与好奇,我还无法接受我所做的那件事的结果,那意味着什么,我没有想。

那次之后,我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地接触文学。阅读,写作。

有时候我会做假设,假设那一年没有那个征文比赛,我还会不会去写作.会不会关注文学?

我不知道。

小的时候,我有阅读的习惯。在我还不识字的时候,我母亲会念故事给我听,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千零一夜》。母亲坐在我们家屋子外面的一棵泡桐树下,我坐在她对面,听她的故事。后来,我识了字,就自己看了,被其深深吸引,利用寒暑假期的时间把厚厚几本繁体字版《一千零一夜》都看完了。现在看来,我很庆幸,是它给了我启蒙,那些神秘的、充满诗意和想象的美好画面,一直存在于我的内心,只是当时并不知觉。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看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书,它们对我的影响就是,语文成绩还算不错。但我从没觉得文学、写作和我有什么关系。在学业上我选择的是理科,在工作后我从事的是和写作、文化产业没有任何关联的职业,包括我的生活,和这些也没有什么交集。可最终,我还是走上了写作之路,可能,就像我一个作者朋友说的,写作者写作是必然的,能写多久,是否可以一直写下去。是和他本身有关,并不取决于他个人所在的环境。他说得挺有道理。

我常常觉得,写作于我不是某种兴趣,不是我今天有心情有闲暇就去做的事。做得好坏都无所谓,为了开心,为了愉悦去做的才是兴趣。每一个题材,我写它,都有非写不可的理由,它触动了我,可能只是一瞬间,或者是我内心深处想要迫切表达的、埋藏已久的,叉无法用言语向他人诉说。甚至连我自己也无法确定的内容,所以我借用小说这样漫长的篇幅。我选择了它.构建了一个作品,那些无形的东西便有了具体的形态,或者说载体.使它们得以显现。

艺术是基于生活的某种表达。

所以,我写生活。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人的、物的,那些被我赋予了生命形式的主体,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愿意写他(它)们,赋予他(它)们情感。

在写作中,我是如此的任性。一意孤行、执拗地按照我并不成熟的理解来构建作品,甚至,谈不上构建,它常常来源于我的心血来潮和异想天开,然后就不假思索哗啦啦地写了下去。我说,我不够谨慎,我太随意了。我想要学着谨言慎行。

和一位前辈谈起我的纠结,他说起雷蒙德·卡佛,说他一个短篇改30遍。他对我说,你就这样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果你觉得满,那么30遍之后,还会满么?后续的严谨,比最初的谨言慎行更重要。

而我的另一位朋友,则提醒我,重要的是不断地做。做得多了,感受也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产生、自我修正。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修正机制,比如卡佛的30遍就是他自己的修正机制。

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对我作品中的粗糙和自说自话的包容。

这一次,算是我写作以来,也就是2009至2014年的一个小结,属于我写作生涯中最青涩的部分。这些作品,有些是发表了的,有些不是。可能是基于对自己的不满意,我投稿并不算多。等写得好了再发出去吧——常会有这样的想法。

对于这点,我也得到了另一位前辈的善意提醒——封闭性的写作可以尝试着改变,这有利于一个作者的成长。对于投稿的小细节,他也给予我建议。谢谢他,同时,也感谢他对我这个小说集提出的许多中肯建议。  作为一个写作者,可以忠于自己的信念,坚持初衷,是件幸福的事。尽管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是以一种隐蔽者的姿态存在。我们极少和身边熟悉的人谈起写作.他们甚至不知道我们在从事写作,更不了解写作。可我们中的许多人还是会将这件事继续进行下去,它和金钱、利益、荣誉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在缺乏鼓励、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构建自己内心的世界,并将它展示给愿意看到这些的人。

因而,给予年轻写作者的支持显得尤为可贵。

在此,我真诚地感谢宁波市文联,她让璞玉得以展现光芒。这让人感动又十分具有意义。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谢谢大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触须/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西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619843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2014296304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25
15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8: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