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唐(下)
第十二課 五代十國和北宋
第十三課 遼、西夏、金與南宋
第十四課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
第十五課 元
第十六課 明(上)
第十七課 明(下)
第十八課 清(上)
第十九課 清(下)
生字表
生詞表
中國歷史朝代年表
| 图书 | 中国历史(附光盘下双双中文教材) | 
| 内容 | 目录 第十一課 唐(下) 第十二課 五代十國和北宋 第十三課 遼、西夏、金與南宋 第十四課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 第十五課 元 第十六課 明(上) 第十七課 明(下) 第十八課 清(上) 第十九課 清(下) 生字表 生詞表 中國歷史朝代年表 内容推荐 《雙雙中文教材》是一套專門為海外學生編寫的中文教材。它是由美國加州王雙雙老師和中國專家學者共同努力,在海外多年的實踐中編寫出來的。全書共20册,識字量2500個,包括了從識字、拼音、句型、短文的學習,到初步的較系統的中國文化的學習。教材大體介紹了中國地理、歷史、哲學等方面的豐富内容,突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課本知識面廣,趣味性強,深入淺出,易教易學。 這套教材體系完整、構架靈活、使用面廣。學生可以從零起點開始,一直學完全部課程20册;也可以將後11册(10-20册)的九個文化專題和第五册(漢語拼音)單獨使用,這樣便於開設中國哲學、地理、歷史等專門課程以及假期班、短期中國文化班、拼音速成班的高中和大學使用,符合美國AP中文課程的目標和基本要求。 本書是《雙雙中文教材》的第二十册,由王雙雙在楊東梁先生(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的指導和幫助之下,在海外中文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编寫而成。全書語言簡單,概要地介紹了中國從唐代下半葉到清代末期的歷史知識。學生們通過學習,不僅能較系統地瞭解中國歷史,中文的識字數量和語匯水平也將得到明顯的提高。 考慮到海外漢語歷史教學的特殊性,為了便利教學,本書的編寫采取了化繁為簡的原則,歷史年代表中没有以王朝興起的年代為它的起始年代,而是以它正式替代前朝的時間為準,如:秦、清等朝;或者以正式設立本國號的年代為準,如:遼、元等朝。特此說明。 编辑推荐 《雙雙中文教材》是一套專門為海外學生编寫的中文教材。全書共20册,識字量2500個,包括了從識字、拼音、句型、短文的學習,到初步的較系統的中國文化的學習。教材大體介紹了中國地理、歷史、哲學等方面的豐富内容,突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 本書是第二十册,由王雙雙在楊東梁先生(中國人民大學闹書館館長)的指導和幫助之下,在海外中文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编寫而成。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历史(附光盘下双双中文教材)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双双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4415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4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3 |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0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H195.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83 | 
| 宽 | 205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