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汝梅解读金瓶梅(精华本)(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小说史上一束灿烂的奇葩,王汝梅则是这束奇葩中一支迎春的“梅花”,这支“梅花”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绽放;这支“梅花”不仅香自苦寒来,而且会愈久愈香醇。

三十年来,王汝梅作为一个从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走出的文化旅者,由古典文学研究走向金学研究之路,在这个旅程中,王汝梅并不寂寞,因为在他的探索和倡导下,金学研究正越来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在《王汝梅解读金瓶梅(精华本)(精)》这部专著中,既有王汝梅对这部小说的社会价值的认定,也有艺术奥秘的探索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对于各版文本的评价,也有作者问题的考索与疑难词语的解说,有前期艳情小说的影响研究,也有多种续书的细致评说与绘画《金瓶梅》的独到赏析。

内容推荐

《王汝梅解读金瓶梅(精华本)(精)》是金学名家王汝梅教授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全书从艺术、历史、语言和性文化等方面,对《金瓶梅》作了多方位解读。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和诸多新观点、新感觉、引领读者一步迈入《金瓶梅》世界。百余幅精美的手绘插图与珍贵版本书影,更将《金瓶梅》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王汝梅解读》集学术性、文献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可随时阅读品赏,又适合永久珍藏。

目录

序(黄霖)

前言

第一讲 《金瓶梅》的读法

 一、《金瓶梅》读法新编

 二、张竹坡《金瓶梅读法》解析

第二讲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

 一、《金瓶梅》——晚明世情的斑斓画卷

 二、《金瓶梅》与《肉蒲团》等艳情小说的比较

 三、明代艳情传奇小说《如意君传》对《金瓶梅》的影响

 四、《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崇祯本)艳情经典篇章——第二十七回校注

 五、《金瓶梅》《红楼梦》合璧阅读

第三讲 《金瓶梅》对女性形象的新塑造,对小说艺术的新开拓

 一、《金瓶梅》为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立传的开拓意义

 二、潘金莲、李瓶儿人格心理试析

 三、《潘金莲激打孙雪娥》赏析

 四、李瓶儿对性爱的追求

 五、吴月娘惨淡经营的一生

 六、秋菊、玉箫、小玉简论

 七、宋惠莲形象的悲剧意义

 八、西门庆之死解读

第四讲 还原文本,回归经典,走近兰陵笑笑生

 一、《金瓶梅》三种版本系统

 附:《金瓶梅》重要版本简表

 二、三种整理校注本的三篇前言

 三、试解《金瓶梅》崇祯本评改者之谜

 四、《幽怪诗谭小引》解读

 五、《金瓶梅词话》的发现与影印

 六、文龙的《金瓶梅》评点

 七、金瓶梅评点第四家赞

——纪念《金瓶梅词话》发现八十周年

 八、《金瓶梅》评点本的整理与出版

第五讲 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

 一、作者之谜

 二、满文译本《金瓶梅序》和作者卢柟说

第六讲 《金瓶梅》的疑难词语

 一、《金瓶梅词话》疑难词语试释

 二、《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点札记

 三、读《金瓶梅词话辞典》札记

 四、《金瓶梅》崇祯本校点笔记

 五、《瓶外卮言》对疑难词语的开创性注解

第七讲 曹雪芹之前的明清作家评《金瓶梅》

 一、《金瓶梅》是一部奇书、哀书

 二、谢肇淛评《金瓶梅》

第八讲 《金瓶梅》续书三种

 一、《玉娇丽》之谜

 二、丁耀亢的《续金瓶梅》创作及其小说观念

 三、诸城与《金瓶梅》《续金瓶梅》

 四、《三续金瓶梅》:与《金瓶梅》貌似而神离

第九讲 绘画《金瓶梅》

 一、曹涵美的《金瓶梅全图》

 二、文学漫画《金瓶梅》

第十讲 《金瓶梅》的地理背景及其他

 一、《金瓶梅》与临清

 二、《金瓶梅》在加拿大

 三、缅铃的文化蕴含

 四、《金瓶梅词话》的语音研究

 五、评《金瓶梅人物大全》

 六、《金瓶梅》的市井饮食文化

 七、基层学者的《金瓶梅》探索

 八、《金瓶梅》的另类研究

 九、吴敢著《金瓶梅研究史》序

 十、《纵论金瓶梅之谜》序

后记

试读章节

一、《金瓶梅》读法新编

1.在清代康熙年间,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总结《金瓶梅》写实成就、章法结构、塑造人物的艺术方法,驳斥“淫书”论,开创了《金瓶梅》评论的新阶段。张竹坡的小说评点,是小说理论的宝藏。张竹坡写有《金瓶梅读法》一〇八条,既是他评点《金瓶梅》的纲领,也是他研究鉴赏《金瓶梅》的结晶。《读法》论述了《金瓶梅》的创作动因、主旨、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写作方法、阅读注意事项,是一篇有层次的“金瓶梅论”。

