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长、中文学术杂志《文化中国》总编辑梁燕城先生的最新著作,集中概括了作者近几年来的中国哲学多方面的研究心得。作者对当代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德里达、哈贝马斯、伽德默尔等人的哲学思想所作的阐释,对于中国读者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而作为华裔学者,作者更关注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作者在本书中除了强调中西文化交流和宗教对话的必要性外,更着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用以回应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和挑战的精神资源,给人以更宽的学术新视野。
图书 | 破晓年代(后现代中国哲学的重构)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长、中文学术杂志《文化中国》总编辑梁燕城先生的最新著作,集中概括了作者近几年来的中国哲学多方面的研究心得。作者对当代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德里达、哈贝马斯、伽德默尔等人的哲学思想所作的阐释,对于中国读者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而作为华裔学者,作者更关注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作者在本书中除了强调中西文化交流和宗教对话的必要性外,更着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用以回应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和挑战的精神资源,给人以更宽的学术新视野。 目录 1.序论 2.第一部 从中国哲学反思后现代思潮 3.何谓后现代文化——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4.沟通与诠释——儒学的后现代课题 5.解构与虚灵心——德理达思想与道家境界 6.解构与重构——后结构主义与儒道思想 7.沟通与感通——哈贝马斯与易道哲学 8.现代与后现代冲击下的中国文化 9.第二部 重构中国哲学的反思 10.后现代中国哲学的重构 11.真理之常与变——从西方真理观到印度佛学 12.从常变到创性——易道哲学看变、常与生 13.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原初思维模式之分别 14.性情的形而上学——道、诚与上帝 15.感通与恩情——沟通哲学与恩情神学 16.第三部 从后现代科学看中国哲学 17.大爆炸论与道 18.量子力学与中国哲学 19.从纷序理论看中国近代史的理则 20.第四部 对话与多元创新 试读章节 后现代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当一切多元思想并存,并行不悖,又不能沟通,没有共识时,人类文明一切价值将面临解体,不论是启蒙时代建立的科学理性权威,或新儒学所讲的道德主体,均被踢出权威(或所谓“后设传述”)的领域,一切散归平列浪荡的前立世界,全体价值消散在虚无主义的黑洞中。P2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破晓年代(后现代中国哲学的重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梁燕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27445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1999-09-01 |
首版时间 | 1999-09-01 |
印刷时间 | 199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