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玲编著的《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为学术与普及并重的一部著述,以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蒲松龄的生平著述,赏析《聊斋志异》的经典作品。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蒲松龄生平著述述论”,全面介绍蒲松龄的生平和著作。第二部分为“《聊斋志异》经典作品束论”,介绍、品析《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什。
图书 |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艳玲编著的《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为学术与普及并重的一部著述,以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蒲松龄的生平著述,赏析《聊斋志异》的经典作品。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蒲松龄生平著述述论”,全面介绍蒲松龄的生平和著作。第二部分为“《聊斋志异》经典作品束论”,介绍、品析《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什。 目录 上编 蒲松龄生平著述述论 一 家世与童年 二 初人人间世 三 游幕与闲窘 四 西铺三十年 五 老卧蓬窗下 六 散文与心路 七 诗词与歌哭 八 俚曲与婆心 九 杂著与民本 十 志异与文名 下编 《聊斋志异》束论 一 高山流水 琴韵悠悠——《宦娘》赏析 二 文章憎命 长歌当哭——《叶生》赏析 三 凄美意境 理想幻影——<<连琐》赏析 四 智慧狐女与轻脱书生——《辛十四娘》人物论 五 真实得可以在纸上立起来——论小谢、秋容形象的塑造 六 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 七 阿绣:由美而爱,由爱而美 八 侠女:刀光剑影里的一朵雪莲花 九 《胭脂》的细节描写 十 《翩翩》的桃源意境之美 十一 《促织》的三种结局 十二 《鲁公女》里的再生缘 十三 《画皮》:传统两性价值理念观照下的女性悲剧 十四 《南柯太守传》与《莲花公主》叙事模式比较 十五 异树同花 姹紫嫣红——英子与婴宁比较说 十六 两个瑞云——《聊斋志异.瑞云》与《聊斋新义.瑞云》之比较 十七 腻友南风抱恨长——《聊斋志异》中同性恋现象意蕴探析 十八 绳技、屠人、殖瓜种树之术与《偷桃》《种梨》——蒲松龄笔下的古代幻术赏析 十九 《聊斋志异》梦创作类型及意蕴摭谈 二十 《聊斋志异》梦创作的艺术功效 二十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聊斋志异》与侠文化专题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艳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7561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9 |
出版时间 | 2016-08-01 |
首版时间 | 2016-08-01 |
印刷时间 | 2016-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2 |
CIP核字 | 2016226051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42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