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祥苓口述历史(精)/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冯绍霆编著的《童祥苓口述历史(精)》为上海文史研究馆策划的“口述历史丛书”中的一本,采取口述、整理的方式,展现个人的历史。童老通过讲述自四十年代拜师学艺,初涉梨园,与其二哥童寿苓、四姐童芷苓、小姐童葆苓一起使“童家班”扬名京剧界。后出演《智取威虎山》、拜周信芳为师,退休后开餐饮店等经历,展现个人的传奇一生。

内容推荐

冯绍霆编著的《童祥苓口述历史(精)》一书中,著名京剧艺术家、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扮演者、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童祥苓老师对其人生、事业、家庭、师友的回顾,从出生讲到当下,以五味杂陈的坦诚和炽热,写出了一代名伶八旬人生的斑斓多彩。大跃进年代掀起唱现代戏热潮,六十年代前期的京剧改革把传统戏带出“翻箱底”的困境,到包括《智取威虎山》在内的全民大唱“革命样板戏”把事物发展推向极致,直至“文革”后剧组解散、不得再唱……口述者以亲身经历,为20世纪现代京剧在上海从滥觞到衰落的历程,画出了清晰的脉络。

目录

编撰说明

一、比哥哥姐姐小了十几岁

二、我要唱戏

三、学戏:小学升中学

四、迷上余叔岩拜师马连良

五、初恋和结婚

六、进了上海京剧院

七、一年要演五百场

八、南云有出典

九、成了小生

十、拜周信芳为师

十一、黄油面包不容易吃

十二、从少剑波到杨子荣

十三、树立杨子荣的形象

十四、张春桥说“童家能有几个好人”

十五、《智取威虎山》搬上银幕

十六、过年时锅里只有青菜

十七、“文革”后期演出情况

十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十九、唱不唱《智取威虎山》

二十、上海京剧院第一个承包队

二十一、从《甲午海战》说起

二十二、退休之前

二十三、小童餐饮部

二十四、兄弟姐妹又少一人

二十五、美国之行

二十六、和谐温馨的晚年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比哥哥姐姐小了十几岁

我家祖籍江西南昌,祖父童泗泉当过吉林官产处长。外祖父广东南海人,据说入股了双妹牌花露水。两家条件都比较好,供子女上大学不成问题。但是,到了父母那辈就落魄了。父亲童汉侠是个大学生,天津法政学院毕业,早先供职军界、政界。以前家里有一张照片,是父亲和孙中山在一起,很宝贵的,“文化大革命”以后找不到了。父亲后来没有固定职业,靠为报纸写稿子赚点稿费贴补家用。那时家庭生计主要靠我母亲陈倩颖。她在娘家的时候也是大小姐。我有一个姥姥,老管母亲叫五小姐,管父亲叫五爷。长大了,我问了母亲,才知道姥姥是丫头收房,母亲是正房出生,所以就叫小姐。母亲在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与邓颖超、刘清扬同学,后来在小学教书,有固定收入。

我有四个哥哥姐姐:大哥侠苓、二哥寿苓、四姐芷苓、小姐姐葆苓,我叫她葆姐。为什么我管大姐姐叫四姐呢?因为我们家是大排行,男女一起排下来的。原来还有个三哥,夭折了。

哥哥姐姐们年龄相近,我却比他们小了十多岁。为什么呢?因为葆姐之后,母亲怀过三胎,都打掉了。懂事后,我想知道为什么独独留下了我?娘说,打掉三胎后几年都没有怀孕,没想到四十多岁又怀上了我。和父亲商量来商量去,想到这是最后一胎了,就留个小的吧,所以就有了我。

真是好险啊!如果早几年怀上我,或者父母还认为是个负担,我就到不了人世。也许就是这个道理,我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多灾多难。幸好上天又赋予我逆来顺受、与世无争的个性,让我携妻带子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走了讨来。

