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天一点中国史
内容
试读章节

三、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周是渭水中下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芒老部落,姬姓。周在很早以前就以农业生产著名,到了14代季历时,周渐强盛。季历的儿子姬昌即位,即周文王。有一天,姬昌等乘车前往渭水北岸打猎,见一老翁垂钓不带钩,不以尘嚣为念,便下车与他攀扯。这老翁便是姜子牙(吕尚、姜尚),姜子牙指点汀山,粗述方略。姬昌茅塞顿开,相见十艮晚,深深鞠了一躬,谦恭诚恳地说:“我祖父太公仔生前曾说过,将来会有圣人来到岐山[陕西岐(qi)山县]把周兴盛起来,这指的就是先生啊!我的太公期望先生好久啦!”说罢,姬昌请姜尚一同上车,回宫后拜其为国师。因为姜尚是姬昌太公所期望的贤能,所以后人就称他为太公望,民间则称姜太公。姜尚治军理民十分得体,姬昌在其辅佐下,在位50年,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对商都朝歌形成了进逼的压力。大约公元前1076年,姬昌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姬发以姜尚为师,令其全面负责军事,并任命亲弟弟周公姬旦负责政务,亲弟弟召公姬爽、毕公姬高为左右助手,继承父亲遗志,发展生产,仁爱百姓。公元前1066年,周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史称西周。

周武王灭商后未能完全征服殷商,遂封纣子武庚于殷,并派自己的兄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武辅佐武庚治理殷民,名为帮助,实际是要三个亲弟弟监视武庚,故史称“三监”。周公姬旦,为人仁厚笃实、精明能干,因采邑在周,故人们尊称为周公。周公是武王最忠诚可靠的帮手,武王要传位给他,周公坚辞不受。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病逝,太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

当时成王年幼,天下又初定,周公担心诸侯不服会发生叛乱,便毅然代成王掌管军国大事,成为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内心不服的武庚串通不满周公的“三监”,起兵反周。周公立即大举东征,镇压叛乱,杀武庚、管叔,驱逐蔡叔、霍叔,把周族势力扩张到黄河下游。随后,周营建东都洛邑(今洛阳东),加强周族在东方的控制权;同时,为缓和周族内部的矛盾,又把兄弟子侄姻亲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

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周公锐意改革,确立了一整套新制度。

建立宗法制度。周王既是天下之王,又是姬姓的总族长,掌握着全国最高的政权和族权。周天子由嫡长子继承,是天下“大宗”,其他诸子、弟弟受封为诸侯或官尹,称为别子,是为“小宗”。在诸侯国内,这些被周王所封的小宗国君又分封自己的兄弟以采邑,建立卿大夫之家,在诸侯国内,卿大夫又是“小宗”。卿大夫又可分出他们的亲属组成士的家庭,成为宗子。小宗服从大宗的领导和调派,政权和族权统一了起来。同姓不通婚,周天子、姬姓诸侯与异姓诸侯通过婚姻关系互相结成亲戚之国,相互支持,使宗法制度更为完善。

推行井田制度。周公确定“王畿千里”的制度,即京城周围的土地为天子所有,收入作为朝廷一切费用。王畿以外全国的土地都分封给诸侯和公卿,诸侯在各自封疆内又将土地划分为公田和私田,卿大夫、士所分得的公田不能自由买卖。不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士的土地,都实行井田管理制。一般一百亩为一方块,称为一田,配一夫,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配十夫,奴隶们集体耕作,收入全交给贵族奴隶主。至于私田,则大多为各级贵族疏远的宗族成员所有,因而造就了一批自耕农。井田制的推行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制定礼乐制度。周公规定了祭祀、殡葬、朝聘盟会、婚宴、军旅等一套规章制度,使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化,加强了对全国的思想控制。由于周公的倡导,学校教育也开始有了完整的体制。西周的学校,分国学、乡学两类和大学、小学两级。国学专为上层贵族子弟而设。当时王太子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公卿大夫士嫡长子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其他庶子15岁入小学。乡学是地方行政学校,奴隶无权入学,平民子弟可入乡学接受小学教育,少数经选士可进入国学深造。当时的学校都设在官府,官员兼任教师,政教合一。教学内容是礼、乐、射、御(驾车)、书、数六种艺能。六艺教学中,礼、乐侧重于德育美育,书、数侧重于智育,射、御侧重于体育。文武兼重,知识与能力培养兼求,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先进。

周公还确立了一套长官制度。王之下有太师、太傅、太保,是大臣中最有权力的人。其下设司徒,管理民政和土地;司马,管理军政;司空,管理手工业和建筑工程;司寇,管理刑罚和监狱。另外,还有管理农业的农师、农正、农大夫等。官职多是贵族世袭。诸侯国内的政权机构,类似王朝。

