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珍著的《镜花缘》全书共100回。前50回写唐朝女皇武则天命令百花寒冬开放,众花神不敢违旨,但开花后却遭到天帝的处罚,被贬到人间托生为100个女子。花神之首百花仙子托生于唐敖家为女,名叫唐小山。唐敖赴京应试考中探花,但因被人告发曾与叛臣徐敬业结拜过弟兄,被革去功名。唐敖心情苦闷,着意寻仙访道,于是随他的妻兄林之洋出海经商,由舵工多九公做向导。他游历三、四十个国家,搭救了一些花神托生的女子,后人蓬莱求仙不返。唐小山出海寻父,在小蓬莱泣红亭内寻得一卷“天书”而归。《镜花缘》的精华,主要在这一部分。后50回写唐小山回国后正好赶上武则天首开女试,遭贬的百花之神皆及第,又在人问重聚,后唐小山又重人仙山。
李汝珍著的《镜花缘》将妇女当作主角来写,突出了反对男尊女卑、要求提高妇女地位的主题思想。小说强烈反对男人纳妾,反对妇女缠足,要求女子和男子享受同样的待遇。这种尊重妇女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女儿国”中。“女儿国”中,“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女,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子,以治外事”,将男女的地位来了个彻底颠倒。与此同时,凡是封建社会里男子给女子的种种酷虐待遇,诸如缠足、穿耳之类,都反过来让男子尝一尝,使他们亲身体验一下封建陋习给妇女造成的莫大痛苦,不要再压迫妇女。小说中的100个才女,个个聪明能干,学识广博,各有专长。像“黑齿国”的两位少女,竟把博学多闻的“天朝大贤”多九公问得汗如雨下,抓耳挠腮,最后只好心悦诚服,甘拜下风。这些描写,肯定了妇女同样可以参与政治,大有为妇女鸣不平之意,表现了作者主张提高妇女地位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的反映。
第一回女魁星北半垂景象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昔曹大家《女诫》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曰日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无者也。
今开卷为何以班昭《女诫》作引?盖此书所载,虽闺阁琐事,儿女闲情,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非素日恪遵《女诫》,敬守良箴,何能至此!岂可因事涉杏渺,人有妍媸,一并使之泯灭?故于灯前月夕,长夏余冬,濡毫戏墨,汇为一编。其贤者彰之,不肖者鄙之;女有为女,妇有为妇;常有为常,变有为变。所叙虽近琐细,而曲终之奏,要归于正,淫词秽语,概所不录。其中奇奇幻幻,悉由群芳被谪,以发其端。试观首卷,便知梗概。
且说天下名山,除王母所住昆仑之外,海岛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莱,二名方丈,三名瀛洲。都是道路窎远,其高异常。当日《史记》曾言这三座山都是神仙聚集之处。后来《拾遗记》同《博物志》极言其中珍宝之盛,景致之佳。最可爱的,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他如仙果、瑞木、嘉谷、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内中单讲蓬莱山有个薄命岩,岩上有个红颜洞,洞内有位仙姑,总司天下名花,乃群芳之主,名百花仙子,在此修行多年。这日正值三月初三日王母圣诞,正要前去祝寿,有素日相契的百草仙子来约同赴蟠桃胜会。百花仙子即命女童捧了百花酿,又约了百果、百谷二仙,共四位仙姑,各驾云头,向西方昆仑而来。行至中途,见四面祥云缭绕,紫雾缤纷,原来都是各洞神仙,也去赴会。忽见北斗宫中现出万丈红光,耀人眼目,内有一位星君,跳舞而出,装束打扮,虽似魁星,而花容月貌,却是一位美女。左手执笔,右手执斗,四面红光围护,驾着彩云,也向昆仑去了。
百谷仙子道:“这位星君如此模样,想来必是魁星夫人。原来魁星竟有浑家,却也罕见!”百花仙子道:“魁星既为神仙,岂无匹偶?且神道变幻不测,亦难详其底细。或者此时下界别有垂兆,故此星以变相出现,亦未可知。”百果仙子笑道:“据小仙看来,今日是西王母圣诞,所以魁星特命娘子祝寿;将来到了东王公圣诞,才是魁星亲自拜寿哩。但这夫人四面红光护体,紫雾盘旋,不知是何垂兆?”百花仙子道:“小仙向闻魁星专司下界人文。近来每见斗宫红光四射,华彩腾霄,今以变相出现,又复紫气毫光彻于天地,如此景象,下界人文,定卜其盛。奈我辈道行浅薄,不知其兆应在何时何处?”