1935年我出生时,家在天津虹桥区的鼎新里。到我记事的时候,家境很贫困。那会儿父亲经常失业。大哥二哥为了帮父亲找工作,常常深夜到街上贴小海报。有一次,他俩上街贴海报,在法租界被抓到巡捕房。父亲赶紧去解释清楚,才放了出来。

为了多挣钱,母亲在慈惠圣功小学兼教多门课程。就这样还不够养家,还得做教馆,下了学到人家去辅导,就像现在的家教。还不止一家教馆,有好几家。旧社会教书是很清苦的,她赶来赶去舍不得花钱乘车,一直是步行,走出了许多鸡眼。小时候,我经常看娘用热水泡脚,拿薄刀片修长满了鸡眼的双脚,不修就疼得走不了路。我站在边上看着,生怕娘割伤了自己。娘也看出我的心思,总是安慰我。我年纪虽然小,但她的劳累辛苦早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一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晰记得当年景象。母亲六七十岁了,还拿个刀片划鸡眼。我说你找个修脚师傅不好么。她不答应,都是自己削。那会儿家里挺有钱的,完全有条件,但是她还是自己来。我很揪心,感觉母亲很苦,她的脚都是为了我们几个孩子才弄成这样的。娘是天下最好的母亲。  哥哥姐姐都很孝顺懂事。大哥读书时总是捡同学扔掉的铅笔头,用竹管接起来用。当时有奖学金,只给前几名学生。为了得到奖学金,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二哥上学时,学校规定要穿校服,家里给做了一套。他知道来之不易,穿上校服就小心翼翼,不敢弄脏弄破。一回到家,马上脱了叠平放好,第二天再穿。有时因为交不上书杂费被老师训斥,为了不让娘着急难过,二哥总是将委屈忍在心里,娘往往要等接到学校的最后通知才知道。

P1-2

序言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6月,首任馆长张元济先生由毛泽东主席提名、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亲聘。建馆六十余年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由历任市长共延聘近1200名馆员。馆员专业遍及文化历史、金石书画、新闻出版、教育学术、戏剧电影、传统医学、传统体育等多个领域,多以深邃造诣、杰出成就和一定的社会影响,成为专业翘楚乃至具有代表性的知名之士。他们在人生和事业道路上所经历蕴积的波澜起伏、经验见识和丰富阅历,是具有多重价值的宝贵的人文历史资源。

为了充分发掘文史馆馆员群体所特有的珍贵而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保存历史记忆,记录时代风云,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工作,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著名历史学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姜义华和熊月之先生联袂担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后,即聘请沪上学有专长的十位文史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启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编撰项目。为了保证丛书的整体质量,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确定以下编撰原则:

一、丛书主要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同时适当选取符合要求的馆外人士为访谈对象(即口述者)。

二、丛书恪守口述历史征集途经和开展过程的规范性。凡列选书目,概由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先根据相关原则选取访谈对象。征得同意后,由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约聘的撰稿人拟定采访提纲,经中心审议和口述者认同后付诸实施。访谈结束后,由撰稿人在文字笔录对比录音、影像的基础上整理成文,最终由口述者本人修订定稿。

三、丛书注重口述历史区别于一般“自传”或“回忆录”的独特性。访谈范围涉及口述者家世、经历、事业、交往、见闻等多个方面,尤其重视本人在场或参与之所历、所见、所闻、所传、所思,具有历史价值却缺乏文字资料的内容。

四、丛书本着客观的态度保存口述者的记忆。由于认识水平和记忆偏差,其内容可能与事实有出入。撰稿人应对口述中出现的人、地、物名及时、空、事件等进行必要的核对,尽量减少常识性错误,必要时可加以注释论证,亦可视具体情况在正文后面附录口述者活动年表等相关资料。

五、丛书在整理成稿并交付出版时,除了部分内容因涉及敏感暂不公开,或不得已而有所技术处理外,应努力保持资料原貌,切忌依据主观价值标准任意删除或更改,以此体现对口述者、对口述历史的尊重,同时也给口述资料的使用者保留可供继续解读和分析考证的空间。

