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财富心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什么财富能成为人们永不厌烦的话题?为什么财富只眷顾那些积极乐观的人?为什么投资获利还需要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第一个抢占市场先机?为什么很多人乐意花“天价”和巴菲特共进午餐?为何吃自助餐时不要试图吃回本钱?为什么经济危机来临离婚率会上升?……

金圣荣著的《财富心理学》一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诠释财富背后“富翁们”的心理秘笈。

内容推荐

生命中的一切财富都源自内心。投资和赚钱是一个内在的比拼,当内在修为越坚定时,外在脚步也越稳定,财富积累也持续越久。

金圣荣著的《财富心理学》一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指出贪婪和恐惧交替主导着投资的全过程,所谓的淡定是建立在拥有完整的操作系统、结果心里有底的基础上的,心理决定行为继而决定了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体验中学习让一心理为生财致富、为投资服务。真正的财富在于内心,而非外在。只要内在富足了,外在的财富还会远吗?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财富只眷顾那些积极乐观的人——投资理财应具备的心理密码

 1.开放心态: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

 2.只有驯旧艮心中的贪婪,才能增加投资取胜的筹码

 3.投资时一定要战胜恐惧心理

 4.不能有效克服冲动心理,投资失败的结局将是注定的

 5.懒惰作为一种天性

 6.投资者绝不能有骄纵心理——骄兵必败

 7.投资者不失足的秘诀:不使自己产生忌妒心

 8.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找到避免它的方法

第二章 为什么说投资获利还需要良好的思维方式——投资理财中的思维心理学

 1.不惧怕失败的人,往往能笑到最后

 2.想赚大钱,必须走“不同寻常”的路线

 3.运用富人的思维, “穷二代”也能变“富一代”

 4.如果你不想办法让你的钱流动起来,你就会被金钱和财富拒之门外

 5.借鉴富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做个有钱人

 6.朋友也是获取财富的有效渠道

 7.坐拥不菲财富的前提——具备充实、睿智的大脑

第三章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第一个抢占市场先机——投资理财中的博弈心理学

 1.市场投资中做到无招胜有招,财富就会眷顾你

 2.正确且明确的目标是获取财富的基石

 3.投资人抢占财富的惯用伎俩——价格博弈

 4.多次博弈,才能成就财富传奇

 5.投资赢家的致胜秘诀:掌控好风险博弈

 6.股市博弈中成功赚得财富的利器——该贪婪时贪婪,该恐惧时远离市场

第四章 谁来拯救你的财富泡沫——投资理财中的成本心理学

 1.崇尚节俭,爱惜钱财

 2.为什么很多人乐意花“天价”和巴菲特共进午餐

 3.亿万富翁为什么对地上的钱视而不见

 4.彼得.林奇最钟爱的投资对象:有发展潜力的公司

 5.为什么经济危机来临离婚率会提升

 6.“沉没成本”告诉你,吃自助餐时不要试图吃回本钱

 7.边际成本教你看透超值午餐背后隐藏的利润

第五章 为什么财富能成为人们永不厌烦的话题——投资理财中的行为心理学

 1.小账本中蕴藏着不可忽视的大财富

 2.获取财富的关键: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中求得平衡

 3.借鉴前人的投资经验,可以不必再为曾经出现过的错误买单

 4.致富梦想的实现,与理性消费密切相关

 5.市场中永远隐藏着风险,所以投资忌盲目

 6.正确的投资方式是抢占财富制高点的依托

第六章 通胀时代,如何保卫你的财富——投资理财中的通胀心理学

 1.如何理财才能抵制通货膨胀

 2.理财品种的配置:应对通货膨胀危机的有效武器

 3.会理财的人,不会让自己的银行储蓄过多

 4.避免“未富先老”,越早理财越好

 5.战胜通货膨胀的法宝——重视“小钱”

 6.通胀来袭,我们该怎样理财

第七章 为什么索罗斯在金融海啸中还能大赚一笔——投资理财中的决策心理学

 1.敢于冒险,才能抓住获取财富的机会

 2.想要在股市中获利,必须以坦然的心态面对成败

 3.想要更早地抢到投资机会,就必须在思想上敏锐,在行动上果断

 4.索罗斯赚取巨额财富的推手:值钱的头脑

 5.不想被市场左右,必须具备独特的判断力

 6.耐力是在投资中获得高额回报的重要条件

第八章 你是做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机——投资中的时间心理学

 1.成就财富梦想,必须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2.赚取丰厚利润的重要方法:坚持长期投资

