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融内战
内容
编辑推荐

货币战争、金融战争的观点错在哪里?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都是金融内战?中国已经爆发金融内战?中国能否避免金融内战?西方经济学寿终正寝了吗?中国经济学能否应运而生?对这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作者将一一给出自己的解读。对与错,留给读者判断吧!

内容推荐

金融内战是主要发生在一国内部实业与资源、实业金融与资源金融之间,同时伴有热钱进出的大规模内战,是纸币条件下现代经济矛盾的主要形式。美国金融危机就是金融内战爆发的结果,奥巴马式反击正在进行。奥巴马和赢或战赢?兵败或身败?中国已经爆发金融内战?中国能否避免金融内战?这些大是大非的严重问题,本书一一解答。

目录

序言

 从金融外战到金融内战

前言

 我为什么将研究金融危机的目光从国际转向国内?

金融内战之交战篇(1) 正在进行金融内战的美国

一、从“手推磨”到“蒸汽磨”

二、纸币在哪里出轨,哪里就会爆发金融内战

 1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

 2 “一根别针”引发的金融内战

 3 到底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还是“花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

 4 货币主义的“武状元”——格林斯潘

 5 央行还是“殃行”?美联储成了“三虚观”?

 6 疯狂的“泡沫铁三角”

三、奥巴马式反击战

 1 奥巴马新政如何重塑美国?

 2 奥巴马式“三枪反击战”:能源、医保、金融

 3 奥巴马和赢?战赢?兵败?身败?

 4 从“工商总局式管理”到“质检总局式管理”

金融内战之交战篇(2) 正在进行金融内战的欧洲

一、主权债务危机与金融内战

二、聚集希腊:债务危机与金融内战

三、聚集西班牙:高房价下的金融内战

四、聚集英国:金融内战与政权更替

五、欧洲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

金融内战之武器篇 美元是最“松”的美国货

一、货币与金融外战

 1 货币功能与货币简史

 2 金币时代白勺金融外战

二、纸币与中美国运

 1 中国的”交子”

 2 从美元到美金

 3 从黄金的美元到纸币的美元

三、纸币的出轨本性——纸币家庭里的“啃老”败家子

 1.纸币的家庭关系

 2.纸币的出轨逻辑

 3.花别人的钱.让别人无钱可花

四、纸币的内战本性——给各国央行行长的一封公开信

 1.纸币的“两条河”

 2.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3.纸币时代需要“超级操盘手”

 4.给各国央行行长的一封公开信

 5.“世界央行”应该建在中国

金融内战之武学篇 出轨的学者,有“对”有“错”的学者

一、西方经济学的一二三四

 1 斯密的一二三四

 2.马克思的一二三四

 3.凯恩斯的一二三四

 4.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大师”的对与错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之死

 1.大危机宣告西方经济学寿终正寝

 2.西方经济学的最大矛盾和10大误区

 3.须与陈志武先生商榷的9个问题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学

 1.马克思的“劳动一元价值论”

 2.一元价值论视野下的金融内战

 3.“你值多少钱”

 4.纸币经济学的一二三四

 5.如何走出西方经济学10大误区

金融内战之防战篇 正在全力避免金融内战的中国

一、中国金融内战之前史

 1.金币时代:18402年以前

 2.外币时代:1840~1949年

 3.纸币时代:1949年至今

 4.改革开放30年的“马步”功夫

 5.愚公移山的新式武器

二、中国30年特大金融变局

 1.惊人的金融相关率

 2.两个85%的较量——多出的房子哪里去了

 3.热钱的半圆逻辑

三、中国防金融内战之“312战略”

 1.经济层面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新资源金融的曙光:资源阶梯价格

 3.重病需猛药:峰回路转的“含权商品房”

 4.为科技插上金融的翅膀

 5.从扎”马步”到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6.“西部大开发”会触发中国特色的金融内战

四、中国的“新崛起路线”

 1.从独立到崛起

 2.从“商品大搬家”到国际通智

 3.写给企业老总的话:金融内战与大型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

后记 金融新思维与经济学反扫荡

1.金融新思维之一:从金融外因论到金融内因论

2.金融新思维之二:从“格式独断”到“金融民主”

3.金融新思维之三:从重点监管机构到重点监管产品

4.金融新思维之四:从“精英金融”到“草根金融”

5.经济学反扫荡之一:可查的海归派“不良记录”

6.经济学反扫荡之二:可笑的中国经济学海归化

7.经济学反扫荡之三:可能的中国经济学引领者

附录1 实业、金融、资源三者关系与金融危机——揭开此次金融危机背后的“三角隐情”

附录2 3年,30年、300年、3000年大视角观察大危机

附录3 危险的货币沙文主义

附录4 “贷款换石油”意味着什么

试读章节

3.奥巴马和赢?战赢?兵败?身败?

