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编著的《群岛之辨》既是《群峰之上》的延续,也是在其基础上的深化。它更鲜明、更自觉地展示了自身的诗学意识:只有深刻破除了新诗研究的内部与外部、美学与伦理的分治局面,才能真正开掘出活力空间。该专题论集是对两种诗学研究理路互为关涉、融通的倡导与实践,无疑,它是一次体现出理念和方法均得到有力推进的新诗研究的重要集结。
图书 | 群岛之辨(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编著的《群岛之辨》既是《群峰之上》的延续,也是在其基础上的深化。它更鲜明、更自觉地展示了自身的诗学意识:只有深刻破除了新诗研究的内部与外部、美学与伦理的分治局面,才能真正开掘出活力空间。该专题论集是对两种诗学研究理路互为关涉、融通的倡导与实践,无疑,它是一次体现出理念和方法均得到有力推进的新诗研究的重要集结。 内容推荐 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编著的《群岛之辨》是一部出自内行之手、富于锐气、旨在建设的新诗诗学与批评文集。中国当代诗歌批评自朦胧诗以来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一是批评与创作的脱节,二是批评的山头化。《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自创办以来就致力于改变这一现状,由此在其周围集聚了一批敏锐、勤勉、把诗视为天下公器的诗学建设者。收入这部专题论集的论文,无论是宏观的观察,还是微观的聚焦,都能以内行的眼光提出问题,并以建构的尺度加以阐发。 目录 诗歌的“当代”研读 江河“现代神话史”的英雄转化与叙事思维 当代诗歌的实验主义与反学院情结 选本运作与“第三代诗”的文学史建构 “远方”的祖国景观 ——论当代汉语诗歌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诗人的“主观个体”与萧开愚的“综合意识” 新诗的技艺、体式与语言 与新诗合法性有关:论新诗的技艺发明 比喻的进化:中国新诗的技艺线索 迎向诗意“空白”的世界 ——论现代汉语新诗咏物形态的创建 现代诗索解:纵横轴列的诗语轨迹分析 论现代诗歌的技巧:并列未经分析之事物 “语言的制作来自厨房 ——简论多多诗歌语言的流变 论顾城的“自我”及其诗歌的语言 当代诗潮与诗人 论罗羽诗歌的“植物诗学” 轮回与上升:陈东东诗歌的声音抒情传统 灵魂的构造 ——骆一禾、海子诗歌时间主题与死亡主题比较研究 论张枣“言志合一”的诗歌写作向度 肖像·游移·风湿病 ——西渡诗歌论 两种时间观念交织下的对望 ——探析陆忆敏诗歌中的语调特征 现代诗潮与诗人重释 台港与海外诗歌 翻译与比较的诗学 异域诗歌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群岛之辨(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47631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18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24 |
CIP核字 | 2014229987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50 |
宽 | 180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