关于怎样阅读、鉴赏《金瓶梅》,张竹坡在《读法》中提到的一些见解,对我们今天的读者是有所启发,可资借鉴的。例如,张竹坡提醒读者把一百回当一回读,要一气看完,不可零星看,强调从形象整体上把握全书,贯通气脉。再如,他主张读《金瓶梅》,纯是读《史记》,也就是说把小说当历史来读,注重其社会意义与笔法(当然,张竹坡把生活事实与艺术真实区分得很清楚)。他认为“读《金瓶》者多,不善读《金瓶》亦多”。所以,他急于评点,向读者请教,亦即提出怎样读《金瓶梅》的意见。张竹坡在《读法》中反对妇女读《金瓶梅》,这是一种歧视妇女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小说评点,是我国古代小说评论的特殊方式,像是读者的阅读感受表述,生动的接受记录。古人的评点是一笔珍贵小说评论遗产,在历史上影响到对小说的理解,影响到作家的创作。我们今天的读者阅读鉴赏《金瓶梅》会有新的欣赏角度和接受角度,我们从作品中总结出的东西会更丰富。张竹坡的《读法》为我所用,推陈出新。笔者借鉴张竹坡的《读法》,表述自己的阅读感受,可谓《金瓶梅读法新编》,以求教于广大读者。

2.读《金瓶梅》不可以快读、粗读、略读、选读,要读五遍。以一百回当作一回读。离形得似,遗貌取神,探得底里(神髓、真精神)。对全球化视野下晚明社会文化背景做基本了解。要有性观念的更新与性科学知识的储备。阴阳和合、节制欲望、精神肉体并重,是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主流。中国古代,不但有节制、自然、有益健康的性观念,更为宝贵的是肯定性的正面积极意义,推崇性、歌颂性,追求性行为达到艺术的境界。中国古代房中术(房室养生学)强调性知识的重要性、注重优生优育、讲究交合方法同享快乐,总结论述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方法。还要了解现代西方性学研究成果。现代性学是从性心理学和性医学拓展开的一门跨研究领域的学科。这些领域包括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和医学。西方性学专家从自己专攻的领域,以自己学科的独特方法在性学领域探索,写出了各具特色的性学著作,提出了不同的性学理论观点。英国埃利斯著的《性心理学》(1933年),就是一部全面生动的性心理学教科书。他根据生物进化的理论,全面考察人类的性问题,指出在性的方面符合自然的健康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进步有重要的作用。他指出:性是一个通体的现象,我们说一个人浑身是性,也不为过。一个人的性的素质是融贯他全身素质的一部分。1939年至1941年,潘光旦先生译注的埃利斯《性心理学》在中国出版。潘光旦写有十万字的注和附录,引述中国的文献(包括《金瓶梅》与明清艳情小说)与习俗中关于性的资料,意在与原著相印证。李银河指出:此书之注,可长期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性心理及性文化者获取灵感的宝库。(见《西方性学名著提要》329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

从性心理、性文化的角度认识《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笔者认为,《金瓶梅》把性放在人类生存的基础位置,毫无讳饰地加以描写,是作者的独特贡献,是全书艺术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阅读《金瓶梅》还要弄清三系类版本的区别与嬗变。要知道《金瓶梅》有哪些未解之谜。《金瓶梅》是成人小说。成人的小说成人读,少年不宜。

3.破除误读三论:一曰“淫书”论,说《金瓶梅》“亵渎女人,糟蹋妇女”;二曰“自然主义倾向”,作者是客观主义,没有爱憎,没有光明与理想;三曰“封建主义文化”论,认为《金瓶梅》与《红楼梦》分明存在“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两种文化之区别”。还要消除三重阅读障碍:一是把道德理性主义绝对化;二是把古代性文化视为“淫秽”的非科学观点;三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深入人心的伟大身影的遮蔽。(其实,《金瓶梅》比《三国》《水浒》更伟大、更前卫、更丰富、更复杂、更创新。)

P3-5

序言

黄霖

2006年7月暑假,我从酷热的沪上来到北国的春城,丝丝的凉意蓝蓝的天,不能不使人相信“长春”之名,真是名副其实。我自远方来,老友汝梅兄特地到客舍看我,更添几分春意,真是大有“不亦乐乎”之慨了。席间,汝梅兄拿出了一份“《金瓶梅》解读”的目录,嘱我写篇序言,我敢不从命?