无论是打击资源和资源金融,还是打击医保机构,作为主持华盛顿的奥巴马的“对手”,这些资源金融大鳄和传统金融大鳄恐怕都集中在华尔街。我们不能不问,反过来,华尔街会对抗华盛顿吗?二者是否会血肉横飞?

华尔街是这一轮美国金融内战的发动者,搞得美国金融几乎破产,美国经济大步倒退,世界金融和经济深受牵连。奥巴马毫不犹疑地承认了这一点。上台伊始,他就对华尔街金融大鳄们发起火力十足的攻击,猛烈抨击华尔街高管的高薪和不负责任的金融哲学。

作为这一轮美国金融内战的个人胜利者,大批华尔街高管肆无忌惮地给自己发放动辄上亿美元的报酬,遭致许多批评。有的美国人甚至说,每隔100年我们必须把银行国有化,而目前或许正是这样的时刻。 华尔街是美国经济的代名词,华盛顿是美国政治的风向标。在这场金融内战中,最终是美国政治力量和资本实力的较量。华盛顿出招了,华尔街如何反击?会有多大的反击力度?

虽然,连布热津斯基也承认,当前巨大财富转向极少数人的这种现象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那些赚了成亿美元的人应该做点什么,否则阶级之间的冲突将会增加,而如果人们失了业并真正受到了伤害,甚至有可能发生暴动。

奥巴马是聪明的。他一直在强调责任和牺牲精神,而且得到了积极响应。纽约州州长说:“我们的牺牲太少。我们应该改变目前的文化。”爱荷华州州长也说:“我们现在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我们必须接受现实和共同做出牺牲。”

总地来看,奥巴马面临四种可能的结局:或和赢、或战赢、或兵败、或身败,最惨的是兵败且身败,最好的是和赢,而且也必然是和赢,因为金融内战是一场从未有过的和平内战,将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理由如下:

第一,金融内战发生在实业和资源之间,二者关系是此消彼长,而不是你死我活。

第二,金融内战破坏环境,参战者只有一个国家,而且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国内外的资源金融贵族都不想毁了自己的家园。

第三,新实业新科技作为金融内战的积极力量主导了金融内战的和平性质,科技需要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科技的最大特征是共享性而非侵略性,科技逻辑完全不同于“蒸汽磨逻辑”。

当前,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乃至国际金融监管是全世界的一致行动,不过,各国监管的重点不同,路径也不一样。总地来看,一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一是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监管。奥巴马版美国金融监管的重点是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监管,同时兼管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监管的重点针对事,不会大规模地针对金融机构(虽然会处理部分机构),也不会大规模地针对人(虽然会处理部分人),这是金融内战将和平解决的政治原因。

2009年6月17日,奥巴马公布了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金融白皮书”。这份长达88页的方案从机构、市场、消费者保护和国际合作等一系列角度,重新建制美国金融监管系统,其中包括将美联储打造成为“系统风险监管者”、设立全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监管金融消费产品,对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实施监管等。奥巴马表示,上述调整将有利于改变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落后现状,并修补引发本次大规模金融危机的体系漏洞。

该计划最让人感兴趣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对美联储进行了几十年来最大的职权调整。过去,美联储主要是纸币的总量发行和价格调控机构。根据新的计划,美联储将被赋予权力来监管美国规模最大、最具关联性的“一类金融控股公司”,而这些可能对整个系统构成威胁的机构本身,也将因此在资本金和流动性方面面临更高的要求。此外,美联储还首次肩负起对美国市场上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实施监管的责任。

对于美联储来说,这意味着其成为改革后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中的系统风险监管者,这也是其职权在过去几十年中所经历的最大变化。这一变化可能取得的成效是:既然成为整个金融系统的系统风险监管者,以后美联储就该对自己发行的纸币承担更大的责任了,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像无良男人那样,对自己搞出的孩子“只管生不管养”,因此“出轨的美元”将可能成为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的纸币。习惯了“出轨”的美元难道真地能够浪子回头?这倒是今后一个很大的看点。

二是设立全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监管金融消费产品。这意味着监管重点将从金融企业具体到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有千万花样,但总可根据杠杆率和标的物分类。前者可以分作高杠杆产品和低杠杆产品,后者可以分作实业金融产品和资源金融产品。高杠杆的资源金融产品可能会成为下一步具体监管的重点,例如,次贷以及层层证券化后的“迷你债”,就是高杠杆的土地资源金融产品,是此次大危机的导火索。

