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先提出“文化遗产”,后补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把文化遗产喻为原汁原味修旧如旧的“化石”,那么包罗万象的非遗,既有原汁原味的化石又有活力犹存的“活化石”:比如戏曲,就是在老底子上萌出了青春版《牡丹亭》和越剧版《西厢记》,似乎它们还处在“变易不居”之中。洪锡徐、洪苏著的《苏绣艺术》把创新作为重点,并非为借热词显时髦,而是因为现代苏绣的百年历程就处在环环相扣的创新之中——延展到题外话:非遗教学项目强调传承创新,非遗传承人培训里安排造型训练,很有道理。
图书 | 苏绣艺术/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记录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联合国先提出“文化遗产”,后补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把文化遗产喻为原汁原味修旧如旧的“化石”,那么包罗万象的非遗,既有原汁原味的化石又有活力犹存的“活化石”:比如戏曲,就是在老底子上萌出了青春版《牡丹亭》和越剧版《西厢记》,似乎它们还处在“变易不居”之中。洪锡徐、洪苏著的《苏绣艺术》把创新作为重点,并非为借热词显时髦,而是因为现代苏绣的百年历程就处在环环相扣的创新之中——延展到题外话:非遗教学项目强调传承创新,非遗传承人培训里安排造型训练,很有道理。 目录 第一章 传统苏绣的历史常识 第一节 苏绣技艺的名实辨析与生态体验 第二节 中国刺绣的历史简说 第三节 传统苏绣的历史简说 第四节 传统苏绣的花样分析 第二章 现代苏绣的百年创新 第一节 新文化催生新苏绣 第二节 三代先驱开拓新针法 第三节 新中国走出大师群 第四节 新世纪新业态里的新秀群 第三章 苏绣的技能入门 第一节 苏绣的工作空间和设施 第二节 苏绣的工具和材料配置 第三节 苏绣的工作流程 第四节 苏绣的针法入门 附录中国刺绣世界刺绣纤维艺术 附录一 中国多地区多民族的刺绣 附录二 世界各民族的刺绣 附录三 从印染织绣到纤维艺术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苏绣艺术/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记录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洪锡徐//洪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800049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6-09-01 |
首版时间 | 2016-09-01 |
印刷时间 | 201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74 |
CIP核字 | 2016009574 |
中图分类号 | J523.6 |
丛书名 | |
印张 | 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85 |
宽 | 21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