我与汝梅兄相交,已有二十多年了。我们之间的意气相投,倒不仅仅在于《金瓶梅》,也在于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的爱好。甚至可以说,我们都是从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这条路上,走近张竹坡、走进《金瓶梅》的。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进了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一个“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习班。当时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与《金瓶梅》的研究都是方兴未艾,特别是对于《金瓶梅》,还没有摆脱谈“金”色变的阴影。而汝梅兄就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有专攻,对张竹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虽无缘参加这个讲习班,但因在复旦尝试开设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与“《金瓶梅》研究”的课,所以就自然而然地与他相识了。想不到后来我与汝梅兄,都在《金瓶梅》研究的这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顶着冷风细雨,避着刀光剑影,不知不觉地一路走了下来。回首当年,恍若昨日,一眨眼,我们都已两鬓斑白,与一个“老”字连上了。此时此际,也真该回顾一下:在这难得的《金瓶梅》研究的大好时期,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

现在,汝梅兄就交出了这份卷子。这本书,显然是他二十多年来研究《金瓶梅》的一次小结。所标十个题目,可以说是囊括了他所做研究的方方面面。这里有对于《金瓶梅》这部小说的社会价值的认定,也有艺术奥秘的探索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对于各版文本的评介,也有作者问题的考索与疑难词语的解说;有前期艳情小说的影响研究,也有多种续书的细致评说与对绘画《金瓶梅》的独到赏析,乃至对于各类《金瓶梅》文化现象的思考。……二十多年来,一部金学史上翻过的几页,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踪迹。其涉及面之广,我只能自叹弗如,比如关于《金瓶梅》的绘画,我从未从接受的视角上来加以关注过;对于缅铃之类的性具,我也从没想从文化的角度去仔细探索过。在汝梅兄所探讨的一些问题中,有许多是富有创意、见解独到的,如对于崇祯本、张竹坡评本的一些发现,提出的作者卢柟说,认定李渔不是崇祯本的评改者,对于一些词语的解说,以及关于《三续金瓶梅》等续书的研究。……当然,对于有些问题,难免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但只要所做的工作能推动《金瓶梅》的研究,我想都是有益的,都会在金学史上留下应有的一笔。

至于我与汝梅兄的一些观点,同样难免有相同与相异的。大致相同的,如关于崇祯本与词话本的关系问题,我们都不同意梅节先生的所谓“兄弟关系”说,而认为它们是“父子关系”;关于崇祯本的最初评改者,我们都不同意刘辉兄的“李渔说”,分别从不同的路径上来加以证明,我特别欣赏他从唐诗中找出了首都图书馆藏本《金瓶梅》上所刻的一首回道人的诗的出处,有力地证明了此“回道人”是吕洞宾而不是李渔。当然,我们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有时候难免要相互论难,但正是在这种纯学术的、善意的论难中,相互补充,得以共同提高。这在有关张竹坡评本的认识上就十分典型。早在1981年,汝梅兄就写了有关张竹坡小说批评的专论,但他对张竹坡评本间的重要差异并未做充分的注意。到1985年,我在阅读了不少张评本的基础上,强调有两种不同的系统:一种是卷首多《凡例》《冷热金针》《第一奇书非淫书论》三篇附论而无回评;另一种是有回评而少三篇附论。从而直言不讳地指出汝梅兄“将两种本子混在一起来评论张竹坡的文学思想,这是十分可惜的”。事隔一年,汝梅兄即在文章中接受了我的提醒,同时指出我认为多出的三篇附论“是书商伪造的观点不妥”。我当时年少气盛,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读了不少的张评本,所做的推论也似言之凿凿,谁料到我的识见毕竟有限,没有见到大连图书馆藏“本衙藏板”本等一些重要的本子,故所做的推论实际上是错误的。后来,随着汝梅兄对张评本的不断发现及论证,使我相信了张评本的原本也是有这三篇附论且同时有回评的,以后之所以有“两种系统”,乃是出于不同目的的书商翻刻所造成的。这件事对我的教训是深刻的,使我清醒地认识到做学问一定要保持一种虚静的心态,力求去穷尽一方之资料,而结论是绝不可轻下的。同时,也使我又一次警诫自己,讨论学术一定要从学术出发,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又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在《金瓶梅》研究的圈子里,我不但与汝梅兄有过不同的意见,而且与刘辉、梅节,乃至魏子云等先生都有过相异的观点,乃至反复地争论过,但都没有丝毫损害过我们之间的友情,没有减轻过我对他们的尊敬。这不能不说与这次教训多少有点关系。