百草仙子道:“小仙闻海外小蓬莱,有一玉碑,上具人文,近日常发光芒,与魁星遥遥相映,大约兆应玉碑之内。”百花仙子道:“玉碑所载是何人文,我们可能一见?”百草仙子道:“此碑内寓仙机,现有仙吏把守,须俟数百年后,得遇有缘,方得出现。此时机缘尚早,我们何能骤见!”百花仙子道:“不知小仙与这玉碑可能有缘?可惜我们虽成正果,究系女身,将来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载,设或俱是儒生,无一闺秀,我辈岂不减色?”百草仙子道:“现在魁星既现女像,其为坤兆无疑。况闻玉碑所放文光,每交午后,或逢双日,尤其焕彩,较平时迥不相同。以阴阳而论,午后属阴,双亦属阴;文光主才,纯阴主女。据这景象,岂但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奇才哩!”百花仙子道:“仙姑所见固是,小仙看来,即使所载竟是巾帼,设或无缘,不能一见,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百草仙子道:“这派景象我们今日既得预睹,岂是无缘?大约日后总有一位姐姐恭逢其盛。此时渺渺茫茫,谈也无用,我们且去赴会,何必只管猜这哑谜。”P1-2
《镜花缘》是清代的著名长篇小说。作者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清代小说家。
《镜花缘》全书共100回。前50回写唐朝女皇武则天命令百花寒冬开放,众花神不敢违旨,但开花后却遭到天帝的处罚,被贬到人间托生为100个女子。花神之首百花仙子托生于唐敖家为女,名叫唐小山。唐敖赴京应试考中探花,但因被人告发曾与叛臣徐敬业结拜过弟兄,被革去功名。唐敖心情苦闷,着意寻仙访道,于是随他的妻兄林之洋出海经商,由舵工多九公做向导。他游历三、四十个国家,搭救了一些花神托生的女子,后人蓬莱求仙不返。唐小山出海寻父,在小蓬莱泣红亭内寻得一卷“天书”而归。《镜花缘》的精华,主要在这一部分。后50回写唐小山回国后正好赶上武则天首开女试,遭贬的百花之神皆及第,又在人问重聚,后唐小山又重人仙山。
《镜花缘》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很广,讽刺、批判和揭露的对象也很多。在作品的前部分中,作者借助对异国社会风情习俗的描写,暴露和鞭挞了现实社会中许多丑恶腐朽的现象,并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其中对八股文的抨击、对儒生迂阔酸腐和不学无术的讽刺、对两面派作风的批判、对刻薄悭吝的剥削者的揭露、对社会上各种不正风气的鞭挞尤其突出和深刻。“白民国”那个气派十足的教八股文的先生,既浅薄无知而又妄自尊大,竟把《孟子》里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成“切吾切,以及人之切”,完全是一个不学无术又假作斯文的冒牌“儒生”。还有“结胸国”的好吃懒做、“毛民国”的一毛不拔、“豕啄国”的善于撒谎、“靖人国”的奸狡诡诈、“翼民国”的酷好奉承、“犬封国”的讲究吃喝等等,都是封建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君子国”是小说中描绘的一个理想王国。那里礼让成风、宽厚待人,买主嫌货好而价贱、卖主却说货劣价贵,因此争执不下,不愿成交。这个国的两位“宰辅”,不仅“脱尽仕途习气”、“谦恭和蔼”、而且讥笑奢侈、痛斥算命、反对妇女缠足。这些描写既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也体现了这部小说包含着民主思想的因素,不可忽视。
《镜花缘》将妇女当作主角来写,突出了反对男尊女卑、要求提高妇女地位的主题思想。小说强烈反对男人纳妾,反对妇女缠足,要求女子和男子享受同样的待遇。这种尊重妇女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女儿国”中。“女儿国”中,“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女,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子,以治外事”,将男女的地位来了个彻底颠倒。与此同时,凡是封建社会里男子给女子的种种酷虐待遇,诸如缠足、穿耳之类,都反过来让男子尝一尝,使他们亲身体验一下封建陋习给妇女造成的莫大痛苦,不要再压迫妇女。小说中的100个才女,个个聪明能干,学识广博,各有专长。像“黑齿国”的两位少女,竟把博学多闻的“天朝大贤”多九公问得汗如雨下,抓耳挠腮,最后只好心悦诚服,甘拜下风。这些描写,肯定了妇女同样可以参与政治,大有为妇女鸣不平之意,表现了作者主张提高妇女地位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的反映。
《镜花缘》在艺术上也有一些特色。对海外世界的描写中,它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产生了引人人胜的艺术效果。在语言风格上,诙谐有趣、幽默动人。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完整地保留了原著的风貌,并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但和作品中的情节、人物相互对应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版刻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与继承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此外本套名著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编者
2011年9月