管住美联储就能管住放肆的纸币,而管住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就堵住了纸币出轨的方向。奥巴马确实抓住了解决此次纸币式资源金融危机的两个重点。但是,效果如何,仍需历史检验。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奥巴马不会对金融机构本身有大动作,更不会国有化,因此,华盛顿和华尔街的矛盾不会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金融内战将集中在金融产品本身展开。这一点决定了:金融内战最终将会和平解决,即使常常会剑拔弩张。

此外,奥巴马政府还希望其制定的新金融监管标准能够与海外国家的新政策相协调,以创立一个相容的监管架构,具体举措包括制定相似的信用衍生产品监管规定,签署跨境协议监管大型跨国金融机构,以及与海外监管机构进行更好的合作等。P33-35

序言

历史上的好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今天的书要想成为好书,必须抓住时代的脉搏。深刻认识世界、准确把握时代,由此才能写出符合历史发展大势、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好书。当今的经济金融正处在一个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时代,一切的好书大概都不能离开这个主题。李才元先生的《金融内战》紧紧抓住了这个时代主题,提出过去30年世界经济处在要素驱动的最高阶段,最终导致以金融危机形式表现出来的金融内战,美国是金融内战的中心,中国也处在金融内战的边缘;现在,美国正在反金融内战,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始全面防金融内战,如果防、反金融内战胜利,中国、美国和世界经济将从此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这也是未来30年人类的历史使命。

总览《金融内战》全书,作者做了两种发展模式的区分:一种是要素驱动一资源掠夺一黑色道路一战争崛起;另一种是创新驱动一实业发展一绿色道路一和平崛起。此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是第一种发展模式,现正处于向第二种发展模式的转变中,而在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中,必须打赢金融内战。那么,什么是金融内战呢?为什么说金融危机的实质是金融内战呢?

金融危机让整个世界焦头烂额,也引发全球范围的大反思。本书认为,本次危机影响时间之长史无前例,危害空间之广前所未有,引起的学术分歧空前巨大。主要有三派:一是金融美元派,认为美国滥用美元霸权、金融机构逐利和创新过度而金融监管极不匹配是危机根源,这是金融外战的思路;二是实业贸易派,认为全球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和严重失衡的贸易结构是危机根源,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思路;三是资源金融危机派。资源金融危机的观点认为,资源能源泡沫是危机的“元凶”,金融美元是“帮凶”,实业贸易是“受害者”。“美国人在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甚至欺诈、宏观层面的监管失控甚至纵容,都只是危机根源的技术层面,危机的最终根源在资源泡沫和信用泡沫,在于全球经济从业者对资源的偏好和追捧。绝大多数人赖以生存的原本是实业,在资源泡沫诱惑和信用误导下,他们却将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土地等资源金融资产。这样,不创造价值而只能以地租等形式吸收价值的自然资源就像海绵一样一点点吸干了实业领域的血液,最终温水煮熟了青蛙,吸血链条断裂,实业奄奄一息,资源海绵也慢慢干了。因此,此次危机在根源上不是货币战争,我们也没有成为货币战争俘虏,而是上了资源泡沫和信用泡沫的贼船。世界金融结构越来越像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资源和资源金融的绝对膨胀建立在实业和实业金融相对萎缩的基础上,现在它倒塌了。”这样的金融内战是发生在一国内部实业与资源、实业金融与资源金融之间,同时伴有热钱进出的大规模内战,是纸币条件下现代经济矛盾的主要形式。如果把全球经济看作“一个国家”,看作一个地球村,在全球范围内同样存在发生在实业金融与资源金融之间的金融内战。

不难看出,《金融内战》提出了两个主要的观点:一是将货币战争、金融战争等外战思潮归位到金融内战,从偏重热闹而不现实的国际视野回归偏重国内视野。作者为此全面分析了美国金融内战和奥巴马新政,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观点是典型的外战思潮,必须高度警惕。二是将虚拟经济回归到实体经济,回归到实体经济内部的实业和资源的关系,阐述二者之间为什么会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金融内战,而防、反金融内战为什么必然是和平内战以及怎样做到和平内战。作者希望以务实而不浮躁的心态面对严峻的国内结构性问题,为“调结构”和防范金融危机做点有意义的理论工作。 美国金融危机就是金融内战爆发的结果,奥巴马式反击正在进行。奥巴马和赢或战赢?兵败或身败?中国已经爆发金融内战了吗?中国能否避免金融内战?对这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作者将一一给出自己的解读。对与错,留给读者判断吧!  刘国芳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2010年5月于北京

