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分享经济(重构中国经济新生态)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新红著的《分享经济(重构中国经济新生态)》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成立的分享经济专题研究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成果。

书稿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已有研究成果,访问了十多家分享型创新企业,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旨在解答这一饱受争议却顽强生长的新经济模式到底是什么?它在怎样的形势下诞生,又将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它究竟如何运行,又何以引发如此大规模的抵制?政府和产业如何适应和引领分享经济时代?

内容推荐

张新红著的《分享经济(重构中国经济新生态)》以《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白皮书为基础,搭建了分享经济的理论框架,回答了有关分享经济的基本问题。

本书不仅提供了全球的分享经济发展态势,更是对分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介绍和趋势展望,提出了可行的应对建议。书中对六大领域分享经济发展现状和走势的探讨非常精彩,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分享经济。

目录

推荐序 分享经济,扬帆远航

作者序 分享经济,从起步到起飞

01 走进分享经济的世界

 如果全社会的闲置资源都能参与分享

 风口上的领航者

 谁动了我的奶酪,传统行业的抵抗

 进退两难,政府在犹豫中前行

 【行业先锋】滴滴出行:一站式交通平台

 【行业先锋】易到用车:国内首家网约车平台

02 揭开分享经济的神秘面纱

 不同人眼中不同的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究竟是什么

 分享经济的六大特征

 分享经济的类型划分

 分享经济的四大认识误区

 【行业先锋】优客工场:联合办公新天地

03 让资源流动起来

 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高速运转的润滑剂

 零边际成本,带来消费福利的狂欢

 网络外部性,参与者越多收益越大

 新组织形态,劳动关系的重构

 【行业先锋】阿姨来了:开创家政服务新模式

04 分享经济的驱动力

 用户需求不断提升,生存理念发生变化

 提高收入的意愿,对过度消费的反思

 信息技术的推动,为分享插上翅膀

 消费理念的转变,但求使用不求拥有

 环保意识的增强,拯救不堪重负的地球

 灵活就业的追求,自由职业者的增加

 资本市场的热捧,投资额爆发式增长

 【行业先锋】京东众包:2小时快速送达

05 新经济,新影响

 经济增长新引擎

 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被解放的手艺人

 拥抱创新创业

 开辟消费新天地

 花费更少,享受更多

 “升级版”的组织关系

 为低碳点赞

 【行业先锋】饿了么:餐饮外卖平台

 【行业先锋】美团网:吃喝玩乐好帮手

06 新型的社会关系

 发现更好的自己和他人

 我可以信任你吗

 再见,传统雇用形式

 让人与资源自由流动

 解决痛点的新尝试

 扩大鸿沟?NO!

 【行业先锋】名医主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手术”

07 席卷全球的分享浪潮

 当分享成为一种潮流

 所有能分享的都将被分享

 崛起的独角兽

 不同地区,不同政策

 【行业先锋】WiFi万能钥匙:免费上网新途径

08 中国分享经济大映象

 新常态的“风口”

 中国发展分享经济的四大有利条件

 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特点

 【行业先锋】在行:让行家为你指点迷津

09 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成长的烦恼

 分享经济发展的5大趋势

 【行业先锋】小猪短租:“有人情味的住宿”

10 六大分享领域概览

 交通分享

 房屋分享

 资金分享

 知识技能分享

 生活服务分享

 生产能力分享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分享经济的六大特征

分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形态,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具有六个典型特征,如图2-4所示。技术特征:基于互联网平台

分享经济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然后以较低价格向相应的需求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其中,互联网平台的“中介”作用至为关键,离开互联网,现代意义上的规模化分享经济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尽管传统“借-还”方式的分享经济由来已久,但与现代意义上的分享经济却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分享的内容范围,也保证了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安全,形成了完整的经济生态模式,这都是传统“借-还”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传统的借用通常发生在熟悉的亲朋好友之间,依靠人情关系、口头承诺或者中间担保人来提供信任保障,但是互联网将社会大量资源整合集中,必须要提供透明公正的分享规则,以保障双方利益。由此可见,网络平台在整个分享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中心地位。

在分享经济活动中,互联网平台并不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而是将参与者连接起来,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信用保障。互联网平台的角色可以描述为资源整合者、交易匹配者、规则制定者和安全保障者。

整合资源。整合资源是平台的基本功能,在分享经济活动中,供给一方是千千万万提供闲置资源、服务的个体,需求一方也是千千万万希望租用商品或得到服务的个体。要对数量庞大的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配对、撮合,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介,这个中介就是功能强大的网络分享平台,因此经营分享平台的公司也就应运而生了。分享平台上聚集了大量客源及货源,供给方与需求方只需要在平台上注册即可以最低成本获得对方信息,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大大节省了寻找彼此的时间成本和搜索成本。

