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只求半称心
内容
编辑推荐

干海兵编著的《人生只求半称心》是一本关注读者心理的禅修书。“半称心”是在告诫人们世间没有完美之事,不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劝导人们要从容、豁达,乐天知命、为而不争。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智慧。本书便以“半字禅”为核心,从“一半穷困一半荣华”“一半斗命一半由天” “一半愚痴一半圣贤”等七个方面来解读人生贫富、天命机遇、情感缘分、处世原则、选择取舍、如何自处等几大困惑的,给读者以开化和疏导,引导读者掌握“半”的人生哲学,从而拥有从容、大度、豁达的心态,理性看待人生得失成败。

内容推荐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期待,人生根本就没有一百分。须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了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都能如愿以偿。所以,如果事事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无奈之中,而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

“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

干海兵编著的《人生只求半称心》以“半字禅”为核心,从“一半穷困一半荣华” “一半斗命一半由天”“一半愚痴一半圣贤”等七个方面来解读人生贫富、天命机遇、情感缘分、处世原则、选择取舍、如何自处等几大困惑,给读者以开化和疏导,引导读者掌握“半”的人生哲学,从而拥有从容、大度、豁达的心态,理性看待人生得失成败。

目录

第一章

 自古人生最忌满

 ——不太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圆满

 ⊙人生本就不完美,不要跟自己较劲

 ⊙抛却繁杂,活着便是幸福

 ⊙人生是自己的,不要为他人求圆满

 ⊙人生很难,不要太苛求自己

 ⊙人,懂得惜福,才会幸福

第二章

 一半穷困一半荣华

 ——不被欲望牵绊,一生自在安稳

 ⊙越贫困越努力,越努力越幸运

 ⊙求富贵不失本性,才是真福

 ⊙人只能活一次,千万别活得太累

 ⊙名利不多求,得失早看透

 ⊙于大起大落的人生中练就安稳心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

 ⊙人要学会知足,不是你的永远不要强求

第三章

 一半斗命一半由天

 ——不懈怠更不执拗的奋斗,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在绝望的时候,不要忘了你拥有一半的命运

 ⊙生命不可逆转,容不得半点懈怠

 ⊙成功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结果

 ⊙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你没有理由抱怨生活

 ⊙不必为平凡悲叹,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

 ⊙在认命之前拼命地努力一次

第四章

 一半来取一半去舍

 ——拿你要的,给你有的,得知足

 ⊙感恩获得,快乐给予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间来回摆动

 ⊙借别人的势,成自己的事

 ⊙先利他,再利己,帮助了他人,成就了自己

 ⊙能屈能伸是做人的气度

第五章

 一半亲爱一半随缘

 ——多情不因无情恼,由它去,等它来

 ⊙缘分在的时候,一定要懂得珍惜

 ⊙人生应该拥有一颗真诚之心

 ⊙缘来时坦然接受,缘去时从不强留

 ⊙努力的人生要广结善缘

 ⊙如果上天给你磨难,必是为了让你不再平凡

 ⊙看开,看淡,一切顺其自然

第六章

 一半愚痴一半圣贤

 ——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自有傻人福

 ⊙自以为是的聪明,只是另一种愚蠢

 ⊙傻人有傻福,做个糊涂的精明人

 ⊙懂得低头,才能出头

 ⊙懂得自嘲的人,是极聪明的人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学会装傻

 ⊙给人“利用”,你的人生才有价值

第七章

 一半他人一半自我

 ——放下你和他,拥有整个世界

 ⊙活在自己的心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

 ⊙给他人留余地,就是为自己留退路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你想别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别人

 ⊙遇境常随喜,息止嫉妒心

 ⊙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

第八章

 人生就一半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有时,人需要有敬畏之心

 ⊙要活在当下,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计较的越少,幸福感越强

 ⊙放下:陪你一生的幸福锦囊

试读章节

年轻的铁匠在铸造一把宝剑,他对客人说,一个月之后来取吧。

一个月过去了,客人来取宝剑。

工匠却说,这把剑他铸造得并不完美,请客人回去再等十天,等他把所有不完关的细节修正好再来取。

十天过去了,客人再次来取,铁匠仍对自己的成品不满意。

可是,客人已经等不及了,一定要取走。

铁匠不得已,只好把宝剑拿给了客人。可是铁匠心里一直在纠结,他人会不会发现宝剑上的那些瑕疵呢?为此,他难受了好一会儿。

客人见他如此,便问:“这是你第一次铸剑吧?”

铁匠睁大了眼,露出惊讶的表情:“你怎么知道?”

