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个体自我在当代社会转型中的生存境遇,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认为大众文化是以当代生存的个人领域为基础生长出来的一种新的消费性文化,其世俗性与商品性导致了它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激烈冲突和相互拼合。
| 图书 | 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当代审美文化书系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于个体自我在当代社会转型中的生存境遇,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认为大众文化是以当代生存的个人领域为基础生长出来的一种新的消费性文化,其世俗性与商品性导致了它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激烈冲突和相互拼合。 目录 1、第一章 在历史中的出场 2、都市与大众 3、大众传媒 4、大众文化 5、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 6、第二章 不断退守的界限 7、文化矛盾的两种类型 8、大众与精英 9、日渐模糊的主流 10、第三章 乌托邦之后 11、后乌托邦时代的来临 12、文化的反应 13、形象的乌托邦 14、明星崇拜 试读章节 P98 在技术的世界中,就可能性而言,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通过理性穷尽,本没有非理性幻想的存身之地。当然,当代人并没有疯狂到认为整个自然和人类所把握。人们承认目前还有许多人类未知的领域,在当代文化中这些领域一般被称为自然之谜。虽然一些宗教界人士试图把它划为奇迹,但这些领域最终并没有成为神圣的领域,大众文化使这些最后的圣地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消费品,以供人们的想象力享用。在此,人类的自大狂被推向极端,对神圣的亵渎也达到了登峰造极,从而创造出一种当代迷信,使大众被彻底封闭在世俗的当下的技术世界之中。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当代审美文化书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10482 |
| 开本 | 10开 |
| 页数 | 16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0 |
| 出版时间 | 1996-09-01 |
| 首版时间 | 1996-09-01 |
| 印刷时间 | 1996-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2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2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