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之余绪,启伦理学研究之新篇!
哲学大师李泽厚先生的封山之作!
《伦理学纲要》是从李泽厚著作中有关论议伦理学的部分摘取汇编而成,它们分别写于世纪交替以来的不同时日,这次汇集未作改动,加一短文《新一轮儒法互用》作结尾。
| 图书 | 伦理学纲要/人民日报名家谈系列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承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之余绪,启伦理学研究之新篇! 哲学大师李泽厚先生的封山之作! 《伦理学纲要》是从李泽厚著作中有关论议伦理学的部分摘取汇编而成,它们分别写于世纪交替以来的不同时日,这次汇集未作改动,加一短文《新一轮儒法互用》作结尾。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从李泽厚著作中有关论议伦理学的部分摘取汇编而成。这些属于不同岁月的文字合成本书,形式结构上便自无系统条理之可言,而且还有不少重叠雷同反复陈说的地方,但内在脉络和论证说法倒相当一贯,而且不断有所补充扩展。总的说来,就是在中国传统情本体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视角下,从“人之所以为人”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道德作宗教性与社会性二分,人性作能力、情感、观念三分,提出“共同人性”、“新一轮儒法互用”等来讨论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 目录 序 内在自然人化说 两种道德论 第一节 经验变先验 Ⅰ宗教性道德 Ⅱ“礼”源于“俗” 第二节 现代社会性道德 Ⅰ形式正义和普遍性 Ⅱ自由主义的问题 第三节 西体中用 Ⅰ善恶与对错分家 Ⅱ“天地国亲师” 关于情本体 一 心、性为本还是情为本 Ⅰ道德律令与理性凝聚 Ⅱ宋明理学追求超验的失败 Ⅲ道德的人是“最终目的” 二 什么样的情 Ⅰ亚伯拉罕的杀子与中国的孝一仁 Ⅱ“未知死,焉知生”与“未知生,焉知死” 答问 一、情本体、两种道德与“立命”(2006) Ⅰ人性能力 Ⅱ权利与善谁优先 Ⅲ“道始于情 Ⅳ立命:上帝拯救还是自己拯救 二、谈“恻隐之心”(2007) Ⅰ道德心理与社会生物学 Ⅱ“共同人性”的三方面 三、再谈理性与本能(2008) Ⅰ动物本能与人类理性 Ⅱ能力、情感与观念 Ⅲ两种道德与儒学传统 四、新一轮“儒法互用”(2009) Ⅰ善是什么 Ⅱ和谐高于正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伦理学纲要/人民日报名家谈系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泽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50018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9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80 |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3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8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