客人说:“因为你总是觉得拿不出手。不过,这把宝剑已经满足了我所有的需求,并不存在瑕疵,很完美,你应该自信一些。”

不能容忍美丽的事物有所缺憾,是大多数人的一种普遍心态。这样的人一方面对自己要求很高,做事常常“吹毛求疵”,稍不满意就自责,然后再重新做,直到满意为止;另一方面,又很在乎别人的评价,怕他人看到自己的“短处”。

这种做事过于“认真”、事事苛求完美的态度,很容易使自己背负过重的心理压力,从而长期处于一种紧张和焦虑状态中。

背着沉重包袱的人很难把一件事情做好,更不要说体会到过程中的乐趣了。没有快乐可言的生活,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正如佛家所言:执念过深,便成魔障。如果我们因为苛求更优秀的自己、更美满的生活,却反而把自己的心境变得更为糟糕,那便是我们该放下执念、看清自我、找回内心平和的时候了。

亚历山大找到第欧根尼后,两人坐在第欧根尼居住的木桶边聊了很久,他们从生命的意义谈到宇宙的起源。最后,第欧根尼问亚历山大对于未来的目标。

亚历山大说:“征服波斯。”

第欧根尼继续问:“然后呢?”

亚历山大说:“征服全小亚细亚的王国。”

第欧根尼再问:“接着呢?”

亚历山大说:“征服全世界。”

第欧根尼又问:“那当你征服了全世界之后,你会做什么呢?”

亚历山大迟疑了半天,回答说:“到那时,我准备好好放松一下,享受人生。”

第欧根尼问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到处去征服,而不现在就去放松一下,好好享受人生呢?”

亚历山大大帝最终也没能好好享受人生,在征服印度回国的路上,他便生病去世了。也许,最终他都没有明白第欧根尼的话是什么意思。

那些对生活并无过高要求的人,往往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因为他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是快乐的。亦如佛家所言,执念本身不能为魔。为魔的是始终放不下、过不了这个障的人。不止步于此,就是人魔。

人生应该去勇敢追求,但不可以苛求。我们既要追求美好生活,又要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人生总是面对此一半和彼一半的选择,把握好这个“半”的平衡,便能好好享受人生。

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遇事不要皱眉,笑了就笑了;结果不要强求,做了就对了;生活就是一种简单,心静了就平和了。

P15-16

序言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的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还有人说“幸福是太多和太少之间的一站”。换句话说,也即是“半”,多少各半,才有韵味。生活好比一杯奶茶,奶放多了太腻,茶放多了又觉苦涩,奶茶各半,方可感到那香醇可口的滋味。

其实“半”的学问无处不在,它是绘画中的留白,是半山腰的美景,是“花开半时偏妍”的美丽,是留有适度距离的美感……

在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这里的“半”字,可以说用得精妙,值得玩味,让人颇生感慨。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常常以“半”的视角来关照人生百态、风俗世情。比如,我们常常听到和说到的一些话:莫扯满篷风,常留转身地,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这些都是“半”的生存哲学。

林语堂先生就主张“半半哲学”的人生。从传统文化的层面来看,“半半哲学”是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糅合起来的一种中庸的处世态度。

说到底,“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半”字哲学,意在暗示: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

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人生追求完美,但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西方有句谚语:“当你选择面对阳光,黑暗永远在你的背后。”所以,生活里有阳光就会有黑暗,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在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的诱惑面前,特别是在充满激烈竞争、崇尚快餐文化的今天,只有“万事只求半称心”,才能坦然地面对人生,淡泊地看待荣辱得失。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不设置太玄的目标,不盲目地去攀比。哲人王雨生说:“刻意追求辉煌的人,一生中有一万个不如意;乐于过平常生活的人,一生中则有一万个满足。”所以,我们最好不生非分之想,不贪非分之财,即使我们得不到希望的东西,也不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忧虑和悔恨。

“半”字哲学,虽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倡导,但是它的本质精髓还在于对欲望的合理控制。现今社会,人们之所以在生活、工作中问题多多,很大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泛滥的欲望。争强好胜,争名夺利,凡事能做到十分绝不停留在八分,虽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但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疲惫、更多的不如意吗?

不可否认,人生若没了欲求,就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也就失去了希望,但并非我们所有想得到的、想争取的,都一定能如愿以偿;也并不是只要我们展开了理想的翅膀,就一定能够腾飞,并到达期望中的目的地。更何况,还有一些非分之想,还有一些脱离现实之念呢?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欲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这首《半字禅》是中国人最高的生存智慧,也是本书的思想精髓所在。

本书正是以《半字禅》为由头,来解读人生贫富、天命机遇、选择取舍、情感缘分、处世原则、如何自处等几大困惑的,给读者以开化和疏导,从而启迪读者心灵,把握“半”的人生哲学。在这一人生理念的指引下,你不会再为所谓的圆满而绞尽脑汁,不会再为所谓的追求而早生华发,也不会再为所谓的理想而徒增虚妄,从而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状态,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后记

每一部作品的完成都离不开多人的努力和艰苦而可贵的劳动。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也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于海州、刘杨、李月玲、周成功、卫海霞、王丽娟、刘蕾、桓浩然、代滢、陈小立、张春孝、侯艳燕等。

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也借鉴了他人的智慧精华。在此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致以真挚的谢忱。因为编写和出版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诚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只求半称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干海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80949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4070986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