 3.进行长期投资必须要避免的误区

 4.赚取财富的最佳方式:使用时间“利器”

 5.企业完成财富增值的关键:制订长期经营策略

 6.长期集中投资: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试读章节

1.开放心态: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

投资之父约翰-邓普顿说:“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或者哪一类投资是永远优秀的。”对于这种热衷于多元化投资的大师来说,没有什么比开阔的眼界更重要,也没有什么能够改变他的开放心态。在进行投资时,约翰·邓普顿多数会选择一种组合形式,而这种组合综合了整个市场的所有情况。任何一个组合中的部分投资,都是约翰·邓普顿用开阔的眼光和心态从全球市场中挑选出来的。约翰·邓普顿说:“如果投资者可以使自己的眼睛和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他获得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反之,闭塞和固执的投资行为,将最终使投资者走上绝路。”

1997年东南亚发生了金融危机,由于一些幕后黑手的暗中狙击,很多国际买家都将香港金融街视为一块肥肉。而由于之前在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屡屡得手,一些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国际金融大亨们又倾其所有,准备对香港进行金融“洗劫”。约翰·邓普顿当时也认为这次渔利十拿九稳,但是一贯的开放投资心态还是让他同时关注着全球其他几处市场,最终他的投资还是以组合方式落到实处。

经济战争打响以后,香港本土金融界果然在金融大佬的联手打压下节节败退,眼看已经呈现独木难支的局面。而关键时刻,我国中央政府果断出手,以强大的中央储备基金作为香港后盾,那些国际买家虽然实力雄厚,但是毕竟不能和一个国家的财力抗衡,于是纷纷撤资自保。但大多数买家的投资还是被香港本土金融界席卷瓜分,可谓损失惨重,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约翰.邓普顿的投资。但是由于他在全球其他几处投资都得到了回报,整个组合投资最终保持了盈亏平衡,所以他避免了像许多买家那样血本无归的结局。

保持开放的心态,不仅要在区域范围内有所关注,对于不同的领域,同样需要如此。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大多数人只知道他在股市有非凡表现,却不知他的公司名下还经营着一家糖果公司。

1971年,喜斯糖果公司面临经营困境,其负责人又急着转入其他行业,便通过中间人的关系找到了巴菲特,希望他收购自己的糖果公司。当时,美国正陷于越战危机,国民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很匮乏,于是公司的很多人都劝巴菲特不要收购糖果公司。但是,巴菲特认为战争迟早会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终将恢复到战前水平,在了解了这家公司辉煌的业绩后,果断地买下了这家公司。

战后,美国经济飞速复苏,这家糖果公司给巴菲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之后在收购专家的启发下,巴菲特一口气将这家公司的业务拓展到纺织、保险、餐饮和印刷等诸多领域。

一家企业只有在市场中形成竞争力,才能够长久存在,而无论是哪方面的竞争力,都需要其在市场中进行实际的历练。这就需要投资者具有一个广阔的视野,用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宁可屡败屡战,也不能对市场大环境失去免疫力。放眼国内,由于拥有开放心态取得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其中建立于上海市的光明乳业就是一家优秀的代表。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相对比较封闭,地方色彩浓重。为了让这些企业优胜劣汰,在国际上形成大的竞争力,国家实行统一调控,打破了地方市场垄断的格局。在当时来讲,这一政策对于很多地方企业来说都是致命性的,因为企业的生存完全依赖于地方政府的“保护”。其中,包括上海市的光明乳业。作为一家地方企业,光明乳业在这种局势下没有抱怨,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以开阔的眼光开始审视全国市场,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大力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

如今,光明乳业不仅没有被伊利和蒙牛等大型企业挤出上海,还牢牢控制着上海70%的乳制品市场,并在全国各地市场遍地开花。到2012年初,光明乳业在上海市以外的全国市场所创收益,已经超过总体收益的一半。开阔视野,开放心态,在面临大环境的市场竞争时,不仅没有使光明乳业江河日下,反而助其成了市场洪流中的获益者,甚至是佼佼者。此后,光明乳业放眼世界,与很多国际一流乳业公司展开多项合作,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基础设施,由此变成了一家国际性大公司。