匹配交易。在运营过程中,平台利用大数据、位置服务、在线支付等技术手段迅速准确地实现供需双方的匹配和交易。

制定规则。平台需要制定整个分享过程中的交易规则,如时间约定、定价、交易双方的权责、反馈与评价机制、惩戒措施等。这些规则以一种固定化的协议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参与主体间的协商成本。如搭乘顺风车时,平台会根据路程直接计算出乘客所需付的费用,并且无需现金交易而是直接在线支付,如此便不会出现讨价还价的现象,也避免了“敲竹杠”等问题的发生。

保障安全。分享经济大规模爆发的直接结果是,我们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陌生人,并与之展开广泛的交易。因此如何确保安全也就成了平台非常重要的职责。从现有的分享经济实践来看,平台企业也采取了不同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如事前对参与者的背景审核、诚信记录调查、实名制,事中的实时跟踪、更新订单以及第三方支付,事后的评价以及将个人评价与收益挂钩等,这些手段是保障分享经济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

O44-46

序言

分享经济,扬帆远航

《分享经济》一书尚未面世就为学术界、产业界、媒体界和政府所关注,出版前发布的一系列重要的结论和判断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引人深思。《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近2万亿元人民币,分享经济服务提供者占就业总人口数的5.5%,超过5亿人参与到分享经济的不同环节中,未来5年平均增速将在40%左右,会产生5~10家巨无霸企业。震惊,这是令人震惊的数据:振奋,这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本书定义了分享经济。总结了分享经济的六大特征和七大驱动力,分析了全球发展的五大态势,归纳了中国分享经济面临的五大挑战,从多个维度展示了分享经济的现状、趋势、本质和规律。确实值得与此相关的各方人士一读。

掩卷而思,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奔腾大潮画面,分享经济正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个潮头。分享经济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都是老话题,深深植根于发展、竞争、消费理性的土壤中。

然而,为什么分享经济能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形式?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一是资源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使分享经济这种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排放的模式从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中得到充分的鼓励;二是互联网的发展,将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主体连接在一起,为分享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近乎完美的技术条件。前者是需求、市场拉力,后者是技术推力,一拉一推,分享经济在历史的这个时间点扬帆远航。

参与分享经济,首先要转变观念,或者说,转变观念是分享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第一要转变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对住房这样的不动产和汽车等贵重消费品,在一般消费模式下,所有权与使用权重合,分享经济的发展需要两者分离。第二是转变社会分工和角色的观念。在传统经济形态下,一个主体的社会角色很稳定,房主和租户、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等,都有清晰的位置,参与分享经济,应该要自觉适应社会分工和角色转变、互换的要求。

发展分享经济,第一要通过使用价值实现的充分性,减少物质产品的总量,聚焦资源节约、低碳生存。第二要继续加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的质量和水平,为分享经济的发展提供最重要的环境支撑。第三要重新认识社会总需求,构建新的供求平衡基础。对于不动产和耐用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对于供求平衡的产品,一种产品的使用价值实现越充分,总需求就越少,这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转变。第四要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研究对就业、分配和财富积累等经济行为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第五要研究分享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既有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影响,前瞻性地引导相关产业与分享经济共同发展。  规范分享经济,首先是制定有利于分享经济发展的法规、制度、标准和行业规范,防范投机、炒作、恶性竞争和欺诈行为。其次要推动行业自律、参与者自律。最后要重视用技术手段应对可能发生的非法或不良行为。

分享经济还包括纯信息形态产品和服务的分享,而且出现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免费共享模式,比如开源软件、基于互联网的免费信息服务。分享经济不是免费经济,但在一些特定领域存在大规模的免费行为是不争的事实。当智能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当社会总劳动时间持续下降,进入富裕阶层的人群日益增加,非物质产品的需求在将来某个时间段一定会超过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这时,有多少纯信息产品和服务会整体性或大部分呈现免费模式,这是值得重视的课题,既是实践的,更是理论的。

《分享经济》的作者以其睿智和努力,为业界在分享经济新领域提供了精神食粮,必定会对我国分享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是以为序。

后记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分享经济近几年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部分领域甚至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与轰轰烈烈丰富多彩的实践相比,分享经济的理论研究明显不足。经过半年多的前期准备,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于2015年7月正式成立了分享经济专题研究课题组。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已于2016年2月28日正式发布。本书是课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成果。

书稿的完成非一人之功,离不开同事们的通力合作,团队成员包括于凤霞、李红升、胡拥军、高太山、徐清源、蔡丹旦、郝凯。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和快速变化的实践,大家自始至终都在学习,即便阅读了大量资料,对许多问题仍有困惑。但研究过程中都体现出了良好的合作和奉献精神,每周一次的汇报讨论,都在积极提问题、提思路、提观点,没有这些讨论争辩,许多结论是出不来的。

本书的撰写也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包括杜平、陈禹、段永朝、姜奇平、梁春晓、杨培芳、王俊秀、张贝、张国华、朱巍等。可以说,专家们的鼓励、支持、指导、参与给予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让我们有勇气能够继续研究下去。

在撰写过程中,许多企业为我们的调研提供了支持,也为案例的撰写提供了大量素材。这些企业有滴滴出行、易到用车、小猪短租、Airbnb(中国)、京东、搜易贷、WiFi万能钥匙、美团网、饿了么、阿姨来了、名医主刀、在行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湛庐文化的编辑们,你们辛苦了。