六、丛书按照以图辅文、以图证史的原则向口述者征集和选用图片,包括照片、书信、手稿、字画、实物摄影等各种形式的图像资料,基本要求是:图片题材应该与口述内容直接关联,图片质量应该达到刊用水准,图片说明应该以新闻报道原则来撰述,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基本齐全。

我们热忱希望丛书的编撰出版能拓展史料搜集的范围,能丰富读者对历史的认知,也衷心希望大家对我们编撰工作中存在的疏漏或差错,不吝批评指正,以利于口述历史的健康发展。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2015年6月

后记

时光倒转五十年,《智取威虎山》先是京剧,后来又拍成电影,扮演杨子荣的童祥苓炯炯有神的眼睛,标志性的鼻子,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20世纪80年代和他有了次比较近距离的接触。我父亲是老戏迷,那时老去听京剧名家的讲座。童祥苓去黄浦区文化馆讲过,正巧是我陪父亲去的。印象中,他个子不高,眉宇间英气依旧,就是演杨子荣的。

这次为他做口述历史,与心仪已久的演员真正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吸引我的,不再是外形,是他的精气神了。

第一次上他家,获赠他写的《“杨子荣”与童祥苓》,让我初识与印象不一样的童祥苓。与诸多京剧世家出身的演员不同,童家班兄弟姐妹没有祖上演戏的老本可吃,都是因为爱好才人的行。童祥苓比哥哥姐姐幸运,学戏时家里已经有条件为他礼聘名师,接受严格的正规训练。他的成功,固然有一系列常人难遇的机遇,更多来自他的悟性与勤奋。更加打动我的,是他舞台上光鲜形象与舞台底下难堪遭遇之间的强烈对比,让我产生了一定要做好这次口述的迫切愿望。

我向他申明:“你想讲的尽管讲,不想讲的完全可以不讲。”因为,我知道他心中有着太多的创伤。出乎我的意料,他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完全没有任何顾忌。老先生口才好,语言流畅幽默,非常投入。讲他的演艺事业,讲他的家庭生活,讲他的人生际遇,讲到高兴的地方不由自主地会笑出声,讲到难过的地方也会哽咽着强忍心中的痛楚。可惜现在整理出版的只是文字,无法传递口述现场的全部信息,好在文史馆保存了全部口述录像,幸运者或许有机会领略他口述时的风采。

为了避免他的爱犬干扰,口述是在文史馆做的,总共十一次,每次都在三小时以上。他年近八秩,又身患多种疾病,不能过于劳累,我和文史馆工作人员章洁常常不得不打断话头,让他停下来喝口水,稍微歇一歇再继续口述。每次口述之后,章洁根据录音打出文字稿,我据以整理校订,下次交给他过目确认,三个人配合得很默契也很顺利。有时还开开玩笑,为紧张的工作增添了乐趣。一次他来文史馆路上买了萝卜丝饼,休息时塞给我。我刚说了声不要,他马上睁大眼睛说,“上次巧克力好吃你就吃,萝卜丝饼不好吃就不吃!”引起一场哄笑。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角自风流!”他的口述历史做完,我脑子里突然涌出这副现成的联语,只是改了一个字。名角风流,不尽在舞台;始终不脱本色,岂非英雄。能为这样的名角做口述,的的确确是我的幸事。

我要感谢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也要呼吁,这件好事还要继续下去,让读者感知更多名家的多彩人生,更深体味生活的五色斑斓。  当然也要感谢上海书店出版社,它的编辑从开始就参与其中,为这部口述史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还得感谢童祥苓夫人张南云,几十年他们夫妇相扶相持,就是这次为口述史选配照片,她也出了不少力。

最后还得感谢章洁,她及时的文字转录,以及对数不清的琐事周到的安排,才让这个课题能有今天的结果。

冯绍霆

2015年5月2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祥苓口述历史(精)/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绍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11469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2015197936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7
15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3: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