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皇朝落日
内容
编辑推荐

清末民初的摄影技艺在封建文化和西洋文化夹缝中生存发展,它们的形式和内容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留下的痕迹,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跨越漫长的一个世纪,这批照片依然保存完好,成为宝贵的财富;它们是今天的我们探究摄影史、清史和民国史真实、生动、直观的不可替代的珍贵史料。

人生似梦,梦如人生;雪泥鸿爪,雁过留声。在故宫行走近四十年来,林京发表了研究、考证和纪实性文章近百篇,出版图书十余种。《皇朝落日》得以面世,感谢故宫博物院和故宫人的包容与厚爱。

内容推荐

让沉默的影像,告诉你历史的另面真实!

这里的影像和它们背后的故事,记录了一个皇朝投射在历史长河中最后的倒影。

林京的《皇朝落日》曝光清宫秘藏照片四百余幅,时间跨度为清末至民初,辅之对这些影像的生动讲述以及对清宫藏照的深度解读。以鲜活的图像,独到的文字,向人们全方位立体展现了清王朝,抑或可以说是整个封建社会在历史长河中没落的倒影。

书中收入的清宫秘藏照片非常珍贵,蕴含的文献价值就不可估量;它们留下了清末帝后、宫殿、民生等各方面珍贵的信息。从中,人们可以看到慈禧、李鸿章、袁世凯、溥仪等历史人物的身影,可以见到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精彩瞬间,还可以欣赏到京城古代建筑的风采。

《皇朝落日》是一部集可读性、欣赏性、收藏性于一体的绝佳作品。

目录

引子:

圆明湖上留残照!

此地空余紫禁城!

西人格物有奇术

终将摄影人清官

『通明镜』中西太后

瀛台幽海困蛰龙

国中之国小朝廷

一后一妃选君侧

红墙黄瓦自悠暇

太监纵火延春阁

扫地出门待须臾

烟水苍茫不归路

后记

试读章节

人们常常用“东方古都”形容北京,而整个北京城的建筑布局则以紫禁城为中心。古代神话传说“天帝居于紫微垣”,人间帝王自诩为天帝之子,故古人亦将帝王的寝居称作紫微宫。由于皇宫系平民百姓严禁涉足之地,因此又称紫禁城。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皇城的辉煌已渐渐不复为人所知;然而清代末年所留下的影像资料,则向后人展示了百年前紫禁城的真实风貌。其悠久深远的文化底蕴、瑰丽精美的古代建筑群、丰富珍贵的宫中宝藏,以及几代为都的浑然大气,吸引-和倾倒了世人……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一四。六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从永乐皇帝于北京紫禁城奉天殿(清代改名太和殿)受贺迁都定鼎,先后曾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气魄雄浑的宫阙中执政、居住。其间曾出现过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一页的康乾盛世。

世界上现今还留存着不少古代宫殿,但北京故宫却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近百个院落,建筑总面积十六万平方米,拥有各种形式的宫殿、楼阁、斋堂、轩亭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且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东方格调于一身,是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群。

光绪二十六年(一九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西太后与光绪帝仓皇西逃期间,宫中一片混乱,更无人按常规清扫管理,有些宫殿院落甚至草深过膝。就在北京城被侵略者占领的苍凉之际,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工学博士伊东中太、大学院工学士土屋纯一、助手奥山恒五郎及皇家摄影师小川一真赶赴北京考察,来到空空荡荡的紫禁城,拍摄了一组皇家宫殿建筑的照片,堪称首次真实地记录了皇城原貌。

象征国家权力的宫殿,竟被侵略者占领,随意出入;这部分影像,记录了中华民族一段沉重的耻辱历史!

然而,从客观角度讲,小川一真等人的工作成果实属一份难得的形象资料。这些皇宫建筑的旧照现在看来皆具极高的学术及历史研究价值。

鉴于小川的特殊贡献,意大利、瑞典等国先后授予他勋章,以示奖励。而小川来京之行是受日本东京帝室博物馆之托和资助,所以这组照片的底片归东京帝室博物馆保存,他们以此为基础,编纂了一册名为《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的图录,从而将中国神秘的紫禁城九重宫殿呈现给了世人。它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宫殿建筑、园囿艺术、美术装饰、文物考古诸方面的珍贵历史资料,同时颇具艺术价值;有些当年照片上的景致已成绝迹,其历史文化价值则更高。作为系统反映清末紫禁城全貌的老照片,其学术性、艺术性、系统性是首屈一指的。

