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作为与正史、方志并重的历史文献,蕴藏丰富的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等有价值的史料。运用谱牒资料,在史料上另辟蹊径,加强社会诸学科的研究,是本书的新亮点;同时,本书部分内容从谱牒的角度揭示了独特的地方文化,体现了家谱作为重要地方文献无可替代的作用。本书共收录了最新的家谱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的关于”中国家谱文献价值及开发利用”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三十余篇。其中针对家谱收藏、整理、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及所提出的许多建设性意见价值颇高。
| 图书 | 中国家谱论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家谱作为与正史、方志并重的历史文献,蕴藏丰富的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等有价值的史料。运用谱牒资料,在史料上另辟蹊径,加强社会诸学科的研究,是本书的新亮点;同时,本书部分内容从谱牒的角度揭示了独特的地方文化,体现了家谱作为重要地方文献无可替代的作用。本书共收录了最新的家谱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的关于”中国家谱文献价值及开发利用”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三十余篇。其中针对家谱收藏、整理、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及所提出的许多建设性意见价值颇高。 目录 章学诚的谱学理论 简论中国古代谱牒学的发展演变 简论张謇的谱乘观 略论《冲国家谱总目》之特点 族谱所见普通人的古代文学接受与批评资料 家谱资料的运用与新清史人物传的撰写——以杨坊为例 试说谱牒对中国佛教文献的影响 略论谱牒文化对后世的启迪 广东香山的海外移民——根据上海图书馆藏香山谱牒的初步研究 论各少数民族与家谱的关系——从上海图书馆所藏家谱谈起 徽州宗族志与宗族社会构建 明以前徽州余氏家族史管窥——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婺源沱川余氏族谱》”及其史料价值 明万历《休宁范氏族谱》史料价值与版刻年代考略 常州谱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常州姓氏文化发展的新形象 晋江谱牒文化与研究 谱牒:凝集海峡两岸血缘的纽带——以晋江谱牒研究会的社会实践探索为例 当代家谱编修特色分析 传统家谱与现代互联网的结合 家谱体例的认识与应用 家谱资料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如何正确利用合理开发家谱资源 家谱服务个案 家之有谱,国之有史——筹建中国谱牒博物馆之刍议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共和国前三十年家谱纂修概述 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江西谱牒经眼比对录——兼谈中国民间旧修谱牒资源的国际共享问题 中国参展1851年伦敦世博会家谱资料钩沉 一部气势恢宏的统宗世谱——评新修《中华邹氏族谱》 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分列并存的修谱方法在《中华丘氏大宗谱》中的成功实践 江苏是姓寻根 高姓谱牒沿革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家谱论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上海图书馆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565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7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0 |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0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20.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8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