P002-004

序言

关于财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身强体壮、四肢健全、心理健康,即身心健康是最大的财富。而有的人则认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可以让人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即物质享受才是财富。虽然每个人的见解不尽相同,但是不难看出,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物质享受”所诠释的财富定义。于是,有大批的人开始投入“爱财、理财”的热潮。现如今单纯依靠劳动力赚取财富的情况已经大幅度减少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不必只依靠自然和劳动这两种初始源泉去获取财富,而是可以依靠越来越多诸如资本、科技、制度等新生条件,去赚取更多的利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疑惑的是:为什么那些富豪们在拥有了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以后,还不能满足自身对于财富的欲望,仍在想尽一切办法去聚集财富?有人将这一结果归结于人性的贪婪。其实不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之后,对需求的层次会有所提高,更多的是出于对诸如社会地位、受到尊重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等。富人成功的心理根源是什么?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财富背后“富翁们”的心理秘笈。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须要有“经济头脑”,即学会理财。但一说到理财,有些人似乎对这个概念很陌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理财,如何去获取所谓的“个人财富”。但实际上,只要是我们想要获得的财富,我们就要用心去争取,用心去打理,这样我们就能体会到获取财富的快乐,并在这快乐之中享受到生活的幸福。

或许有的人追求的财富是个人心灵的归属,即去寻找一个自己所欣赏并喜欢的人作为自己的心灵伴侣,从中获取所需要的心灵慰藉;有的人热衷去追求个人财富,即真正的物质所需。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去争取一个自己所喜欢的岗位,然后好好工作,并在生活中学会如何去省钱,如何去赚钱,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经济实力,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正所谓思路改变出路,只有具备了一个“富裕”的心理,我们才有可能去赢得属于自己的财富。

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芬恩·玛肖有句名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快乐健康的心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并不缺乏才华、能力和机会,却总是与财富和成就擦肩而过。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颗快乐健康的心,一种平和安定的心态。

财富是一种心态,或者更准确地说,财富是由积极健康的心态创造的。怀抱正确的心态,再加上勤勉、节俭和奋斗,通往财富的康庄大道就会笔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想成为富人却没有进取心的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百万富翁都不会老老实实地恪守本分吧?”凡是说出这种话的人,都不够勤勉,缺乏勇气,不够诚实,缺乏才能以及积极进取的心。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朝着不同的人生目标前进,但财富、悠闲、舒适乃至满足,是每个人都期盼能够达到的境地。伊索玛鸠斯曾说:“你有自己的路要走,会不会饿死将取决于你是否努力。”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没有谁不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心中的夙愿,但更多的人缺少前进的动力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每个成功的人,都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并努力去实现所设定的目标。其实财富的赚取,很大一部分是在揭示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正确的生活方式,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有条不紊,成熟的生活方式想当然地为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深深的自尊感。就如同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拥有成熟、稳定的生活方式,可以换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个人能否变得富有,还取决于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大多数富有的人都是在生活中渐渐积累起财富的,他们选用正确的理财方式,缜密积极的心态,努力使自己的“有限财富”变得无限。而那些普通人则很少关注个人财富的积累和增长,他们对理财方式往往是毫不在意。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说,人们通常通过满足生理需要来体现生存的基本要求,当然人们只有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才能从事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在社会竞争激烈、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人们对于财富的需求和渴望也就愈加强烈。因此,对于财富的追求也可以说是人的本能之一。

本书从多个角度揭示了人们的求富心理,提示人们在面对工作、生活及财富时,该如何保持乐观、正直的心态。如果你很富有,那么本书中一定有一些话可以教会你如何利用那些“有限财富”去做更多的事情,从而让你能更加恣意地享受上天赋予给你的财富。而如果此时你正走在通往财富的道路上,那么本书中的一些内容一定可以激励你坚持、勇敢地走下去,让你前行的道路更加平坦。

金圣荣

2014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财富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圣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08261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4175217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