综观汝梅兄的研究成果,无疑在前二十多年的金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文革”后最初阶段研究《金瓶梅》的水平,为以后的研究打开了眼界,铺设了道路。如今,《金瓶梅》研究越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潮,逐渐进入一个新的、较为平稳的时期,有一些新人已显现了一种新的姿态,有一些新的力作陆续问世。我相信,《金瓶梅》研究的冬天已经永远过去,以后的天地将一定是“长春”。一个百花竞艳、硕果累累的《金瓶梅》研究的大好局面一定会到来。即使到了那时,我们再重读汝梅兄的这些论著,也一定会咀嚼出它独特的滋味来。

2006年7月28日

长春·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后

后记

2012年8月,成功大学陈益源教授陪同笔者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考察《金瓶梅词话》时,他问:“你读《金瓶梅》,读了多少遍?”我答:“至少有二十遍。”自1980年与《金瓶梅》结缘,走上探索之路,已三十五个年头。《金瓶梅》崇祯本评改者在眉批中说“潜心细读数遍”,“玩之不能释手,掩卷不能去心”,达到爱不释手、时时在心的程度。笔者的感受,要读《金瓶梅》,爱上《金瓶梅》,要把一百回当一回读,从整体形象上把握。粗读、略读不可能爱上,甚至还可能有错觉、误解。每读一遍都会有新感受、新体会,《金瓶梅》是一部十分耐读的经典名著。

笔者认定了它的伟大不朽,它的永久的艺术魅力,认定了它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高峰地位,它的世界影响。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研究无怨无悔,从不言放弃。《解读金瓶梅》是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黄霖先生在序文中说,这些论著有“独特的滋味”,意在说有笔者自己的阅读体会感受。愿读者朋友读后引发阅读兴趣,产生快乐。

该著在时代文艺出版社领导大力支持下,由邓淑杰女士精心编审,于2007年1月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

该著出版不久,在图书市场上出现了盗版本,版权页署“当代世界出版社”,431页。正版书卷首照片、书影,正文中手绘插图被删掉。请读者注意,不要以为“当代世界出版社”印本为正版。

应读者要求,时代文艺出版社推出该著增订精华版。笔者增人近年发表的论文九篇约六万字,请鉴赏与批评。

新增人的论文,表达了笔者近年的新体会新观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认为《金瓶梅》与《红楼梦》之关系,不但有继承关系,还是互补的,是性爱人生这部大书的上下卷。将两部经典合璧阅读,有人生价值观修炼与文学创新研究的重要意义。

2.谢肇淛《金瓶梅跋》在全面把握《金瓶梅》形象体系基础上,发现了《金瓶梅》之美与独创的艺术特点,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评改本评语和《金瓶梅跋》是互补的,似应出自一人之手。《金瓶梅》崇祯本评改者可能是谢肇涮。

3.在新世纪之初的五六年间,笔者学习性科学知识,学习性科学专家的论著,开阔了视野,补充了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然后再读《金瓶梅》,认识到兰陵笑笑生不但是一位语言大师,还是一位古典性学大师。他把灵与肉、欲与情、心理与生理的多重形态、多重比重,写得多姿多彩。把性放在了人类生存的基础位置,大胆地肯定身体,显示情欲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不掩盖不回避,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作者的独特贡献。《金瓶梅》的性描写,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晚明性文化的形象资料,是晚明市民阶层男女性行为的形象报告。

感谢时代文艺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对学术研究的热心支持!

著者

2014年4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汝梅解读金瓶梅(精华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汝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46457
开本 16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76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36
CIP核字 2014211022
中图分类号 I207.419-53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1
171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