周公待王朝完全巩固后,便还政于成王,自己回到群臣行列。约公元前1043年,周公病逝,成王按天子大礼予以厚葬。

周成王病危,恐太子姬钊不能胜任大位,令老臣召公姬爽、毕公姬高等眷辅主,召公、毕公在病榻前接受顾命,辅佐姬钊继位,是为康王。康王遵循先王遗训,勤奋治国,天下安宁。成王、康王40年不用重刑,史称“成康之治”。这是周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极盛时期。

约公元前857年,姬胡继位,是为厉王。周厉王既贪财好利,又很暴虐,宠信只讲个人专利的荣夷公,使之总理朝政。周厉王霸占山林川泽,不准平民上山砍柴打猎,不准百姓下河捕鱼捉虾。平民百姓议论纷纷,强烈不满,周厉王竞用暴力压制国人的批评,变本加厉地压迫、剥削奴隶和平民。人民财穷力尽,无法生活下去,走上了反抗之路。

公元前841年春天,国人发动武装暴动,直接冲击王宫。厉王仓皇逃出京城,渡过黄河,逃到彘(zhi)邑(今山西霍县)。国人没有捉到厉王,听说太子静逃进了召公家,便包围了召公府第。召公无可奈何,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才保住太子一命。“国人暴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群众暴动,暴动驱逐周厉王、杀死假太子的行为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也沉重打击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西周历史随后进入衰亡的后期。

暴动的平民散去后,大臣们商议推举周公(周公姬旦后裔)和召公(召公姬爽后裔)共同主持朝政,暂时代替周天子执政,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周厉王在彘邑不敢回镐京,郁郁过了14年,一命呜呼。姬静即位,即周宣王,14年的共和体制结束。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姬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周幽王昏庸暴虐,不但不整顿朝纲,反而沉溺于吃喝玩乐。他有个宠妃叫褒姒(bao si),长得很漂亮,笑靥更美,但却不轻易发笑。幽王为了博其一笑,听信虢(guo)石父的计谋,带褒姒到骊山游玩儿。晚上,烽火点燃,不久,各路诸侯统兵而来,慌慌张张,忙忙乱乱,惹得褒姒哈哈大笑。诸侯们见无犬戎兵马,只闻奏乐和褒姒的笑声,知道是被戏弄,愤愤不平而散。随后,幽王又为了取得褒姒的欢心,听信虢石父的谗言,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宜臼(jiu),改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派兵讨伐申国,命令申侯交出逃亡到申国的太子宜臼。申侯求救于犬戎,犬戎联军一路杀向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火征召诸侯兵马,竟无一兵一卒驰援。犬戎联军攻上骊山,杀死幽王、伯服,掳去褒姒,将西周镐京洗劫一空,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即位不久的周平王(姬宜臼)在晋文公、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率领士兵保护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因镐京在西,洛邑在东,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定都镐京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后则称为东周。周平王时,王室衰微,兵力减少,直接管辖的土地和人口所剩无几,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只是名义上各国诸侯的共主罢了。此后,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P8-11

目录

第一章 远古时期

 一、远古人类/1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二、氏族聚落/2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大汶口聚落

 三、传说时代/4

三皇五帝传说/尧舜禹“禅让”传说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

 一、夏朝/6

 二、商朝/6

 三、西周/8

第三章 春秋战国

 一、春秋诸侯争霸/12

齐桓公——第一个霸主/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跃升霸主/秦穆公独霸

西部/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范蠡与西施的

传说

 二、战国七雄/16

养士盛行/围魏救赵/孙庞斗智/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廉颇与蔺相如/

荆轲刺秦王

 三、秦统一六国/21

 四、先秦文化/21

诸子百家/文学/史学/其他

第四章 秦汉时期

 一、秦始皇的统治/30

 二、秦二世的昏庸/32

 三、大泽乡起义与秦亡/32

 四、楚汉相争/33

 五、西汉(前汉)/35

汉初三杰/吕后当政/文景之治/周亚夫平“七国”叛乱

 六、汉武盛世/38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张骞通西域/刘细君远嫁乌孙/

抗击匈奴/苏武不辱使命/昭君出塞

 七、王莽篡汉改制/42

 八、绿林赤眉起义/43

 九、东汉(后汉)/44

刘秀称帝/汉明帝派使印度求佛法/班超投笔从戎/外戚、宦官相争/党锢之祸

 十、黄巾军起义/48

 十一、董卓专政/48

 十二、两汉文化/49

哲学宗教/文学/史学/科学技术/文字学/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三国鼎立与兴亡/57

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刘备自帝托孤/诸葛亮七擒孟获/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卫温远航夷洲

