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偶在论谱系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斯芬克斯之谜的苏格拉底回答、亚里士多德“实体”一成为“主词”、偶在论的检测与防御、德法之争对形而上学奠基之裂隙的指涉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图书 | 偶在论谱系(西方哲学中的阴影之谷)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偶在论谱系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斯芬克斯之谜的苏格拉底回答、亚里士多德“实体”一成为“主词”、偶在论的检测与防御、德法之争对形而上学奠基之裂隙的指涉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序曲 主题 临界:阴影之谷 第一章 惊讶:作为开端“存在”之“二重性” 第一节 阿那克两曼德箴言:作为相互牵引的裂隙之用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箴言:自始至终在涌现中的隐匿 第三节 巴门尼德箴言:作为解蔽中自行遮蔽的二重性展开以 附录 巴门尼德“存在” 第二章 怀疑:在“绝对”与“虚无”之间摇摆 第四节 一切皆变:不能言说、不能传达 第五节 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启蒙的顶点与没落 附录 强力意志是万物尺度的最高体现 第三章 智慧:“地、天、神、人”之临界 第六节 斯芬克斯之谜的苏格拉底回答 附释 一“光”与“死”——两希精神的原始意象 附释 二西方神对人的咒符 第四章 惊醒:形而上学掩盖“裂隙”的奠基 第七节 柏拉图“本相”——“是”的区分 第八节 亚里士多德“实体”一成为“主词” 第五章 “通天塔":目的的虚幻与手段的落实 第九节 “是什么”——希腊理性的“善”、“技艺”与 现代科技的逻辑根源 附释 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 第六章 划界:逻辑与罪 第十节 维特根斯坦哲学划界:逻辑与罪 附释 语义生成: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 展开 个寨:偶在论分新 第七章 偶在范畴 第十一节 偶在论——仍是一个未思的领域 第十二节 卢曼的现象学方法:偶在论的模态演化 第十三节 偶在论的检测与防御 第八章 偶在现象 第十四节 从“精神现象学”到“意识现象学” 第十五节 德法之争对形而上学奠基之裂隙的指涉 第十六节 日本西学之鉴:东方艺术与西方概念相遇 第十七节 迷途问津——三大根源幻象 第十八节 大地、冥府、技艺:希腊悲剧的阴影之谷 第十九节 解释学分类及其他 附录 “俄狄浦斯的眼睛”和“这女孩儿的眼睛为我看路”——读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两种解释 尾声 第九章 悬置与回归 第二十节 悬置偶在论与中国现代哲学 第二十一节 回归道:秩序与句式——读道经二十八章 落幕 启蒙:落日前的凭吊——为“五四”九十周年而作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偶在论谱系(西方哲学中的阴影之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志扬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7025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9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09 |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7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5.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0 |
| 宽 | 165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