直到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留居紫禁城期间才另有一部《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问世,从不易见的角度清晰地记录了紫禁城建筑的影像,在有关宫殿历史的记载中占有相当地位。据当时的摄影师喜仁龙所称:‘‘我得有特殊的便利条件,对紫禁城的各宫殿进行考察和摄影。并得到紫禁城归国家所有的那一部分的内务部正式批准,同时得到共和国总统的特别代表协助,在前皇帝亲自指导下,得到参观紫禁城的良机,因而拍到大量照片资料,其中一些是以前没有见过的建筑物影像。”喜仁龙所拍的皇宫照片,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历史,而且内行地、恰到好处地定格了紫禁城的原貌,对研究明清两代皇宫建筑及宫藏文物的修复极具参考价值,其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清末和民国初年所拍摄的京师城池、宫阙、都苑之照与后来所拍的照片不同,不仅时代意义和文献价值有异,且其中诸多景物现已不存或久已不存。

譬如皇城建筑最前边的一道门,明代称大明门,清代保持原貌,只将门额改为大清门。民国建立后,改为中华门。而旧照片中仍为清代原貌,门前是棋盘街,门额是满汉文并列的“大清门”。天安门前两旁原有长安左、右门,早在四十多年前被拆除。

宫中最大的太和殿内原挂有乾隆皇帝御题的“建极绥猷”匾额,后柱上有一对楹联,袁世凯在洪宪帝制的丑剧中,命人把紫禁城前三殿所有宫殿和宫门上的匾额撤除,凿掉满文,重新镶上单一的汉文悬挂。更恶劣的是,他将清代皇帝上朝用的大宝座换成了为“中华帝国”皇帝特制的一把不中不西的高背龙椅。数十年后,故宫人根据当年的旧照片才得以恢复清代太和殿的原状陈设和金銮宝座。其他各处的室内原状陈设则已不存,仅在老照片中保留下来。

……

P45-47

后记

由于时代的特殊机缘,高中毕业后的我有幸来到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是我最初的工作岗位,那里收藏的大量晚清皇家旧照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我开始了对这些尘封影像的潜心研究和解读。我时常向身边朱家浯、刘北汜、单士元等渊博的老先生学习,向溥杰、溥任、完颜爱兰等清皇室旧人请教;当年我们一道努力出版的几本故宫珍藏老照片集曾轰动一时,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老照片的热潮。

清末民初的摄影技艺在封建文化和西洋文化夹缝中生存发展,它们的形式和内容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留下的痕迹,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跨越漫长的一个世纪,这批照片依然保存完好,成为宝贵的财富;它们是今天的我们探究摄影史、清史和民国史真实、生动、直观的不可替代的珍贵史料。

人生似梦,梦如人生;雪泥鸿爪,雁过留声。在故宫行走近四十年来,我发表了研究、考证和纪实性文章近百篇,出版图书十余种。《皇朝落日》得以面世,感谢故宫博物院和故宫人的包容与厚爱,故宫与故宫人给了我成长的独特环境、难得机遇和一片我所钟爱一生的研究领域;感谢赵萍女士、王一珂先生,他们尽职尽责,为本书的出版工作付出了辛劳;感谢书法家卢中南先生为本书亲笔题写书名;此外,我的助手王志伟先生也分担了一些协助工作。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汪莱茵先生、左远波先生等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章,在此一并表示谢忱与敬意。

我今天能够有所成就,更得力于夫人李亚利女士。正是由于她的豁达贤惠、关爱有加,使本来有些浮躁的我能够一心扑在钟爱的事业上。戎装世家,孕育美德;相夫教子,传承不衰。在妻子温婉贤淑的关爱与辛勤培育下,我们的女儿也事业有成,实乃我此生之大幸。

这本《皇朝落日》将我大半生的考证研究成果融入其中,以飨读者,它是我数十年来工作的结晶和总结,更是我向同道的汇报。映照昔日皇朝,借图说话;近代世事沧桑,以史为鉴。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留下一段真实、鲜活、生动的清末民初往事与谈资,对历史研究者和摄影爱好者们有所助益。

林京

二O一三年六月于故宫南十三排北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皇朝落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0316
开本 16开
页数 3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844
CIP核字 2013176753
中图分类号 K252.06-64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74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