 二、司马懿谋反/60

 三、司马炎建立西晋/61

 四、晋武帝统一天下/61

 五、石崇与王恺斗富/62

 六、“八王”乱痴君/62

 七、“永嘉之乱”与西晋灭亡/64

 八、北中国各族混战/64

 九、东晋与祖逖北伐/65

 十、淝水之战/66

 十一、刘裕篡位,东晋灭亡/66

 十二、南北朝对立/67

南朝政权的更替/北魏的建立与分裂

 十三、杨坚篡位,隋朝建立/69

 十四、两晋南北朝文化/69

哲学宗教/文学/史学/科学技术/艺术

第六章 隋唐时期

 一、隋文帝的统治政策/77

 二、隋文帝血溅御屏/78

 三、隋炀帝的暴政/78

 四、隋末农民起义/80

 五、隋朝灭亡/80

 六、玄武门之变/81

 七、“贞观之治”/83

 八、唐太宗的对外和平与扩张/83

玄奘西行取经/李靖奇袭阴山/李勐大破薛延陀/文成公主进藏

 九、武周时期/84

武后改制/武则天称帝/武则天功罪

 十、中宗韦后乱政/88

 十一、唐玄宗“开元之治”/89

 十二、鉴真东渡/90

 十三、安史之乱/91

 十四、永贞革新/94

 十五、牛李党争/94

 十六、黄巢起义/95

 十七、朱温篡位,唐朝覆亡/97

 十八、隋唐文化/97

宗教盛行/文学/史学/天文地理/医学/科学技术/艺术

第七章 五代十国时期

 一、五代/111

 二、十国/111

 三、契丹兴起/112

 四、后周北伐未成/112

 五、五代十国文化/113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

 一、赵匡胤建立北宋/115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宋太宗统一全国/王小波、李顺起义

 二、北宋与辽、夏/116

杨家将的故事/澶渊之盟/西夏兴亡

 三、范仲淹新政/118

 四、王安石变法/119

 五、方腊、宋江起义/119

 六、女真兴起/120

北宋联金抗辽/李纲固守开封/太学生陈东救亡

 七、“靖康之耻”/122

 八、南宋抗金名将/122

宗泽留守东京/韩世忠大战黄天荡

 九、伪齐政权/124

 十、南宋末年农民起义/124

 十一、岳飞抗金/125

 十二、“绍兴和议”/127

 十三、宋金对峙/127

“乾道之盟”/“嘉定和议”/宋理宗联蒙灭金

 十四、蒙古兴起/129

 十五、元朝建立/130

 十六、南宋军民抗元/131

“蟋蟀宰相”贾似道/李庭芝、姜才守城不屈/文天祥从容就义

 十七、元朝统治的特点/132

 十八、反元统治的长期斗争/133

 十九、元末红巾军起义/134

 二十、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135

 二十一、宋元文化/136

哲学/文学/史学/科学技术/医药/教育/艺术

第九章 明朝时期

 一、明初恢复和发展生产/146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147

改革官制,加强君主专制/滥杀功臣,实行恐怖专政/选拔官吏,严格思想

控制/分封诸王,迫使诸王就藩

 三、迁都北京/150

 四、明朝对外关系/151

防御蒙古/郑和下西洋/土木堡之变/于谦保卫京师/“南宫复辟”/平定

倭寇/援朝抗倭胜利

 五、欧洲商业资本进入中国/156

葡商占领澳门/荷兰侵夺台湾/传教士东来

 六、明朝极端君主专制的腐溃/157

明武宗与“刘皇帝”/明世宗与“大、小丞相”/明神宗与张居正/明熹宗与

魏忠贤/明思宗

 七、明末农民大起义/162

 八、明朝文化/164

哲学/文学/史学/科学技术及其他

第十章 清朝时期(鸦片战争前)

 一、满族崛起与人民的抗清斗争/174

满族的崛起/清军入关/弘光小朝廷的腐溃/史可法死守扬州/反剃发斗争

 二、郑成功“背父救国”,收复台湾/178

 三、清朝的统治/179

经济发展的阻滞/政治、文化统治/反清斗争的继续

 四、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关系/185

闭关政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尝试

 五、清王朝由盛变衰/187

康熙智擒鳌拜与平定“三藩”之乱/乾隆、嘉庆惩贪

 六、清代文化(鸦片战争前)/190

哲学/文学/史学/其他

第十一章 清朝时期(鸦片战争后)

 一、鸦片战争/199

虎门销烟/林则徐撤职/琦善革职/关天培殉国/《广州和约》/三元里抗英

斗争/裕谦殉国、陈化成牺牲/中英《南京条约》

 二、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204

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永安封王/定都天京/北伐与西征/捻军和小刀会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辛酉政变/208