分享经济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分享经济实践中,开创一个属于我们的分享时代。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定义了分享经济,总结了分享经济的六大特征和七大驱动力,分析了全球发展的五大态势,归纳了中国分享经济面临的五大挑战,从多个维度展示了分享经济的现状、趋势、本质和规律,确实值得与此相关的各方人士一读。

——杨学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

工业革命时代带来的所谓“属于”“拥有”概念正在被分享经济的“使用”概念所改变。在分享经济时代,企业的运作模式与运营商业模式非常类似,它们不仅需要记录客户的各种信息,比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使用了多长时间的什么服务,更需要为客户提供实时、可靠、可交互、可追溯的服务,这样的企业可以称为“客户运营商化”。《分享经济》是让我们了解这个新时代的入门读本。

——田溯宁:宽带资本董事长

《分享经济》以通俗的语言及时给我们揭开了分享经济的面纱,对其内涵、兴起原因、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都给出了细致描绘,给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分享经济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更多的人理解并积极参与到分享经济活动中来。分享经济实践的发展也对政府部门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了迫切需求,相信本书的问世将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徐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局长

分享经济能够实现是人类技术进步的结果。但要推动分享经济进一步发展,我们还需要模式、理念和规则等方面的指导。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它为分享经济的发展补上了这重要的一课。

——毛大庆: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

工业时代的主要经济特征是资源独占和资本垄断,信息时代的主要经济特征是协同分享。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分享经济将以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效率优势和环境优势冲破一切传统阻力,成为信息社会的主导经济模式。时逢中国分享经济元年,《分享经济》在专项课题研究基础上认真整理,及时面世,对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无疑是一针催化剂。同时也为前沿理论研究工作者开启了一个新领域,为广大读者了解和把握信息社会发展大势提供了一个远眺的新台阶。

——杨培芳: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

回看世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长期处于跟跑追赶中。而今天,分享经济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商业模式,短短两年时间就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实践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参与到分享经济的大潮中,不仅创造了中国人更美好的生活,也在互联网领域领跑世界。我们希望通过滴滴这一典型的分享平台,发挥个体协同和技术创新的力量,促进环境、交通的可持续改善,这也是科技企业对社会很好的回馈。《分享经济》这本书深入浅出,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鲜活的案例,拉近了我们与新经济、新业态的距离,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拥抱分享经济,实践分享经济!

——张贝: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政策研究院院长

按照分享理念,发展分享经济,对于提高闲置资源利用水平,促进无形资产的非排他性利用,降低双创门槛,以公平促进效率,走出中国之路,具有重大意义。分享经济如今在中国如旭日东升,黄金灿灿,如何令其进一步如日中天,走上金光大道,《分享经济》及时为人们指出了新的发展理念。

——姜奇平: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

人类创造出来的财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到了总量巨大、人均丰裕但分布严重失衡,且自然资源难以持续支撑的阶段,分享经济是仅有出路。《分享经济》以全面的视角、深入的研究、丰富的案例和前瞻性思考,充分揭示了分享经济的必然、发展和前景,恰逢其时。

——梁春晓: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

互联网促成的,恰恰不是所有权的模糊,而是使用权的碎片化和清晰化。互联网技术使得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的成本急剧下降,大量本来只能被闲置的资产,瞬间提高了数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计的利用机会。这是分享经济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分享经济》的“牛刀小试”。

——薛兆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本书对分享经济做了精彩的梳理。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三元并存”的中国社会来说,分享经济是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意外礼物,助力中国实现跨越性发展;但因为分享技术的成熟普及,中国的人均拥车量,可能永远不会达到像美国一般的高比率,所以分享经济也是挑战,它会考验中国政策制定者的智慧,需要他们对现状有更深刻的考量、对利益关系有更谨慎的平衡。本书提供了这方面的素材和洞见。

——涂子沛:著名大数据专家,《大数据》《数据之巅》作者

2015年年末我曾到中国就分享经济话题进行交流,那时候的体会有两点:一是分享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不同领域有所尝试和起步;二是分享经济在中国很有潜力。如今让我惊奇的是:中国关于分享经济的实践及相关研究进展都是如此之快!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够带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启发。

——罗宾·蔡斯(Robin Chase):Zipcar创始人,《共享经济》作者

无论去何处旅行,在哪里工作,我都看到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看到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看到科技不断创造出新的途径来帮助人们相互理解。过去两年间,我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旅行者通过多种方式拥抱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在中国恰逢其时,创业和创新在中国遍地开花。近来中国领导人以多种方式强调分享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相互理解的贡献,《分享经济》极好地概括了分享经济的全貌,它让我深感振奋,我期待了解更多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能够有机会促进全球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即21世纪的文化外交,我们备感荣幸。

——娃莎·饶(Varsha Rao):Airbnb 全球运营负责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分享经济(重构中国经济新生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新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75546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2016073004
中图分类号 F124.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