后记

资源金融危机已经明显改变了历史进程,带给人类生活重大改变,正在促使你我的日常思维发生根本改变,带动资源观、环境观、经济观、金融观、生活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脱胎换骨。在此巨变年代,扫除错误思想,给人们一个真实和正确的危机和反危机路线图,是每一个学者的责任。

我旗帜鲜明地反对“货币战争”和“金融战争”的学术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金融独大和资源为王的学术观点,旗帜鲜明地反对表面思维和“完全拿来主义”的学术方法。因此,我会首先反对这些观点的当下代表人物宋鸿兵、时寒冰、陈志武等。简单地说,资源泡沫是危机的“元凶”,货币和金融是危机的“帮凶”,他们只抓“帮凶”不抓“元凶”,就像没收了枪支,放掉了凶手。当然,我欣赏和赞成他们的责任、敏锐和勇气,因为他们大都正确地提出了问题。这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共勉。

更重要的是,我反对造成资源金融危机的西方经济学,特别要反对美国新自由主义,反对将新自由主义带来中国的海归经济学家,反对当代中国海归经济学家的大本营——“北大海归派经济学家集团”,我将告诉读者,此地面临何样的“四面楚歌”。

我的总体观点是:二战以后的金融危机完全不同于二战以前的金融危机,二战前是实业金融危机,二战后是资源金融危机,现在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都是用实业金融危机的理论解释资源金融危机,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刻舟求剑。实业金融危机时代通行的是金币,发生的确实是金融战争,是金融外战,而资源金融危机时代通行的是纸币,纸币的出轨的本性决定了现代金融战争主要是金融内战。金融内战是主要发生在一国内部实业与资源、实业金融与资源金融之间,同时伴有外资进出的大规模内战,是纸币条件下现代经济矛盾的主要形式,因此打赢已经全面爆发的金融内战,首先要从内部入手,美国如此,中国也要如此,世界所有大国都应如此。最主要的是,从货币战争到金融内战,我们研究的视角从事物的外因进入到内因,也就从外在的敌人到了我们自身。在金融内战中,谁也别想逃脱责任,人人都是参战者。

1.金融新思维之一:从金融外因论到金融内因论

或许,在这个怀疑一切只信自己和金钱的时代,有一个最朴素和根本的道理我们无法怀疑:在一切事物中,都存在一个内外因辨证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也就是说,内因永远是第一位的。例如,你不能先想着去指责和改变别人,要先改造好自己,通过改造好自己去影响和改变别人。国家关系亦然。这应该是读过不少职场哲学和白领励志书的年轻人该懂的道理吧。那些不从自身做起,将做人放在第一位,把做人、创业、助人、勤业有机统一起来的人,很难在现代企业和政府机关获得真正成功。 总之,从内因出发,从自己出发,反思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才有可能无限接近危机的真理。告别外战思维,首先不是指责别人,而是从自身出发,看看自己国内的经济和金融结构是否出了内在问题,这是关键。如果真的出了问题,美国和美元固然责无旁贷,但我们自己同样难辞其咎,而且自己国家的金融命运不能埋怨别人。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货币战争和金融战争的言论盛行,这一思潮把本该在国内寻找的危机原因勾引到了国家之间,把金融内战说成了金融外战。这样的论者,中国有,美国也不少。

其实,在爆发金融内战的美国,每一个美国人都不是货币战争的俘虏,而是金融内战的难民。

大危机深刻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活动和思维活动。现在,连普通美国人都至少明白了一点,在资源金融盛行甚至横行的时代,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都与大经济、大命运、大问题休戚相关。因此,大家都需要大视野,而且“小人物”更需要大视野。因为“小人物”的职业生涯和投资理财更加脆弱,“小人物”在大方向上的任何一个小错误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影响。在金融危机中失去房子的美国人,失业的美国人,财富大幅缩水甚至因金融危机破产的美国人,他们似乎突然明白了,美国陷入了一场金融内战,而且处处都是战场,人人都是交战者,因为金融内战始于每个人的日常消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总结出的经济危机元凶名单出人意料:美国消费者居然位列前雷曼兄弟总裁理查德.富尔德、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等人之前,被CNN列为10大罪魁之首。CNN这样点评:如果身为一位消费者,你奉行及时行乐,对消费的贷款失去节制,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高负债率,导致整个国家储蓄率过低,那么,你不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而是首要的元凶。

逻辑很简单:虽然消费信贷被“出轨的学者”包装成“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实际上是“花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如果花别人的钱多了,最终还不上,自然会爆发金融内战。这不再是个简单的破产和法律问题,因为大部分美国人都参加了这个游戏。