“亚罗”号事件/《天津条约》/焚掠圆明园/《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辛酉政变

 四、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211

杨韦事变/天王扭转危局/安庆失陷/天京陷落

 五、洋务运动/214

外国经济侵略/兴办“洋务”/中国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六、边疆地区的危机/216

日本入侵台湾/英国势力侵入西藏/俄国侵入新疆地区/法国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七、中日甲午战争/219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之战/中日《马关条约》

 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221

东北沦为俄国势力范围/山东成为德国势力范围/英、法、日本的势力范围/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九、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222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十、义和团运动/225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津、京/《辛丑条约》

 十一、清后期文化/227

学习西方、改革图强的思想家/文学/教育与科学技术

第十二章 民国时期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235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孙中山伦敦蒙难/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革命活动/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窃取政权/辛亥革命的意义

 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42

“二次革命”的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护国讨袁/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246

 四、“五四”爱国运动/247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48

 六、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249

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七、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250

中共二大、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北京政变/

孙中山北京逝世/国民党右派/“五卅”反帝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根

据地的巩固/蒋介石垄断党政军大权/北伐战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英美炮轰南京/“四一二”反共政变/郑州

会议和徐州会议/汪精卫“七一五”分共事件

 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262

第二次北伐/济南惨案/东北易帜/新军阀混战/“八一”南昌起义/“八七”

会议和秋收、广州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央根据地的三次反“围

剿”斗争/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一·二八”

事变/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长城沿线抗战/抗日同盟军/福建事变/中央

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集团/华北事

变/“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七君子事件/西安事变

 九、抗日战争/278

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苏联与世

界人民援助抗日/徐州会战/南京陷落/黄河决堤/武汉会战/长沙大火/

冀中平原怒火/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日联军与华南游击队/

海外华侨赤子情/毛泽东粉碎“亡国论”、“速胜论”/汪伪政权/《新民主主义

论》/皖南事变/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中国远征军/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中共七大/国民党六大/日本无条件投降

 十、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292

美蒋勾结/重庆国共谈判/“一二·一”惨案/停战协定/政治协商会议/较

场口事件/黑茶山遇难/下关惨案/李、闻血案/解放区的战略防御/陕北

蘑菇战/刘胡兰/孟良崮战役/抗义美军暴行运动/制宪国大/“二二八”

起义/台盟/民革/“五二○”运动/《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的战略进攻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蒋介石“和平攻势”/中国共产党七届二

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十一、民国时期文化/307

序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我国五十多个民族的总称,有着将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她不但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而且酷爱自由,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并拥有灿烂的历史遗产。中国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发达国家之一。云南北部的元谋人化石证明,早在170多万年前就已有人类居住在当地。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约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此后历经了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各民族剥削阶级统治者掠夺压迫别民族和争夺封建王朝统治权的战争,以及被压迫剥削民族反对掠夺压迫的战争,是各族人民创造历史的主线。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不甘屈服于内外压迫的顽强的反抗精神和革命意志。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妥协,中国的政权落入了北洋军阀手中,中国陷入极端混乱的局面。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各族人民共同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华民国的旧时代,开创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时代!

泱泱中华,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世界闻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不胜枚举;伟大的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他们的爱国行动,他们的光辉思想,他们的至理名言和他们留下的丰富文化宝藏,无不是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既有辉煌璀璨的文明史,同时也有着近百年惨遭列强欺侮、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百姓蒙难的屈辱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见证和结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只有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作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历史知识,善于从历史中察往知来,吸取智慧和力量,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更美好!

作为新中国培育的中学历史教师,编者深感有责任为时代提供一本中华民族历史知识的普及读本,以便国人,尤其是青年们阅读、学习,以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质。因此,遂编写了这本《一天一点中国史》。在编写过程中,曹铁城老师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卢俊老师协助勘误,均为此书付出了辛劳。在此,特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本书疏漏与差错在所难免,真诚希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泱泱中华,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世界闻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不胜枚举;伟大的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他们的爱国行动,他们的光辉思想,他们的至理名言和他们留下的丰富文化宝藏,无不是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既有辉煌璀璨的文明史,同时也有着近百年惨遭列强欺侮、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百姓蒙难的屈辱史。本书以中国社会历史朝代更迭和各时期文化发展为主线,运用小故事的形式来解读各个历史阶段的大事。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国社会历史朝代更迭和各时期文化发展为主线,以原始社会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史实为依据,运用小故事的形式来解读各个历史阶段的大事。文字通俗易懂,内容全面,故事均为大家熟知的史实,较之沉闷的教科书更具可读性,可作为中学生及普通读者了解历史的入门读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天一点中国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金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01397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8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