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王吴恽绘画艺术读解与鉴赏/国画大师读解与鉴赏
内容
编辑推荐

清初,在明末董其昌的“南北宗”文人画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些画家,影响最大的是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祁四人。“四王”致力于摹古,崇拜元四家,注重笔墨,追求平淡清闲的情调,以能灵活地运用古人的笔墨技法为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他们在总结、运用前人笔墨的基础上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的技法,丰富了文人山水画的表现力。“四王”又被称为“清四家”,加上恽寿平、吴历,又被称为“清六家”或“四王吴恽”。他们代表了当时的主流画风,以其极具声势的影响力左右了清一代的绘画风尚。

本书将为你解读、带你鉴赏“四王吴恽”的绘画艺术。

内容推荐

中国的绘画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朴率真的远古壁画到浪漫宏大的楚汉帛画;从绚烂庄严的魏晋佛画到精湛瑰丽的隋唐界画;从雄峻悠远的五代山水到飘逸简洁的宋元水墨,直至明清各家各派的巍然壮观,中国绘画形成了一条独一无二的艺术之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乃至对自然、人生、社会、政治、宗教、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的理解和认知,一次次地在历代艺术大师的笔墨中得到诠释、升华,中国绘画可说是中华民族的才智与创造力最集中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

目录

导言

王时敏 王鉴

 一、王时敏、王鉴生平

 二、王时敏、王鉴的绘画艺术

王翚 王原祁

 一、王翚、王原祁生平

 二、王翚、王原祁的绘画艺术

吴历

 一、吴历生平

 二、绘画艺术

恽寿平

 一、恽寿平生平

 二、恽寿平题画诗

 三、恽寿平题画跋

 四、恽寿平论画

 五、历代名家评恽寿平

试读章节

王鉴则是董氏的忠实崇拜者,对董其昌的南北宗论非常赞同,他曾专程去松江拜访董其昌,一同观摩古人名迹,遂结为忘年之交。据说,大约在顺治十三年的一个夏天夜晚,王鉴客居苏州,梦中觉得自己穿行在旖旎的山水之间。看到一个书斋,背山面水,其曲廊幽室,花木扶疏,极似王维的辋川别墅。于是他走进书斋,举目四顾,只见墙上挂着一幅董其昌的山水画,极具幽静淡远之趣。梦醒后王鉴即把梦中的境界画成了著名的《梦境图》。这幅画极为工整灵秀,山形起伏,水域开阔,恍若仙境,他还不惜笔墨在画幅上作了长题,由此可见他对董其昌绘画的迷恋。另外,王鉴的青绿山水,把文人画的书卷气融入宫廷院体之中,也曾受到董其昌的高度评价。

(二)宦海沉浮

“江左二王”优裕的家庭出身,不仅使他们“志学之年”便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而且都依靠祖上的余荫顺利进入仕途。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24岁的王时敏由“恩荫”出任太常寺的尚宝丞,负责掌管皇家印信,成了“位于禁廷侍从”的官员。不久,他又奉命巡视山东、河南、湖广、江西、福建一带封藩地区。天启四年(1624年),升为尚宝卿,后又升为太常寺少卿。据说他“淡于仕途,优游笔墨”,“啸咏烟霞”,终于崇祯五年(1632年),因病辞官,回到家乡故里。

王鉴36岁时考中了秀才,两年后以祖父余荫上任左府都事,进而出任廉州太守,所以人称之为王廉州。后来不幸因得罪上司,亦于明亡前罢官归里。

这两位出身名门的世家子弟,虽然身受明代皇恩,却因仕途的不顺,均在清王朝建立之前离开了政坛,由可能“兼济天下”的当朝官员转而变成了“独善其身”的在野文人。

明代覆亡之际,父祖数代均在明王朝为官的王时敏虽在后来的回忆中自称“五内推裂”,但当时仍出城迎接了清兵。这段材料见撰写于民国六年汪曾武的《外家纪闻》,其载:

“太常公(王时敏)遭明思宗之变,国祚已斩,宗社为屋,清军南征,将至太仓,郡人仓皇奔走。吴梅村(吴伟业)与太常商议日:拒之(清兵)百姓屠戮,迎之有负先帝之恩,终无万全之策。太常筹画数昼夜,又与郡绅集议明伦堂,众以太常原为明之旧臣,代有显贵,咸视太常为进退,太常知时势之不可回,涕泣语众日:余固大臣之后,死已恨晚。嘉定屠城,前车之鉴,吾宁失一人之节,以救合城百姓。梅村相与大哭,声震数里,众亦感泣。议遂定,而清军已至。遂与父老出城迎降。至今西门吊桥,颜公迎恩。”

在“不负先帝之恩”和“以救合城百姓”两者之间,以今天的价值观来看,选择后者自然是明智之举,但在整个专制社会的道德背景下做评判,这无疑是一种大逆不道。王时敏对自己明清易代之初的政治表现,颇感痛心内疚,一方面作了自我辩解:“无地堪投足,村居且退藏”,另一方面也自讼自责:“偷生称隐逸,惭愧北山灵。”足见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王时敏降清后,并没有去做官,一直隐居在自己的西田别墅里,从事绘画的研究和临写。

王鉴的前半生生活在明朝,他对明统治者的专制、腐败甚为憎恨;其后半生生活在清朝,由于满清贵族对汉族的征服是残酷的、血腥的镇压和屠杀,使他汉族的民族自尊受到极大的摧残。因此,当明亡之后,他采取了既不留恋旧王朝,也不与新王朝合作的消极遁世态度。他常往来于南京、扬州、无锡、苏州、杭州一带,以卖画为生,生活较为清苦。此后,他结束了长期流寓的生活,构筑了一个隐居避世的居处,王时敏以《楞严经》中“染香”一词为这间画室命名,即“染香庵”。王鉴即在其中醉心于绘画艺术。吴伟业的赠诗“布衣懒自入侯门”,“向人欲仿赵王孙”。足以说明他当时的生活状态。

(三)奖掖后辈

江左二王不但在艺术上取得了令后人景仰的成就,而且还都是不遗余力奖掖后学的师长。文人画家王原祁的入仕,职业画家王翚的入宫供职,甚至二人的名动朝野,并最终导致“四王”艺术成为清代画坛的正统,其实都是王时敏与王鉴精心培养和惨淡经营的结果。

晚年的王时敏将大量精力放在培养他的孙子王原祁上,得空便给他讲解“六法”的要领,古今绘画的异同,亲手绘制《仿自李以下宋元名家山水册》供他临摹学习,并出示家藏历代名作供他学习研究。王原祁中进士之时,王时敏还特别嘱咐他:“汝幸成进士,宜专心画理,以继我学。”在王原祁尚未大成时,王时敏和王鉴便认为王原祁必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王时敏评其孙曰: “元季四家,当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余不敢让。若形神俱得,吾孙其庶手!”王鉴也说:“吾两人当让一头地也。”P5-7

序言

清初,在明末董其昌的“南北宗”文人画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些画家,影响最大的是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祁四人。他们都擅长山水画,在师承、崇尚、画风等方面十分接近,影响广泛,又受到皇帝的赏识,因此成为左右画坛风气的山水画派。

清初“四王”,实际上包括了两代画家。王时敏、王鉴是第一代,他们与明朝末年画家董其昌非常要好,在绘画上也受董其昌影响很深,入清以后王时敏、王鉴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不再做官。而之后的王晕、王原祁则属于第二代。王晕是王鉴之徒,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艺术上直接继承他们的先辈。

从艺术倾向来看:“四王”致力于摹古,崇拜元四家,注重笔墨,追求平淡清闲的情调,以能灵活地运用古人的笔墨技法为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他们在总结、运用前人笔墨的基础上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的技法,丰富了文人山水画的表现力。

“四王”又被称为“清四家”,加上恽寿平、吴历,又被称为“清六家”或“四王吴恽”。他们代表了当时的主流画风,以其极具声势的影响力左右了清一代的绘画风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王吴恽绘画艺术读解与鉴赏/国画大师读解与鉴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欧阳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824362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2.0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2
16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