……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人觉得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要终结美国式的金融资本主义,甚至可能终结市场经济。我认为,此次大危机确实动摇了300年来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但不会终结市场经济,终结的是300年来的“单市场制度”。“双市场制度”将在危机后诞生,大约需要30年,将为人类开辟新的未来。如果,“双市场制度”建立不起来,资源和资源金融泡沫得不到医治和抑制,最多10年后金融内战和金融危机还会卷土重来。那样,我们就是在误读和虚度危机。“双市场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学重要的发展方向。

乍一看,当前的中国经济学界群龙无首,乱花渐欲迷人眼,似乎无从分辨和评析。我尝试以“一元价值论、双市场制度、三分经济法(金融、实业、资源)”建立中国经济学基本框架,可以依此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学的三大流派。

一是金融独大派,代表人物是陈志武。

他说,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对陈志武的批判已经在武学篇完成,这里不再重复。

二是资源为王派,代表人物是时寒冰等。

他认为,资源为王时代已经到来。时寒冰的研究切入点是科学的。他认为:“从金银货币体系被架空的那一天起,通货膨胀就如影随形,因为只有在纸币体系下才会出现通货膨胀,而在金银货币体系下则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在目前纸币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也就意味着,通货膨胀是无法消除的。” 从区分金币与纸币出发看问题,这一点是我所赞成和欣赏的,因为这是打开现代经济问题的唯一钥匙。可惜,得到这把钥匙的人并不多。但是,时寒冰显然没有区分实业和资源,没有区分实业金融和资源金融,更没有区分实业金融危机和资源金融危机。

有一点可以证明。他断言:“全球正在步入资源为王的时代。什么是资源为王?就是以有色金属(包括黄金)、煤炭、森林等珍贵自然资源和以高科技人才与知识产品为核心,构筑起来最安全的财富体系,这些资源既是重要的原料或高含金量的产品,又是最强势的最值得信任的货币,谁拥有的资源(尤其珍贵、稀有资源)越多,谁就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更强的购买力。”这句话里显然有一个巨大的逻辑混乱,在一句话里用了两个“资源”概念:有色金属(包括黄金)、煤炭、森林等珍贵自然资源是广义生产力概念下的资源,高科技人才与知识产品是狭义生产力概念下的资源;前者是正宗的自然资源,不创造价值,后者是劳动产品,本身包含价值。这两个“资源”在微观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理论中可以混用,但在宏观经济学中,自然“资源”和科技“资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

区分金币与纸币只是第一步,区分实业与资源是第二步,时先生显然没有迈出第二步。逻辑上的一招不慎,会导致结论上的全盘皆输。时寒冰号召大家投资资源类产品(包括资源类尤其稀缺资源类的股票、期货等)。表面和短期看,似乎确实能够享受资源价格上涨后的获利,但是从本质和长期看,这是鼓动投资者参与制造资源泡沫,为国内和国际资源金融炒家接盘,是直接参与金融内战!因为越来越高的资源价格迟早会成为经济和绝大多人的沉重负担,最后两败俱伤,没有胜者,即使是金钱的胜者,也同样逃脱不开资源泡沫带来的环境和生态的惩罚!

三是实业老大派,这是我反复强调的观点。

在《成人经济学》、《出轨的纸币》和本书中,我坚持“金币纸币只是陪衬,发展实业才是根本”的观点,强调“实业是经济之母、金融是经济之父、资源是经济之子”,反对过高的资源租,反对“资源啃老”,反对资源泡沫,特别是资源金融泡沫。

现代货币、金融和经济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纸币问题,纸币作为主权货币首先在主权国家内部发挥全部作用,因此,与纸币有关的现代金融问题首先只能是主权内部问题,也就是国内问题,金融矛盾首先是金融内战,外战是次要的考量因素。在纸币构成的金融、资源、实业大三角关系中,实业永远是最主要的,传统实业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在纸币的发酵下造成了金融内战,走出金融内战必须也只能靠新实业,即新兴战略性产业。因此,可以称作“新实业反内战派”。 西方经济学和经济模式都走到了尽头,我们的“先生”和“方向”不存在了。对于你我中国人来说,所有的灯光都已经熄灭,重新燃起的已经是阳光。我们要在阳光下自由地成长,自由地创造自己的经济和经济学。

最后,对出版界和新闻界的朋友表示感谢。在纸币时代,学者和新闻出版人及其他一切使用纸币的人一样,都是金融内战的参战者。我们已经有缘成为战友,希望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成为科学的绿色的积极的新生力量,为反金融内战做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融内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才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4980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0.9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